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调整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调整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组 总撰稿  郭耀邦

[编者按]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本刊上一期进刊发了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课题调研组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本期刊发该报告第二部分,欢迎就有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商榷,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发布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须因应时代而调整。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与问题

    在知识经济日益逼近,急切呼唤高素质劳动者的今天,社会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该如何界定、以及继续分设中专、技校、职业中学(职业中专)三类学校是否有利于培养时代需要的职业人才,却是一个长期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技校)和职业中学(职业中专)三类学校并存。

    我国的中专、技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前苏联的教学和办学模式而兴办起来的。中专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4年。历史上中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具有健康体魄的中级技术、管理人员。技工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熟练技术工人。1993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决定》对技工学校教育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技工学校要按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拓展培训领域,服务于社会,在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也可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员或社会急需的其他各类人员。”

    职业中学从1979年兴起,为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一部分普通高中改成职业(班)学校而来,当时也称职业高中。职业中学大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3年。职业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相应的文化程度的、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后备力量和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职业中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1世纪80年代初。其特点是“双重”要求,既要求学生“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又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高中姓“职”,注重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实用、实效。由于“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这一条与中专教育培养目标有相同之处,因而一些地方又把部分职业高中班称为职业中专。

    就上述三类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一般认为,中专培养技术员,技校培养技术工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介于二者之间,既培养“员”(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又培养“工”(劳动后备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按部门、行业来规划和发展经济。与此相适应,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企业管理部门以及所属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并直接管理了一批面向本行业、本部门甚至本单位培养人才的普通中专、技工学校。除职业中学由教育部门主管以外.中专以产业部门管理为主、教育部门管理为辅,技校则由劳动部门主管。三类学校虽同属中等阶段,培养目标又互有交叉,但中专和技校的办学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和封闭办学的现象。国家在职教方面的投入,被层层分割,难以获得相应的规模效应。在职业教育粗放型增长时期,各行业和部门一般只考虑自身行业或部门的需要,过多关注局部利益,盲目追求职教发展速度,以外延扩大为取向,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之上的高消耗,造成职教资源严重浪费,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根本不能充分和有效发挥职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在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专业设置上,也因为各行业和部门各自考虑本行业或部门的需要,考虑局部利益,造成短平快的职教专业外延过宽,发展过快,长线专业与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严重不足;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是企图以投入少、收益快、技术含量不高的短线专业来维持学校的眼前效益。同时,专业设置重复、脱节现象严重。其中,中专和技校的专业设置虽较为稳定,但缺门甚多。而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盲目性较大,且频繁转换,这不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造成人才培养上的盲目性。此外,三类学校各自独立、并存,还造成了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学历证书不能等同,是不利于职业教育中各类学校的共同发展的。

    3.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劳动者的人才规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之间的交叉增多,界限更加模糊,实际存在着所谓亦“员”亦“工”的人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三类学校,特别是中专和技工学校各自在理解和实施原先界定的培养目标上,无所适从,甚至盲目无序。有的将培养目标盲目“高移”,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微缩”;有的将中等职业教育简单看成是基础教育的文化课加上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的机械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沦为基础教育的“盗版”。

    4.以前,国家对三类学校按照“中专培养干部,技校培养工人,职高可工可干或亦工亦干”进行宏观控制与管理,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仍将各类学校与人才类型直接对应,既不利于各类学校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毕业生的成长。同时,中等职教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拥有了劳动用工权和干部任免权,企业内部彻底打破了“干部”、“工人”界限。招生与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更是彻底取消了“统招统配”的人才供给模式,各类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生源结构呈参差不齐的多层次格局,毕业生自主择业。可以说,三类学校按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人才,与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或矛盾,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

