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岐山臊子面,碗中看天地,面里寻乾坤

西北人酷爱吃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在陕西,光是面条就能做出无数种花样,而一碗臊子面,可以说是吃在陕西人口,美在陕西人心。

在所有的臊子面中,要数岐山臊子面最出名了。岐山臊子面早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岐山更是因此被称为“中国臊子面之乡”。

一、岐山臊子面里藏着温情

关于臊子面的由来,有好多版本的传说,但我更喜欢“嫂子面”的那个版本,因为这是带有温度的传说,就像这一碗臊子面,从头到脚温暖全身。

据传,那是汉代景帝年间的岐山县,当地的有户人家娶了一个新媳妇,特别能干,不仅聪明伶俐,厨房里还是一把好手,烹了一手好饭。

有一次她给全家做面条,只见面细长光滑,汤汁味醇鲜美,全家人一致认为这是最美味的饭食。尤其家里年纪尚幼的小叔子,那是没事就嚷嚷吃嫂子做的面条,每次吃完都很满足。

后来,小叔子慢慢长大,刻苦读书,废寝忘食的家常便饭。每当这时候,嫂子就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给小叔子补给身体。

多年以后,小叔子不负众望,终于考取功名,成为了一名父母官。不过每次同僚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他都会请大家吃嫂子一直给他做的面,吃过的人也都连声赞叹,此乃人间美味呀。

于是“嫂子面”便出了名,大家也都纷纷效仿。再后来因为谐音,“嫂子面”就被叫成了“臊子面”。

二、岐山臊子面怎一个爱字了得

岐山县,一个地处关中西部的地方,不但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岐山臊子的发源地,所以臊子面的历史真真久远。作为陕西美食之一的岐山臊子面,它的最传统的味道就是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而且这个味道已经延续上千年了。

岐山臊子面的面条细细长长,均匀地厚薄,鲜香的滋味,面上浮的红油,酸辣的汤味,筋韧爽口的面,真是老幼皆宜的美食啊。

在关中地区,臊子面的地位那是稳居榜首的,不管是结婚丧礼、逢年过节,还是孩子满月、老人过寿,包括招待亲朋好友等,所有的大小型重要场合里,都少不了臊子面的身影。因为在关中人眼里,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待客之礼,也是最好的待客之食。

三、岐山臊子面,有颜有内涵

臊子面的面和臊子的分开做的,而臊子面的精华部分在于臊子,臊子的鲜美程度直接影响整碗臊子面的口感。

且看这个“臊”字,分解开来就是月、品、木。古代的时候,“月”就是代表的肉,而品则是代表了三畜,即牛、马、猪,而木自然就是桌子的象征了。组合起来看,就像是牛羊猪肉放在桌子上祭天,所以从这里来看,臊应该和祭祀有关。

在古代,祭祀的肉是神灵享用的,被看作非常珍贵,也非常稀有,所以当祭祀结束时,天子就把这难得的祭肉分给大臣,大臣又继续往下分,直至普通老百姓,希望都能享受到这“福气满满的肉”。

祭肉的稀少,使得人们想办法把肉尽可能切碎,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上天的恩德,如此被称为“脍不厌细”。这种做法让那个时代的人能享受到神灵的福气,也巩固当时周王朝的社会安定。

今天,我们烹制臊子的时候,原料上会要求严格一些,肉必须是肥嫩的带皮猪肉,最好是七分瘦三分肥。精心挑选的肉被切好以后,入锅来回翻炒,燷(lan)四十多分钟的时间以后,加上本地自制的醋,辣椒面等不同的佐料,如此一碗香喷喷的臊子就做好了。

看似简单但又很独特的烹饪技艺的背后,却是悠久历史的完美传承,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沉淀。据考证,岐山臊子面的起源应该是西周的馂馀之礼。随后这种礼节在岐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寓意着“尊老、敬长,慈幼以及崇德”的传统美德。

岐山臊子面传承千年

在岐山,几乎每家每户的大姑娘们、小媳妇们都会做正宗地道的岐山臊子面。因为这岐山臊子面不但诉说着西北千年的饮食文化,也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臊子面:留在唇齿间的回味
岐山臊子面
陕西名吃岐山臊子面做法
三秦之味(二)岐山臊子面
【步骤图】岐山臊子面的做法
岐山臊子面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