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正确克制欲望?

每一篇文章都在拓展思维的边界,这是补己书的第九篇原创文章。

本文思维导图(补己书原创)

〇、引言

大禹治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古时黄河经常发大水,尧派禹的父亲鲧治理黄河。面对汹涌的洪水,禹的父亲鲧采用的方法是“堵”,结果失败了。禹吸取了父亲的失败经验,采用疏导的方式治水,最终成功。

故事很简单,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我们平常想要控制自己,往往会用强力,要么是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要么是压抑自己不去做爱做的事。

但其实,克制欲望,也如大禹治水一般,堵不如疏。

大禹治水(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我们为什么要克制欲望,放纵有什么不好?

1、欲望存在的意义

有一些欲望,心底里我们往往会觉得它们不太好,阻碍我们成为真正想要的自己。因此我们想要克制它,纠正它。

但其实,满足欲望和克制欲望一样,都是为了调节生命自身状态的。小到草履虫,大到我们人类,生命每时每刻都会产生需求,出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来保持生命自身的平衡和稳定,维持生命的“内稳态”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欲望来自大脑的多巴胺系统。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科学家们将小白鼠的多巴胺系统去除了,导致小白鼠丧失了欲望。没有欲望的小白鼠不会有任何行动意愿,即使它渴了、饿了,它都不会主动去寻求这些维持生命的物质。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想一想。每次我们产生欲望,不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吗?基本的欲望如吃饭、喝水,精神的欲望如看书、娱乐、刷手机。试想,如果外力控制我们不能满足欲望,我们会不会痛苦万分、无聊难耐?如果满足了欲望,我们的痛苦是否马上得到了缓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局部最优解

欲望产生于生命自发的系统,它具有调节生命状态的意义。可既然欲望这么好,我们为什么还要克制呢?

因为,满足欲望,是生命系统解决当下困境的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

生命出现了问题,就会自动寻求马上解决的方法,而且刻不容缓。解决不了当下的需求,生命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正所谓“饥,不择食”,哪怕吃下去的是毒药,也比现在饿死强。

大脑无意识的处理过程最终会以意识的方式呈现,这就是我们能够觉知、表达、交流的欲望了。表现为“我要吃饭、喝水、玩游戏”。

欲望玩游戏,当下喜笑颜开。可是浪费了时间,他日自会痛心疾首。

烟瘾犯了,当下“扬眉吐气”。但是考虑不到日积月累,肺部损伤,反而折寿。

关于人的大脑的功能,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林提出一种“三脑一体”理论,大脑可以分为“爬虫脑、古脑和新脑。”

保罗·麦克林的“三脑一体”模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爬虫脑,负责一些最基本的本能行为;古脑,处理情绪、冲动和简单的认知活动;新脑,负责高级认知功能,比如计划、预测、思辨活动。

为了解决生命最迫切的问题,爬虫脑和古脑就会联合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生命的需求。这种解决方式,不只是人类,其它动物也可以完成。

3、全局最优解

大脑不仅考虑眼下,也会考虑未来。人具有比其它动物强大无比的计划能力,这就是新脑的功能。

为了未来更好的生命状态,我们会去克制当下的一部分欲望。

克制欲望,是大脑基于现有信息,做出的全局最优解。

除非特殊情况,我们不会觉得自己命在旦夕,反而,我们会觉得自己应该还会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不觉得自己有这个信念,但是我们会筹划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事情。这个筹划之所以成立,它的前提就是“我们至少还能活20年”这个信念。如果地球末日,我们就没有这个信念了。为了二十年后的生活,我们可能会去存钱,可是如果朝不保夕,我们会及时行乐。

因此,为了生命更长时间的好处,大脑会根据当下行动来预测未来。为了避免未来的伤害,或者为了得到未来的快乐,大脑倒逼当下展开行动。

我们会想要学习、想要读书、想要节约开支以防未来不时之需。

奇妙的是,大脑追求全局利益的解决方案也是欲望。换句话说,克制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多巴胺来刺激身体行动。

需要强调的是,它是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预测。大脑觉得事情会如此发展,但是实际不一定如此。所有大脑觉得是真实的东西,都是一个信念,也可以称为观念、观点。

比如,大脑会有一个信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事实上,有可能吃了苦,也不会成为人上人;有可能没吃苦,却成为了人上人。

