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医上山,中医下山,他们相遇了…
路新宇:
本文是一位高中生对中、西医学的发问,一位专业西医兼自学中医的父亲的回答,很有趣。
作者:蕀蒬 & Lucky  /  封面:E.O.Plauen
新冠疫情以来,关于中医和西医的讨论非常多。Lucky感到有些困惑,因为父母都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医学博士,最近都在医院忙「抗疫」,经常离不开这个话题。所不同的是,Lucky父亲还修过理工、管理和传统文化,Lucky觉得父亲总能给他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和看法,于是Lucky问起了这个问题:
Lucky:爸爸,到底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爸爸:嗯,这样,我先问你几个问题。首先,中医和西医的目标是什么?一不一样?
Lucky: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人们的健康,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啊。
爸爸:那我再问你,人体结构在近五千年有没有大的改变?
Lucky:直立人有接近两百万年的历史,智人有二十万年的历史,近五千年人体结构不会有大的改变吧。
爸爸:是的。记得我们第一次爬泰山么?我们在往上爬的时候,不停地会遇到下山的人。记得你问过他们什么问题么?
Lucky:额~,好像是「爬到山顶还需要多长时间?」还有「哪条路好走?」「前面哪里有卖水和吃的?」…
爸爸:对的。你会因为你在上山,而他们在下山而嘲笑他们么?
Lucky:肯定不会啊,他们比我们早登顶啊。
爸爸:回过头来看,中医和西医的共同目标是不是也是登顶治病救人和人类健康的高峰啊?
Lucky:是啊。
爸爸:你知道的,中医叫「中国传统医学」,有五千年的历史;西医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只有不到五百年的历史。西医到现在一直在「向上爬」,中医已经在走「下坡路」。为什么?
Lucky:啊~ 说明中医已经登过顶了?!怎么证明?
爸爸:是的。只要去研究一下中医的经典著作就知道了,好比是人家已经写了一篇登泰山攻略。如果没时间看攻略,就去看看人家拍的泰山顶的照片,也就是看一下真正中医的治病疗效就知道了。
Lucky:那中医为什么要从山顶上下来呢?
爸爸:中医经典「攻略」描绘的还是「山顶」,仍然非常先进。我们说中医在走「下坡路」主要是指从事中医的「人」——也就是中医医生,一方面一百多年来中医医生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有说从唐代以来,高水平的中医医生就开始越来越少,当今更是明显。不是中医想从山顶上下来,原因是由多种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事实上,每个人生、社会都是这样的,没有平坦的路,也不可能一直往上,起起伏伏才是常态。有空你可以看看凤凰卫视拍摄的纪录片《回眸百年中医》了解近百年的环境变化。
Lucky:那是西医落后了吗?
爸爸:也不能这么说。西医采取的技术手段非常先进,在一些外科手术、生命支持、检测方法、人体微观结构和机制等很多方面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但现在很多专科医生的思维体系上缺乏整体观。而整体观和系统性是中医最大的特点,而且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性远远超出人体本身,涵盖「天地」~
嗯,这个不去学习可能真无法理解。不过,越来越多的西医也发现了分科过细的问题,开始着眼人体整个系统,近年也发展出了「功能医学」「整合医学」。
Lucky:那为什么西医不学习中医呢?
爸爸:事实上有不少西医已经在学中医了。不学的,首先是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觉得「传统的」在走下坡路,就是落后的,「现代的」就是先进的。其实几千年来,人体或者很多事物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更多是技术手段的改变,传统的也是众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
就像我们在上山的时候拄着铝合金的登山杖,穿着冲锋衣、登山靴、带着防晒帽,碰到下山的人拄着棍子、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我们不能说他比我们见识短一样。其实他已经一览众山小了,如果我们多去问问他,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其次,中医是从山的另一边登顶的,采用编码方式和思维模型与西医不同。就像我们上山问路一样,下山的都是讲汉语的中国人,你只懂英文问路,人家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即使人家看你比划懂了,用汉语告诉你,你也听不懂啊。
所以,中医、西医去研究人体疾病和健康采用的是不同的编码模型,西医要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一样,去了解中医编码的基本逻辑才可以。
Lucky:那中医可以学习西医么?
爸爸:当然可以。西医往往是应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去研究人的疾病和健康。中医如果学习和应用了这些技术,就可以延伸自己的诊疗广度和深度。
例如,除了舌脉证,还可以通过西医检查、检验获得更直观的诊断证据;西医外科可以弥补中医外科的一些缺失等等。
Lucky:那中西医可以结合的咯?
爸爸:是的。真正的高手是可以整合多种思维模型的人。
我们知道,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对象是一致的,只是原来的角度、思维模型有所不同,技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就像我们以前学习了英语可以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一样;西医学习中医的「语言」,可以掌握中医的先进思维模型,就好比提前学习了登山攻略或找了一个向导,再借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发展的更快,个人在事业上也会更有建树。
就像中西方人民交流越来越频繁一样,中西医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融合会更深,并且会共同登上新的高峰。
Lucky: 嗯,明白了。谢谢老爸!
这对父子都现场上过路老师的《经络课》,尤其是Lucky,小小年纪已经走在一条正路上。学中医之法,遇到问题时多一个角度思考而不是手足无措;学中医之法,病痛来临可以自我辅助调理减少担忧;学中医之法,不仅能够帮助自己也可以利益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中医(十二)中医思维之由外查内与内证研究
五行为什么是“五”?终于弄明白了
白水话中医之二十七 论《内经》中医“模式思维”的利与弊
他真的把中药说透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解
中医遵循的思维模型
确定研究对象再争论(交流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