    5.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技术体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与传统技术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全方位技术”,对劳动者的智能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呈现高移化、智能化和复合化趋势。但在过去,中等职业教育的三类学校实施的教育模式不但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难以适应现代企业人才结构的需要:在传统体制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统一计划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是没有升学机会的就业前准备教育.与人民群众要求多受教育的愿望相修。近年来,“普高热”不断升温,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日益高涨。一般认为,进入普通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而接受职教则断了进大学的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计划生育国策的逐步实现,家长及其子女已不满足于中等层次的教育,而把目标投向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有就业的功能。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们不仅要消化吸收,更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产出新颖、独特、个性化、高技术含量、优质低价。受人信赖与赞誉的产品,以及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面对这种新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观念上必然要发生大的转变。企事业用人单位要求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埋头苦干、遵章守纪,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与不断学习深造的条件,素质全面。但是,三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各自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只是在着力培养某种只具有狭隘专业技术能力的职业人,局限于以学科为本位,以单一的产业需要为导向,针对特定职业岗位(工种),进行特定类型的人才教育,这样一来,毕业生就业面窄,就业风险大,他们不但在毕业后不能为进一步进修提高或参加更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创造条件,而且在工作后遇到工作条件或工作内容有所变更,也很难通过自学方式较快适应。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至今远未达到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境地,尚未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也没有达到与普通教育携手发展的境界。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束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教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再分三类学校,此为指导原则,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办学体制实行“三位一体”

    教育部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意见》指出,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主要形式有: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合并为主。合并是根据学校布局和调整规划,将两所或更多的学校合并为一个学校,实现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做到一套班子。一套机构和一套制度。合并可以在中专学校(含成人中专)与技工学校、中专学校与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与职业高中及其它各类学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国立与民办学校之间进行。此种集约型发展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助于优化人、财、物、信息等职教资源的配置,有助于提高职教队伍的素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与职业中判职业中专)三位一体,合并后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三位一体的“中职”统一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统一采取初中后三年的学制,统一进行入学考试。至于原来由中专教育承担的中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任务,则由高等职业教育承担。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技术工人队伍建没,又可为高等职教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使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

    职教学校三位一体,不仅是办学形式的调整,更意味着培养目标新的趋向。人才类型之间本无高低层次之分,关键在于毕业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好坏和贡献大小。现代“人才观”认为。“技术工人”同样是专门人才,应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享受平等的待遇。当前,中专、技校和职高毕业生的待遇并不平等。“三位一体”有利于打破学生的身份界限,使各类职校生享受平等的待遇,实现公平合理的竞争。同时,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要解决专业的走向世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学生唯有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法》第十二条席二十五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技校文凭与中专、职高文凭一样为中等学历文凭,三者间因毕业证书而存在的微观教育层次不复存在。而且,根据《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各类职校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均须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进行改革,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既是各类职校的共同任务,也是衡量其教育质量的共同标准。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力系统基于如下思想认识,实行了中专、技校一体化办学体制。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技术密集、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第一线生产岗位的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因此他们的身份不直截然按“干部”和“工人”划分;②中专、技校同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其教学特点都是着重技术和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而且,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相近,在培养目标上很难严格界定;③中专、技校的专业设置的方向基本相同,专业覆盖岗位或工种,而不是一个岗位或一个工种设一个专业;④中专、技校主要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授课时数大致相同。几年来,电力系统职教办学的实践证明,中专、技校兼容。二位一体办学的学校,不但人。财、物能够统筹调配,充分利用、优势互补,而且培养了电力部门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在第一线的关键岗位上成为技术骨干、行家里手,其中绝大多数还能参加进修,继续提高。电力系统职业中专、技校“二位一体”,值得中专、技校、职业中学(职业中专)在实行“三位一体”中借鉴。

   (二)办学功能上确立“双重任务”

    过去,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实行“终结性教育模 式”,局限于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并认为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唯一任务。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胜任某种岗位”为出发点,以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作为毕业生学习合格的衡量标准。这种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每个劳动者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形成不变的分工体系的设想。与这一设想相对应的是以岗位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它是以劳动者终身束缚在一个固定岗位上为前提的。

    当前,“普高热”居高不下,其原因之一是,长期列为终端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对就业的强烈依赖性与素质培养的狭窄性,而学生,则指望毕业后能较好地对口就业。部分中职校片面追求“就业率”,淡化了全面素质的应有教育和培养,弱化了学生对口就业的竞争能力,把中职校降低成单纯面向“打工”的预备场所,扭曲了中职校在社会上的应有形象。

    为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中等职业教育属“终端教育(职业预备教育)”的封闭思想,立就业、升学两种出路的办学观念;破只求就业率的僵化思想,立主动适应的竞争观念,积极推进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要同时承担就业、升学双重任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原文载于《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二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家庄中职学院
教育部公布11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名单
初三春招都有什么学校?
中考不重要?看看孩子后面的路!普高与中职、技校、职高不一样
职校、职中、中职、中专、技校、职高、高职、高专、大专啥区别?
家长们,别被骗了!高职、高专、高技、大专、技师学院,哪类学校靠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