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并非天然冲突,大多数时候是一致的,比如吃饭、喝水等生理需求。

和谐的状态并不会被我们意识到,注意力资源很稀缺,意识也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时候并不会积极关注。只有当它们冲突了,才会被我们意识到。

灵魂画师:补己书

在t时间点,生命状态到了一个谷点,迫切需要提高生命状态。面对这样的需求,大脑根据以往经验发现,如果玩游戏,可以很快恢复生命状态;如果看电视,可以缓慢恢复生命状态;如果学习,则非但无法恢复,还会降低生命状态。对于此刻而言,玩游戏就是局部最优解。然而当把眼光放长远,玩游戏会导致后续状态下降,虚度光阴可能导致没有能力赚钱吃饭,生命状态持续降低。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在t点玩游戏是全局最坏的解决方案。

特别强调一下,保罗·麦克林提出的“三脑一体”模型,其实并不准确。现代神经科学有更加准确而复杂的理论模型。但是“三脑一体”模型所反映的人脑功能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初步的大脑功能区分,帮助我们认识大脑。

二、克制欲望的两种心理结构

第一种是压抑结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时,努力不让自己去做。

比如我们想要刷手机了,我们克制自己不去碰它。这个时候虽然产生了需求,但是刷手机的行为本身不是我们需求的,它只是我们解决需求的手段而已。比如刷手机的时候闭上眼睛不去看,欲望没有得到满足,需求也没有解决。

让我们来解剖一下这种情况的心理结构:

首先,生命产生了一个迫切需求。

然后,一部分大脑通过计算得出了解决当下需求的最好行动,并因此迅速形成了欲望。

再后,另一部分大脑预测,这个行为将带来不好的结果,不可以这样做。

最后,行为没有发生,需求没有解决。

即刻的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怎么办呢?注意此时被否定的是行为,而非即刻的需求。如果改变解决方案,同时兼顾即刻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是就能解决矛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种是强迫结构:不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时,努力让自己去做。

比如我们不想去读书,对读书提不起劲来,但还是强迫自己读书学习。

同样,我们来分析一下意识结构。

首先,大脑基于全局考虑,提示我们现在应该做一件事情。

然后,另一部分大脑也预测,这些行为会产生痛苦,行动之后生命状态非但不会变好,而且马上变遭,因此不会产生行动的欲望。

最后,我们强行产生了行为,并且带来了痛苦,生命的状态变差。

长远的利益与眼下利益冲突,怎么办呢?同样的,注意此时被否定的是行为,而非长期的利益。如果改变解决方案,同时兼顾即刻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是就能解决矛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克制欲望的正确态度

首先我们要明白,克制欲望不是单纯的堵,但一定是对原先欲望的阻碍。

就如同洪水分流一般。虽然是卸力,引导洪水的走向,但必要的阻力不可少。如果认知不到阻力的必要性,就会觉得疏通欲望轻而易举,不需要任何努力,从而导致失败。

欲望、克制及疏通的关系,且看受力分析图。

我们先来看一般情况,当欲望袭来时,如果我们一味压抑。那么只有当克制的阻力≥欲望驱动力时,才能够克制成功,如下图a。如果欲望太强超过了我们克制的能力,克制就会失效,如下图b。

灵魂画师:补己书

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压抑,而是有所疏通。疏通让欲望的洪水改道,阻碍贡献了一部分力量,引导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这样不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就能避免行动发生。如下图c。引导的驱动力越大,所需要的克制力就越小。如下图d,引导的驱动力越弱,需要的克制力就越强。

灵魂画师:补己书

其次我们要注意:克制欲望,堵不如疏,最重要的是提供疏通的路径。

就像洪水来临以后,为了不冲垮河堤,需要导流,关键是如何疏通,让欲望的洪水,有能去的地方。

比如,最近<<王者荣耀>>出了新英雄,补己同学想玩游戏的欲望汹涌而来,可是他不能玩游戏。然而,打游戏的欲望如同潮水一般,此时褪去,彼时由来,而且一重更甚一重。一味的克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压抑过甚反而会带来反噬,甚至造成报复性发泄。

于是,他承诺自己,如果写完文章再打游戏,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买皮肤。写作的时间折合为'王者荣耀皮肤基金',专款专用,精准奖励。

再比如,补己同学觉得自己该看书了,但是总提不起兴致,没有看书的欲望。因此,他告诉自己,'看书的目的是找乐子,不要细想、不要思考,只专注于找乐子就行,一段话如果让你开心就看一看,不开心就过。'

治理洪水,我们要未雨绸缪,全面考虑水量、走向,制定疏通方案时,还要注意疏通的流向,会不会有人员财产伤亡,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

同样的,疏通欲望也需要提前规划设计,制定欲望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欲望来临时从容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避免行动:如何设计“压抑”方案?

