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士懋升阳益胃汤临证经验

李士懋升阳益胃汤临证经验

李士懋教授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李老师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辨证论治,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在辨证中尤重脉诊,形成了独特的诊病方法。笔者有幸侍诊左右,通过观察并结合个人体会认真总结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方中所述之症有“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症皆因脾虚所致,名虽为益胃汤实则治脾。脾主四肢脾胃虚弱清阳不能实四肢而怠惰嗜卧。脾虚湿注关节以致体重节痛,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轴,脾虚无力斡旋气机,阴火内生而口苦舌干,脾胃虚则不思饮食,食不知味。《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便不调,不调者或干或稀,脾虚无力推动,气机不畅则便干,脾虚清阳不升则下利。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不能固摄津液则小便频数。《素问·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何以兼见肺病?由于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则洒淅恶寒。然此恶寒并非表证之恶寒,乃由脾胃内伤中气不足,卫阳不能顾护于外则洒淅恶寒,《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脾胃论》明确提出治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浊邪上干,阳气不能充养于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
  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其本,黄芪甘温,补脾肺气,益气固表升发阳气,半夏陈皮化湿理气,少佐黄连以泻阴火,泽泻利湿清热以降浊阴,羌活、独活、柴胡、防风,性辛温升散,皆属风药。东垣为何贯用风药?此本方之妙处所在。一则风药可以化湿,风药入通于肝,能补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滞,此风能胜湿之理。二则风药能助肝之升发,实乃补肝之药。经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也”,肝之少阳之气升则脾之清阳升,全身气机调畅。《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只有少阳胆气的升发则五藏六腑之气才能升发,故取风药以升发少阳之气。方中用白芍作用有二,一为补肝之体,益肝之用。二为敛其逆气,防止风药升散太过。甘草、大枣益胃气。
  此方升清降浊,补中有泻,散中有收,使气足而阳升,正旺而邪服。
  笔者随李老师临证2年以来见其应用范围较广,疗效卓著。现总结其应用要点如下:
  1.脉象:脾胃虚弱脉可见缓滑无力,肝郁不疏则见脉弦,清阳不升则寸脉沉。因此脉弦缓滑无力寸脉弱。即为主证。或见缓滑无力,弦濡无力。
  2.舌象:常可见舌质淡齿痕苔白腻。
  3.症状:脾胃虚弱常见腹痛、腹泻、纳呆、倦怠乏力、腹胀、便秘等。清阳不升则九窍不利,九窍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故常见清窍失养的病症如头昏,头痛,耳鸣,鼻塞等等。
  只要见主证,兼证或见一二即可以升阳益胃汤治之,不拘限于治疗脾胃病证。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饭午饭之间温服。7~9点乃辰巳之时,正是肝当令,阳升之时,肝得时助则更能发挥升发疏泄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病若治不如法,损伤脾胃可发生哪些变证?
方剂治法歌
尿毒症能活多久?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脾虚腹胀有良方
升陷方治急症---朱良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