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

《儒门事亲》是金代大医家张从正所作。

其书名之意为侍奉亲人应当知道医理,只有善良仁爱的人才会懂得医学深刻的道理,学点医学保健知识,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所必须的。

首先,可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父母家人不用担心;

其次,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双亲、爱人孩子、亲戚朋友,让他们能够从你这里得到指导和帮助;

最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去帮助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让他们健康的生活和成长。

展开剩余90%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是《儒门事亲》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对我们当今指导养育幼儿,仍有重大意义。

原文:

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原文:童子不衣裘裳,裘大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

古时定规十五岁才叫童子,二十岁行冠礼,才是成年人。

童子都不能穿皮裘华丽的衣服,因为皮衣性能大热,太过保暖,密不透风,容易消损儿童的阴气。

当今之人养育婴儿,即使炎热的夏季,也唯恐受凉,用厚衣裹身,并且整天抱在怀中,不离半刻。大人的热气时刻熏蒸幼儿。天气稍冷,就关门关窗,处于房屋之中,唯恐受风受寒,睡得是毡毯,挡上厚重的床帐,不但床暖,还有火炉。使得一点寒气都不能进入身体,一点热气都不能身体向外排出,即使衰弱的老年人,都不可这样,何况是纯阳之体的小儿呢?即使君子应当身处安静的居室,也不应该如此的保暖。

原文:

婴儿之病,伤于年饱也。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夫小儿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此二者,乃百病之源也。

小孩的疾病,都是伤于年饱。

年饱这个词非常形象,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平日没有的鸡鸭鱼肉,因此人人都吃得肚皮滚圆,都觉得胃里撑胀,还忍不住想吃,想吃又吃不下,吃不下又心不甘的感觉,于个是吃得东西都到了嗓子眼,感觉时刻都要漫溢出来。

怎么会造成小孩的胃肠伤于这样的年饱呢?现在的妈妈,不观察小儿的胃肠能容纳多少食物,只要听到一声啼哭,就认为孩子饿了,就赶快给孩子乳汁喂到口中,岂不知已经过量,不吐不知道停下了。等到稍微能吃,又赶快把吃得放到了嘴里。

不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号啕大哭表示他身体很强壮呢。

一个过暖,一个过饱,是小儿百病的原因啊。

原文:

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

小儿疾病不外四种,即惊,疳,吐,泻。

惊者,火乘肝之风木也;

疳者,热乘脾之湿土也;

吐者,火乘胃膈,甚则上行也;

泻者,火乘肝与大肠而泻者也。

夫乳者,血从金化而大寒,小儿食之,肌肉充实。然其体为水,故伤乳过多,反从湿化。湿热相兼,吐痢之病作矣。

小儿的病,有四种,惊风,疳积、呕吐、泄泻。

惊风,是肝风挟火妄动,疳积是脾湿有热,呕吐时胃中火气上逆,泄泻是火从大肠下泻。

原文:

小儿阳热,复以热毒之药,留毒在内,久必变生。盖食乳小儿,多湿热相兼故也。然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

小儿阳热体质,如果又用温补热性之药,热毒停留体内,时间长了,必会导致身体变化而生成其它病变。因为食奶的婴儿,大多湿热相夹。所以善于治疗小儿的医生,一定要细察幼儿家庭的富贵贫贱。因为贫穷之家的病多是饥饿寒冷导致,富贵之家的疾病多是过暖饱胀导致的疾病,现在的生活水平,均是富贵导致的幼儿疾病吧。

原文:

盖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则乘脾矣。又况贫家无财少药,故死少;富家有财多药,故死多。故贫家之育子,虽薄于富家,其成全小儿,反出于富家之右。

其暗合育子之理者有四焉∶

薄衣淡食,少欲怒,一也;无财少药,其病自痊,不为庸医热药所攻,二也;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三也;母既作劳,多易生产,四也。此四者,与富家相反也。

有钱人家,食住无忧,孩子常常身体不好,贫苦人家,吃不饱,穿不暖,但孩子却结实无病。贫苦家的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种种欲望,即使不满意也不干发怨言,发怒气。怒气少肝就不会损伤。有钱人家的孩子,娇纵惯养,要啥给啥,反倒欲壑难填,稍微不能满足,则脾气暴躁,怒气多则伤肝,宜患肝病,所以惊风,疳积较多。

贫困人家无钱又买不起药品,反倒死亡、体弱多病的少,富足之户钱多药品充足,反倒死亡有病者多。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确暗合了养育孩子的四个道理:

  • 穿的少,饮食清淡,则欲望也少,怒气自然少;

