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立中:“湿热论”钩玄
治疗湿热贵在分消,开上宣中导下对湿热的治疗当以清热祛湿为主。清热燥湿药的特点是寒可胜热,苦能燥湿,但毕竟以清热为主,药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大黄、苦参等,可随证选用。祛湿的具体治法涉及多个方面。湿在上焦,郁遏卫表,病人表现为寒热,身楚酸困,胸闷,苔白罩黄者,当疏表祛湿,芳香化浊,如藿香正气散、三仁汤之类,药取秦艽、豆卷、藿香、佩兰、香薷、苍术皮、薄荷、鲜荷叶等。湿困中焦,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垢,口中黏腻者,当苦温燥湿,醒脾开胃,方用藿朴夏苓汤、不换金正气散之类,药如苍术、厚朴、法半夏、陈皮、白蔻仁、草果、槟榔等。湿在下焦,小便黄赤热涩,量少不利,当淡渗利湿为法,俾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方如茯苓皮汤,药用赤茯苓、猪苓、泽泻、通草、车前草、滑石等。 以上开上、宣中、导下诸法,是针对湿热病邪所在部位而设,乃不易之冶法,而且清热与祛湿必须兼顾,湿祛则热孤,热清则湿化。周老强调,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类倾向,针对湿象和热象孰轻孰重及其消长变化,决定祛湿与清热的主次。同时也要结合湿热病证所累及的脏腑特点和兼证情况,与相应的冶法相配合。如属肝胆湿热者配以疏肝利胆,属大肠湿热者佐以通调腑气,属膀胱湿热者伍以通淋利尿,遇痰热壅肺者清肺化痰,属痰蒙心包者当豁痰开窍;遇夹积、夹瘀、夹风、夹毒者,分别配以导滞、化瘀、疏风、解毒之法等。  (一)分消湿热,其病易解 湿热合邪,热寓湿中,湿处热外,徒清其热,湿蕴不化;徒祛其湿,里热愈炽,故清热祛湿,两者兼顾,为湿热病治疗的基本法则。叶天士提出:“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种促使湿热分离,孤立邪势的治疗方法,可谓深得湿热病论治之精髓,确能缩短病期,提高疗效。至于具体用药,又当根据湿与热之孰轻孰重,或以清热为主,或以祛湿为要,贵在临证变通。总之,清热不可过于苦寒伤中,抑遏脾阳;化湿不可滥于湿热燥烈,耗伤阴液。 (二)宣畅肺气,气化湿化 肺主气,职司宣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潴留在体内的水湿,有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湿邪伤人,初起肺卫受伤,肺气因而郁闭,失其宣降之职,致湿邪留滞为患,故治疗湿病(湿热病自不例外),宣畅肺气十分重要。叶天士尝谓:“三焦病,先治上焦,莫如治肺,以肺主一身之气化。”对湿热病的治疗,强调“开上郁,从肺论治”之法。石芾南《医原》更明确指出:“冶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石氏认为不仅外感湿热当冶肺,即内伤湿热,莫不皆然,如说:“再以内伤湿热言之……且上窍一开,下窍自注,冶法不外辛淡、清淡……辛苦通降”等法。至于宣肺开上之药,多取杏仁、桔梗、枳壳、栝楼、贝母、枇把叶朴、半夏,旨在开肺气以化湿邪,吴氏自释目:“惟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三)健运脾胃,“木来泻土”湿热病的病变重心在于脾胃。因此,调整脾胃功能,在治疗上显得特别重要。盖湿为重浊之邪,最易阻碍脾运,升降为之逆乱,气机为之窒塞。因此,调整脾胃功能,要在助其运化,恢复气机的升降。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剂,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方中多取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蔻仁、藿香、苡仁等运脾化湿,芳香醒胃,以利气机升降之药,足见其重视调理脾胃。若在健运中州、燥化脾湿等祛仍不取效的情况下,可用“木来泻土”法。木来泻土是以酸药助强“肝用”借以克土以制脾湿之法。临床上常用乌梅、木瓜、山楂、白芍酸味药与辛温化湿、苦寒泄热、淡渗利湿等祛湿之药相配伍,如《简易方》四兽饮,乌梅与茯苓、白术、橘皮、半夏、草果等同用;《局方》常山饮,乌梅与槟榔、知母、贝母、常山等同用;《霍乱论》蚕矢汤,木瓜与晚蚕砂、黄连、黄芩、栀子、半夏、通草、苡仁等同用;《程门雪医案》金某湿温案中,在用小柴胡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宣化三焦、开湿清热之法仍不取效的情况下,以乌梅与川连相伍,酸苦涌泄,而明显提高了疗效,均属此意。 (四)通利小便,治湿之要 前贤有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冶也。是指通利小便以导邪外出是冶湿之大要。湿热既是湿与热合,故此法尤不可忽。叶天士所谓“渗湿于热下”,实则寓利小便以祛除湿邪之意,特别是他殊价值。湿热伤人,因湿为阴邪,往往出现湿遏热伏、阳气郁闭不宣的病理现象,若不深究病机,误用温药宣通阳气,势必助长邪热,其病益甚。惟用化气利湿之法,使,小便通利,则三焦弥漫之湿,得从膀胱以去,湿浊之气既消,其热自透,湿去而阳气自然宣通。论其方药,宜取甘淡渗利,茯苓皮汤为其代表方。药如芦根、滑石、通草、苡仁、茯苓皮等,利湿而不伤阴,又无助热化燥之弊。当然,通利小便之法不可滥用于湿热病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当湿热已化燥伤阴,病人营血,则应慎用或忌用。 周老在药对配伍方面,凡湿遏热郁,选栀子、豆豉;湿热中阻,加黄连、半夏;湿热滞气,加黄芩、厚朴;阳明热盛挟湿,加石膏、苍术;湿热伤阴,加芦根、厚朴,或芦根、滑石,或厚朴、石斛;肠腑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湿热在下,加炒苍术、黄柏;湿热发黄加茵陈、黑山栀;热毒偏重,加龙胆草、大青叶;湿浊偏重加煨草果、晚蚕砂;食欲不振,配鸡金、炒谷芽;泛恶欲吐,配白蔻仁、橘皮;衄血,配茜草根、白茅根等。与此同时,周老强调必须防止苦寒太过损伤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获得缓解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持续滥用。外,湿与热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不若寒邪一汗而解,热邪一清而除。而且湿易伤阳,热易伤阴,湿遏热蒸,正气更易耗伤。因此,周老还特别强调对湿热病证的治疗在祛邪的同时,还要时刻以顾护正气为念,特别是要时刻警惕阳气的亏虚与阴液的耗伤。张仲景对血虚湿热留聚、胎动不安者用当归散,对产后下利虚极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等,老师消除湿热与扶助正气并用的很好例证,可资效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带着热在身体内“暴走”,不来点绝招应对可不行
湿热病治疗上的六大关键问题,懂了它们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清肺调血汤老年性肺炎
除湿法的临床运用
马家驹:湿邪代表方三仁汤的几个重点
醍醐灌顶:湿热病,原来要这样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