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4)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巧体诗歌(14)

文|李全修

二.改制类

(一)隐括体

1、隐括体词

……

4.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叫做传奇。

传奇是一种文言小说,由六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发轫于初唐,至中唐而达于极盛。许多著名诗人如元稹、白行简、陈鸿、李绅等都同时是传奇作家,他们常常让诗歌与传奇两种文学样式互相配合,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去表现同一内容。

传奇与诗歌的配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先有诗(主要是歌行),然后配以传奇 ,如白居易先写了《长恨歌》,然后陈鸿作《长恨歌传》与之配合;一种情况是先有传奇,然后配之以诗,如元稹先写了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李绅则配以《莺莺歌》,白行简先作传奇《李娃传》,元稹则配以《李娃行》(已佚),沈亚之作有传奇《冯燕传》,司空图则配以《冯燕歌》。无论是以传奇配诗还是以诗配传奇,都属于用一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去改编现成的作品,其实质与隐括无异,只是规模更为宏大。

以传奇配诗不在本文论述范围,这里只说以诗歌配传奇的情况。

以诗歌配传奇实际就是把传奇隐括为不同形式的诗歌。

文学史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就是唐代元稹所写传奇《莺莺传》,被唐、宋、金、元历代著名文学家一次又一次加以隐括。隐括它的作者李绅、秦观、赵令畤、董解元、关汉卿、王实甫等都是各自领域的文学名家、大家,这些名家大家穿越不同的朝代,对同一作品进行接力式地隐括,隐括成的作品有诗,有词,有散曲,有说唱艺术,有剧曲(杂剧)等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而且都是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作品,特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不朽的杰作——这真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一场盛宴,一大奇观。

下面我们就来捋一捋《莺莺传》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元杂剧《西厢记》的。

1)唐代诗人元稹作传奇小说《莺莺传》

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著有传奇小说《莺莺传》,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相爱而始乱终弃的故事。

《莺莺传》篇幅很长,这里仅述其梗概: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

《莺莺传》中最为传诵、也是广为隐括的是西厢幽会一段:

(莺莺)之婢曰红娘。生(张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羞涩)而奔。张生悔之。翌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族姻(内外亲戚),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恩德)而求娶焉?”      张曰:“予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谓女子)间居(杂处一起),曾莫流盼。不谓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自我控制)。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意谓快死了)。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干枯鱼之肆矣(意谓像市场中的干鱼一样死掉了)。尔其谓我何?”      婢曰:“崔(莺莺)之贞顺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 

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投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    崔之东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越过)。既望(阴历十五日)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上,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     张因绐(骗)之曰:“崔氏之笺召我矣,尔为我告之。”     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     张生且喜且骇,谓必获济(获得成功)。及女至,则端服严容,大数(责备)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不善、不肖)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好,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

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  数夕,张君临轩犹寝,忽有人觉之(叫醒他),惊欻(忽然)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安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设衾枕(被窝枕头)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矣。斜月晶荧,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耶?”     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莺莺传》一经流传,就广被隐括。近人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按语云:“流传至今,推为美谈。于是词人韵事,传播艺林,皆推本于微之此传,而益加恢张者也。”

2)从《莺莺传》到李绅诗《莺莺歌》

《莺莺传》写成之后,元稹好友李绅为之而作《莺莺歌》。《莺莺歌》将西厢幽会一段情节隐括为下面一首诗:

丹诚寸心难自比,写在红笺方寸纸。寄与春风伴落花,徬佛随风绿杨里。

窗中暗读人不知,剪破红绡裁作诗。还怕香风易飘荡,自令青鸟口衔之。

诗中报郎含隐语,郎知暗到花深处。三五月明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

3宋词人秦观作《调笑令·莺莺》

北宋神宗元祐年间,受教坊艺人影响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叫《调笑转踏》,又叫《调笑令》。这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歌有舞。著名词人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第七首题为《调笑令·莺莺》,也是对《莺莺传》待月西厢一段情节的隐括。前面的“诗曰”:   

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

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树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调笑令》正文是: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

这首诗词配合的《调笑转踏》,成为了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未完,待续)

更多原创,欢迎阅读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2)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3)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4)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5)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6)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7)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8)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9)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0)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1)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2)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子美文 | 元稹,“花心男人”是如何炼成的?
会真记
“凤凰男”元稹
情到深处亦绝情 ——读《莺莺传》有感
中国古代才女:唐代篇《崔莺莺》
《莺莺传》张生为何薄情始乱终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