  • 没钱没药,身体自然会痊愈,也不会为庸医开的热药补药所伤。身体有自愈能力,身体自有大药,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病不治,却无意间符合了中医的医理;

  • 在母腹中,母亲常常需要辛苦劳作,这样反倒气血充实,胎儿也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 母亲从怀胎到生产为温饱操劳,忙不停歇,生产自然容易。产程自然短暂,没有生产窒息之苦,胎儿也没有缺氧、吸入羊水等疾患。出生之后就比其他儿童健壮,就体质而言,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穿的少,饮食清淡,则欲望也少,怒气自然少;

没钱没药,身体自然会痊愈,也不会为庸医开的热药补药所伤。身体有自愈能力,身体自有大药,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病不治,却无意间符合了中医的医理;

在母腹中,母亲常常需要辛苦劳作,这样反倒气血充实,胎儿也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母亲从怀胎到生产为温饱操劳,忙不停歇,生产自然容易。产程自然短暂,没有生产窒息之苦,胎儿也没有缺氧、吸入羊水等疾患。出生之后就比其他儿童健壮,就体质而言,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原文:

俚谚曰∶“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锣。”此言虽鄙,切中其病。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

老子曰∶终日号而不嗄。嗄者,气逆也。每日多多哭叫,气就不会逆上。俗语也有: 葫芦吊着长大的,小孩哭着长大的。会哭的崽吃奶多。

新生儿降临到人间,环境大大改变,从黑暗的母腹到光明的世界;从恒温的子宫到气温多变的自然界;从潮湿的羊水中到干燥的衣被里,很不舒服,有时还感到肚饥、尿布潮湿、或冷或热,小孩子不会说话,便常常啼哭。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还是婴儿一种运动方式,不必过于在意。

但有时小孩的哭是一种病理表现,如夜间反复啼哭,持续不已,民间称为“夜哭郎”。

《医宗金鉴》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日小热,一日脾寒”。

心热表现为面赤唇红,多泪烦躁,小便短赤,口中气热,大便秘结;脾寒表现为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厥逆,不乳便泻,是由感受寒邪,腹中疼痛所致。如突然发生剧烈啼哭,大多是由疼痛引起的。反复的夜间啼哭并伴有多汗,可能是患有活动期佝偻病。如果伴有发烧,喉中有痰响,多为呼吸道疾病。果伴有呕吐,可能是肠胃胃道有病,应及时诊断治疗。

原文:

余常授人以养子之法:儿未坐时,卧以赤地,及天寒时不与浓衣,布而不绵;及能坐时,以铁铃、木壶、杂戏之物,连以细绳,置之水盆中,使一浮一沉,弄之有声;当炎暑之时,令坐其旁,掬水弄铃,以散诸热。《内经》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手得寒水,阴气达于心中,乃不药之药也。

我常常教导养儿的方法是:小儿不会坐时,不要时时抱在怀中,让自己躺卧着玩耍,即使天凉,也不要急急加厚厚的衣服,要穿粗布柔软棉衣,而不要穿绫罗绸缎的华丽衣服;夏季多用玩具戏水,以解心中之热。手得寒水,四肢为诸阳之本,手得寒水,阴气达于心中,这是不用药的药品。

原文:

若小儿病急无药,不如不用庸医。但恐妻外家怪其不医,宜汤浸蒸饼令软,丸作白丸,给其妻外家,以为真药,使儿服之,以听天命,最为上药。

如果小儿患的是不知道病因的疾病,宁可不用药,也不要找庸医治病,听天由命,反倒是最好的药。

这一点本人最有体会,在一岁之时,忽患高热,因居城市,就医便捷,母急急带入医院,打了不知何退热针,次日清晨,打针之腿外婆形容如面条一样软瘫。急如医院追问医生,医生曰热敷便好,继续打针,再次日,两腿已完全无力。之后多年辗转治疗过程中发现许多一样的病友,轻重不同,细细查问,发现高热及时用西药者后遗症便重,无用药者,便很轻。之中数我用药最及时,后遗症也最重。

原文:

尝曰∶有病不治得中医。除暴得大疾病服药者,当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若未病之前,从予奉养之法,亦复不生病。纵有微疾,虽不服药可也。

除了突患大病重疾,必须服用药者,一定要细察熟练掌握阴阳,不要众云亦云,在没有生病前,要知道养育孩子的方法,也不会生病,即使有小病,不用药也是可以好的。这就是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理。

·END·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报拾趣︱古人育儿经
养子之道620字
“家教史话”之三百一十三:张从正的《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雕刻时光】药到病除?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九
悲哀!养子柔脆而多疾?把普通的孩子当富二代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