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越管孩子越闹!怎么做一秒平复孩子的负面情绪?

文丨一泽

们每着急一次,都毁掉孩子的情绪一分。

很多人都觉得,我儿子曦曦脾气随和,通情达理,很少不讲理地哭闹。其实只有我知道,他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也有耍性子跟我对着干的时候。

前两天,曦曦一大早起,就开始看动画,边吃中饭,还在边看。我正忙着处理一些工作,没顾得上管他。中饭都吃完了,我赶紧过去催他:“好了好了,别看了,下午还要做阅读,赶紧去睡觉,要不然又打瞌睡。”

他开始软磨硬泡:“我一点都不困,妈妈我还想看汪汪队。”我想了一下,“行吧,只能再看10分钟了啊。”

儿子一听,眼睛立马又转到电视上去了。

过了8、9分钟,我又提醒他,“到时间了,该关电视啦!”曦曦嘴里说着:“再等一下,等一下。”眼睛动都没动。我也没什么耐心,随手就把电视关了。

没想到儿子生气了,跳起来,拿起遥控就往地上砸,大喊:“你干嘛?”

我一下子脾气也上来了,吼了他:“你想干嘛?还不睡觉!”

“汪汪队就要出动了,你干嘛关我电视?”

我忍不住一下拎起他,正准备开骂。他动作倒挺快,一下子挣脱了,开始满地打滚,当起了“伏地魔”。

爸爸听见了,赶紧出来,把儿子抱进了房里,这才少了一场狂风骤雨。

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像是《不可思议的妈妈2》里,胡可一家和朋友一起吃饭,儿子小鱼儿吃到一半,突然拿出玩具恐龙来,让妈妈给他变成机器人。

胡可严厉地批评了两句,小鱼儿执意说:“那你变,我就吃!”

妈妈又问他“现在是什么时间,你知道吗?”。小鱼儿一甩头:“不知道”,还翻了个白眼。

胡可开始给他讲规则,小鱼儿已经带着哭腔了:“什么规则呀,一点也不是规则。”

最后还是小伙伴伊莱在旁边劝着,小鱼儿才算安生了下来。

大家可能也都经历过和我一样的情况。带孩子去超市,说好了只买一件玩具,买了以后,孩子看到另一件又想要,好说歹说都不听,干脆坐在地上耍赖,能咋办?

约好了下午读绘本,非但不好好看,也不听我念,拿着绘本满地扔,还有脾气,该不该骂?

这孩子闹情绪闹得没道理啊。

后来孩子他爸跑来跟我说,“你又是关他电视,又是吼他,你给他去道个歉吧。”

我不服,“凭什么呀?他自己讲话不算话,还顶嘴,惯着他吗?”

1

等我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在这件事上,我确实做得不对。

哪儿不对呢?

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一大共同点就是:不管孩子有没有理,总是抢在他之前说他一通。

这样的做法看似是在关心孩子,或者在教育孩子,但是却掩盖不住我们内心的诉求:孩子闹情绪有啥呀?最好能想个办法,立刻搞定。

相比沉住气琢磨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更多家长会选择想要迅速地掌控局面,比如用自己的一套道理劝说孩子,想让孩子的情绪180°大转弯。但这样做效果并不怎么好,孩子该闹还是闹,双方僵持不下,结果往往是家长和孩子都伤心。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的“不想等”上。非但不愿意等,还要不停地说,这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糕,与此同时,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也被我们摧毁了。

不得不说,在毁掉孩子情绪方面,父母的语言杀伤力真是无比强大。

好比感冒,吃药不管用还得等上几天让身体自行恢复才行。孩子闹情绪,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更多的是需要时间来解决。

情绪更像是洪水,与其堵住它的去路,倒不如疏通河道,让他顺顺当当地流走。

情绪这种感性问题,就像冰心对铁凝说的,“你不要找,你要等。”

2

关于等待,我想说两个故事。

李玫瑾教授有次讲座,谈到孩子在商场里看到小汽车,非得要买。想到家里已经有数不清的小汽车了,便果断拒绝了孩子。

孩子开始撒娇耍赖,不买就不走。

李教授没说什么,把孩子直接抱回了家,带进卧室里。不管孩子怎么哭,也不管家里谁来问,就是一对一跟孩子独处,陪着他。绝不打他、骂他,也不说教,不走开。就是这么静静地陪着他,任凭他去闹和哭。

