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诗究竟是平仄重要,还是意境为先?两者其实可以共存

这段时间,头条又推了一波我的专栏,主要是专栏中的一篇文章《平仄并没有那么难,明白原理后轻松推导而出,从此写诗不发愁》。没有悬念的,又引起了大家对于平仄和诗意的大讨论,有支持写诗要讲平仄的,也有反对平仄的,认为诗意才是一首诗的灵魂。

无法一一回复,因此以这篇文章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与各位诗词大家、爱好者探讨。为方便表述,以下把支持平仄的称为正方,反对平仄的称为反方,格律称为平仄

首先列举反方的一些主要观点:

  1. 严格遵守格律的诗,很难成为千古名句,过份拘泥于格律,意境就没有了,格式应该为思想服务。

  2. 诗难的不是平仄,而是诗意,平仄再好,诗意不行,一切作废。余以为作诗,还是黛玉论的好。

  3. 平仄是后人搞出来的东西,古人作诗肯定没这么讲究!多累啊!

  4. 很多人拿到一首诗,先要复制到网站上去检测才知道平仄对不对,可见平仄不过是某些人拿来吹嘘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该扔了。

  5. 对平仄要求过高,大多人难做到。

我姑且站在正方的角度对这些观点进行一下评述和探讨。

观点1——严格遵守格律的诗,很难成为千古名句,过份拘泥于格律,意境就没有了,格式应该为思想服务。

这个观点初看比较正确,但细想之余却未免过于偏颇了,我们来看几首诗: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以上几首诗说它们是千古名诗不为过吧?意境也有吧?但可能有不少小伙伴并不知道,这些诗在平仄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请看以下的平仄检测:

《望天门山》唐·李白

《春望》唐·杜甫

《山居秋暝》唐·王维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咏柳》唐·贺知章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平仄并不会妨碍意境和思想的表达,也并不是说讲究平仄的诗就难以成为千古名句,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作诗之人对于文字的掌控和运用,说白了,就是你会不会用字。

中国常用汉字有3500个,大家都认识也都会写,但同样是表达时光的流逝,有的人可以写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这样让人心生赞叹的句子,而有的人却只能写出“时间过得好快啊”这样普通的句子;同样是在湖边看到一群鸟,有的人可以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有人的却只会说“卧槽!好美!还有鸟!”

对于会写的人来说,规则再多也能写出好诗,而对于不会写的人,即使什么要求都没有,同样写不出好诗来。所以不要再将没有意境这口锅让平仄去背了,你无法兼顾平仄和意境的最根本原因只是因为你不会写,词穷而已。

观点2——诗难的不是平仄,而是诗意。平仄再好,诗意不行,一切作废。余以为作诗,还是黛玉论的好。

没错“平仄再好,诗意不行,一切作废”。但是这句话说得好像不考虑平仄就一定会有诗意一样,“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首“名”诗——我们暂且说它是诗吧,平仄是没有了,有诗意吗?

曹雪芹借《红楼梦》林黛玉之口说了一番关于平仄和诗意的论述。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一堆话主要说了两点:

  • 诗中的对仗句,如果有了妙句妙语,完全对不上都没关系。

  • 诗第一为立意,立意好了,句子怎么写都可以,叫做“不以词害义”。

总结起来就是只要诗句好,平仄对仗什么都可以不用管,那么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写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是一首七律,中间二联需对仗,林黛玉真的有了好句就不管对仗了吗?且看颔联(即第二联3、4句):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出句可停顿为:偷来/梨蕊/三分/白,对句为:借得/梅花/一缕/魂。

很明显,动词“借得”对“偷来”、名词“梅花”对“梨蕊”、数量词“一缕”对“三分”,“魂”对“白”,可以说除了最后的“魂、白”略有不足外,其它的对仗都非常完美。

再看颈联(即第三联5、6句):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出句可停顿为:月窟/仙人/缝/缟袂,对句为:秋闺/怨女/拭/啼痕

其中,“秋闺”对“月窟”、“怨女”对“仙人”、“拭”对“缝”、“啼痕”对“缟袂”,只要稍微懂一点对仗基本知识的人就能看出,对仗是相当工整的。

再来看这首诗的平仄,检测结果如下:

好嘛,林黛玉自己一面说着意境为先,不管对仗平仄,结果自己写的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合律?可能有的网友会说,才一首诗而已,如何能证明林黛玉写诗就是严格按照规范来写的?那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同样是一首七律,首先看中间二联,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颈联: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谁说林黛玉不讲对仗了?这两联的对仗比前一首更见工整,至于平仄: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这首诗也是严格按照七律其中一格“仄起平收”的格式所作——首句“昏”字应仄用平,属于拗救,不为错。

因篇幅关系,林黛玉的诗暂举两例,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将她写的七律都分析一下,全是平仄对仗都工整的。所以以林黛玉的话来反对平仄实在是举例失当了,因为她自己都是嘴巴里说的好,但写的时候,手却很诚实。

观点3——平仄是后人搞出来的东西,古人作诗肯定没这么讲究!多累啊!

