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泻心汤证比较

三泻心汤证比较

碎碎念 · 2016-04-17 09:20

三泻心汤证比较



▲三泻心汤证比较




它们的病机是这个样子的



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均属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痞塞之证,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呕吐、肠鸣下利等共同症状。其不同处在于:半夏泻心汤证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吐出物多无食臭,下利多为稀便;生姜泻心汤证以嗳气有酸腐食臭味,下利如清水样便为特征;甘草泻心汤证则以下利一日几十次,水样便,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呕吐没有呕吐物,心烦不安为特点。以上临床表现符合现代的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半夏泻心汤证偏重于急性胃炎;生姜泻心汤证偏重于急性肠炎;甘草泻心汤证偏重于急性胃肠炎,而伴有水电解质紊乱者。


半夏泻心汤证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方药】

半夏半升(洗)(9克) 黄芩、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各9克)

黄连一两(3克) 大枣十二枚(擘)(4枚)

本证为痰气痞,以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胃气不降则生热,脾气不升而生寒,进一步寒热之气错杂于中焦,故此心下痞又属“寒热错痞’类。痰气痞特点:中见心下痞满不舒,上见呕吐或吐涎,下见大便泻利。舌苔白腻,脉多见滑。本方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以半夏为主药,化痰和胃止呕;以芩、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以参、草、枣补益脾胃。辛开苦降,寒温一炉,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后世师其法·凡睥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者,多用本方加减治疗。


生姜泻心汤证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方药】
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伤寒通过汗而解,解者为愈,愈者表邪不见而表证亦除.太阳证消失,仅有胃中不和,胃中不和是转属阳明,它不是真正的痊愈,而是移经,胃中不和,主要表现在饮食上出现的问题,食在中,水溢边,食不化则心下痞硬.水不运则胁下水气.腹中雷鸣者水欲动而不行也,下利者水谷不能吸收,干噫食臭者食腐败而气逆.总由热入阳明,胃肠干扰,胃肠功能低下,消化吸收不良,水谷不化,运行不能,吸收不能,或泻或逆也。用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证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方药】甘草四两(炙)(1 2克)  黄芩三两(9克)  半夏半升(洗)(9克)          
            大枣十二枚(擘)(4枚)  黄连一两(3克)  干姜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

本证为脾胃虚痞,证以痞、利俱甚,干呕心烦为主。故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重炙甘草用量,以取其调中补虚之意,适用于心下痞而脾胃虚转重者。




图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版权者所有


碎碎念(suisuitalk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六)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
少阳病之大柴胡汤
半夏泻心汤
调和肠胃(寒热)半夏泻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