等孩子哭得没力气了,拿热水给他擦把脸,他饿了就去给他做饭。之后再来慢慢给他讨论,家里这一堆玩具车的问题。

后来,孩子再没在商场里当“伏地魔”。

另一个故事,是贾静雯在《妈妈是超人3》里,有次老师突然说要准备一首自我介绍的歌。

女儿咘咘不愿意,在妈妈准备的时候,开始找理由为难妈妈,甚至把黑板上的歌词全都擦掉。

贾静雯没说太多,只是笑了笑:“真是被你打败了”。后来开始唱歌的时候,咘咘又趁妈妈不注意,把妹妹波妞给推倒了。

贾静雯很生气,却只用最简单的话语,和一个推倒的动作,问她,“要抱妹妹,这样推倒是对的吗?”等孩子冷静下来,才又开始继续练歌。

晚上睡觉前,贾静雯提醒咘咘,该给妹妹道歉了。

咘咘很听话地道了歉,一家人又其乐融融了。

后来,贾静雯自己说,“你越对她吼,她就越大声。大人一定要沉住气,过掉她们的‘闹情绪’。”

3

这两位妈妈,看上去一个无情坚定,一个温柔耐心,完全是不同的风格。但她们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不乱说不乱做,给孩子的情绪以充足的时间。

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转变情绪和态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时间的。

从生理上来说,一个人的大脑中负责理性的系统开始运行,他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而理性系统至少要等到孩子16岁以上,才算初步发育完善,在此之前,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想一想”、“考虑考虑”,启动他们大脑中的“理性系统”。这样,负面情绪才能得以消化。

我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曾跟我们说,看过这么多次孩子在超市里撒泼打滚,从来没听哪个家长说过,“如果你觉得难受的话,你可以在这里哭一会的。”“没关系,我等你。”这些话看似很平实,其实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呀。

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也不是掌握机器人遥控器的那个人。试想大人碰到一点糟心的事情,还得心塞好一会,孩子就更别说了。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闹情绪,是他们内心动荡,还有感受到挫败感时,展现出来的正常反应。

国外有位喜剧演员写过一本书,《导致我孩子抓狂的46个原因》,里面提到的很多原因,让大人们都大吃一惊。孩子不开心,可能只是因为:袜子穿反了,鞋带的系法和以前不一样,衣服上有个标签……孩子闹情绪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天翻地覆,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任何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孩子也是。但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时间去处理,后果会很严重。

临床心理学家Dr. Jonice Webb,对647例非遗传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做过调查。他发现,患者童年时期,他们的父母,要么用暴力手段压制他们的情绪,要么从不关心他们的真实想法这种“童年期情绪忽视”(CEN),造成了孩子的低自尊和自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严重者会陷入抑郁。

4

作家张德芬也说,“孩子那些被阻止的情绪,都停止了流动。”她觉得,情绪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如果被压抑在心里,最后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吞噬自己。

孩子需要时间和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对情绪的压抑,或被迫快速转换情绪,只会降低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孩子闹情绪时,请千万不要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想要立马控制住孩子。

像是有的家长威胁恐吓:“你还闹?再闹就把你扔出去!”有的借机谈判,有求必应:“你不哭的话,我就给你买巧克力。”有的贴标签:“哭什么哭?你还是不是个男子汉?”还有的干脆一把掐死:“不准哭!你再哭一个看看?”

在综艺节目《二胎时代》里,曹颖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曹颖的儿子,王子,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妹妹,很不适应。他觉得爸爸妈妈对妹妹特别好,开始生气,扬言要妈妈出去。

爸爸听到了,立马拉下脸来,很严厉地命令王子,坐下吃饭。甚至数“1、2、3”来威胁他。

曹颖这时把孩子拉过来,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你是在生气吗?”

把孩子拥入怀里,让他好好地哭了一会。哭得差不多了,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妈妈最爱你了”。等孩子彻底冷静下来,才开始和他慢慢解释,为什么要对妹妹好。

正是因为曹颖的这份等待,在节目里的王子,比其他的孩子,有着更好的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

知名情感作家素黑说,

肩并肩地走,不用说什么,分享什么,光是一起静默地走路,已经很疗愈,心里会踏实很多,觉得幸福。

她把这种陪伴叫做“静能量”

愿我们的孩子,在陷入情绪时,也能享有这样的一份“静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伊琍一句话警醒无数人: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当孩子咬人、打人时,家长的第1句话很重要
“心情式育儿”被吐槽:那个暴躁的妈妈,其实也很受伤
考试考砸了怕挨打,报警求助:别以爱的名义毁掉孩子
2岁叛逆期是对你和孩子的“双考验”,请收下,这份保命指南!
家长如何妥善应对孩子负面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