总有人说平仄都是后人搞出来的东西,是为了彰显自己有文化而强行安排上的,古人作诗根本就不讲平仄。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你对古诗的变化发展根本就不了解,或者是懒得去了解。

没错,最开始大家写诗的时候没有平仄,但就像任何东西多起来之后就会出现一些规律一样,慢慢的有人发现,汉字的读音变化无穷,但声调其实只有4种——按古音可分为:平、上、去、入(按普通话则分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慢慢的又有人发现,将文字按照一定的音调交叉排列成句,读起来就会变得抑扬顿挫,很有音律感,特别好听。

终于,一个叫沈约的人将这种规律用在了写诗上并引起了关注,大家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因那种将文字进行有规律排列写成的诗是在永乐年间产生,因此那有别于其它古诗的诗体被称为“永明体”,成为了依平仄而作的“近体诗”的开端。

关于古诗较详细的发展历程,可参见我写的这一篇文章(请点击查看):

唐人作诗要遵守格律(平仄)吗?兼论近体诗的前世今生

所以“平仄是后人搞出来的东西”这种论调实在是无稽之谈,至于他们累不累不知道,但肯定是乐在其中的。

观点4——很多人拿到一首诗,先要复制到网站上去检测才知道平仄对不对,可见平仄不过是某些人拿来吹嘘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该扔了。

没错,就算是我在这里为平仄站台,但收到网友让我点评分析的诗,我也会复制到网站上去检测平仄,但这并不表示我只会说而不会用,去网站检测只是为了节省时间。

如今我们写诗填词多数只是兴趣爱好,而不像古人那样是一项可能从事终生的事业。古人十年寒窗,什么事都不用去考虑,只管读书,其中就包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写诗上面,诗已经成了他们走上仕途、出人头地的敲门砖。

写诗不仅考试要考——考试时写的诗叫“应制诗”,多为五律或七律,需要严格遵守平仄押韵,就算毛遂自荐找门路,希望得到高官的赏识,更是要做好“简历”——即诗集,将诗集文章等作品投给位高权重之人叫做“投献”或“干谒”,比如李白所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两句诗即来自于他给北海太守李邕(yōng)的干谒诗《上李邕》。

正因为古人在作诗上花了如此大的功夫,所以他们对于作诗的规则早已经烂熟于胸,无需上网站查验,当然那时也无网站可上。而现在的我们并不是将写诗当作饭吃,所以掌握不牢,如果慢慢的去分析也可以做到不上网站,但速度就太慢了,所以并不是离了网站就不行,只是时间宝贵,还有那么多多彩的生活等着我们。

观点5——对平仄要求过高,大多数人难以做到。

首先,任何事情,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都不值钱,写诗同样如此。自由诗简单吧?但看看如今的诗坛乱象,让人诟病的各种“体”丛生,唐诗宋词中流传后世的繁若星河,自由诗中有几首几句?我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门槛太低了,以至于鱼龙混杂,会的不会的都去冒一个泡,以脱离诗的本身,夺人眼球为追求目标,美其名曰“创新”,难怪乎有人说现在只要会按回车键的都会写诗。

因此,我并不认为对写诗要求高是坏事,只有要求高了才能保证诗的高质量和纯洁性。

其实,平仄看起来难,但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写诗时按照规则进行,稍微辛苦几个月就能很好的掌握了,形成思维习惯后,无需刻意去考虑平仄押韵,出口时自然而然就有了平仄押韵。

古人能够出口成章,正是与他们长年大量学习和写作有关,每首诗都依规而作,平仄便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机械记忆,胸有成竹自然就信手拈来。不能因为平仄难,自己又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运用,就说平仄是糟粕,那和自己不努力,只想着躺平,然后看到别人成功就心理不平衡的人有何两样?

有反方就有正方,虽然很多人反对平仄,但还是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谢谢大家的肯定和支持!

最后我想说的是,诗分为讲平仄的“近体诗”和不依平仄的“古体诗”,所以平仄并不是写诗的规定,它只是一种选择,因此写诗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或喜好任意进行,依平仄而作并不比别人高明多少,不依平仄而作也并不是错误。

可惜很多人都陷入到矫枉过正的误区中去了,自己讲平仄,就吹毛求疵胡乱评点别人的诗说平仄不对;自己不讲平仄就要行打压之能事,说平仄是八股文、是糟粕,这些都是极端之言,也不见心胸,唯有能容天下万物之心胸方能写出天下万物之诗词。

虽然我自己写诗时都遵循平仄,但我也一直认为,只要诗好,则不论讲不讲平仄都没关系,对不依平仄而作的好诗,也会偷偷存下来反复阅读学习,因此也希望大家对平仄有同样的包容之心,不要一说平仄就是镣铐、迂腐,平仄和诗意其实是可以共存的。

最后的最后,有不少网友要求我发“大作”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看看你能写出什么样的诗来,又写了多少呢。这个大家可以点进我的主页,再点微头条查看,每天都会写一首原创诗词,到现在近三年已经写了快1000首了,每首都是符合平仄的,虽然也许算不上精品,但应该也还是有一些可以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香菱学诗》看古代近体诗创作
张汀浩‖浅说诗联“平仄”
如果意境好,但是不符合平仄的诗句,算好诗吗?
〖诗词论文〗诗论十篇
古诗词系列讲座
漫谈写诗(四十一)格律诗词的格律(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