1、寻找次优解

刚才我们提到过,欲望产生是由于身体出现了需求,满足欲望是身体得出的最优解。

但是最优解并不是唯一解。比如,想玩游戏的原因是大脑觉得现在缺少快乐的刺激。玩游戏是方法,是道路,最终的目的是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有很多种途径,比如看电视剧、电影、做喜欢的运动,甚至翻开手机看看搞笑视频。

虽然在你想玩游戏的时候,这些事情并不是最想做的事情。但是确定无疑的是,这些活动的欲望超过了“行动阈值”。你有欲望执行这些行动,并且你可以实际产生行动,避免打游戏的举动。与之相对的,读书、学习这些活动,当时自己没有欲望做这些事,没有超出“行动阈值”,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如下图。

灵魂画师:补己书

对生命来讲,任何时间都有一个行动阈值,如果欲望驱动力大于行动阈值,这个欲望可以被实现,欲望驱动力越强,执行的优先级越高,欲望驱动力越弱,执行优先级越低。如果低于行动阈值,则无法执行。当下问问自己,我现在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讨厌做什么,可以大致勾勒出行动阈值。

疏通欲望只能通过其它的欲望。想要让自己不做一件爱做的事情,只能通过另一件爱做的事情来完成。

对于当下的生命来讲,玩游戏是局部的最优解,看电视、听相声就是次优解。最优解和次优解都是解,能够解决身体当下的需求。

但是看书、写作对于当下来讲就不是解决方案,只能加深痛苦。

在这些次好方案中,每一种方案对于生命长远价值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次好方案中,选择对长远来说最好的那一个。

比如补己同学想玩游戏的时候,就提醒自己去看电视剧,有太多又好看、又有意义的电视剧等着我去看呢。《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1、2》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调和了当下价值,又满足了长远意义。

虽然当下并不能感到最爽快,但是也避免了纵欲的后悔,克制的痛苦。反而是从全局来看最好的方案。

2、设定欲望的满足条件

此外,可以设计欲望满足的条件。

我们都知道延时满足,欲望是需要满足的,但是不一定当下就满足,尤其是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一味的克制,不如给大脑一个可以期盼的未来,设计欲望满足的条件,以及奖励欲望的条件。

让本不合理的欲望合理化,对大脑自己也好。

比如,小明同学经常翻看社交网站上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点赞。频繁看让自己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每一次想要看到时候,一方面按耐不住,另一方面也有罪恶感。因此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每一个小时可以看一次,期间不能看。这样,每次想看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欲望将在何时满足,给了欲望发泄的道路,又适当的给予了克制。

五、开启行动:如何设计“强迫”方案。

1、分析法

有些事情我们判定应该做,但是不愿意做,提不起兴致。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愿做的原因,找到原因,以便找到改变的方向。

在分析一件事情为什么不愿做的时候,情绪感受就是分析的信号灯。

一件事情不愿意做,要么是当下预感到行动后得不到奖励,要么是当下预感到行动之后会得到惩罚。

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想得到什么样的奖励。问清楚后,便可以有进一步的举措。

比如,补己同学曾经写文章非常痛苦。然而,写作时他必须掌握的技能。他一定要大量写作才行。怎么办呢?经过分析,他发现写作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太晦涩了。他在写作中不但没有成就感,反而还有挫败感。这种感受贯穿始终。没有积极的及时反馈,怎么能持续写作呢?后来他发现梳理以前的旧思维,能够获得了新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获得新知识对他来说是一种奖励。因此,他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去关注积极的反馈,并且以此为目标,开始了持续的写作。这也就是'每一篇文章都在拓展思维的边界'文章定位的由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制欲望。
明朝长寿奇人:靠10字养生秘诀活到120岁,连乾隆也效仿他
每天七分钟,思考你的人生
美图心语: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
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往往不是一个解,甚...
高中满分作文 | 等待,只为一树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