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尼采:生活是一面镜子,请注视你自己

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一提起他,便会想到那一句最有名的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最生命的辜负”。生命应该精彩,应该歌唱,翩翩起舞,每一个日子都是新鲜的,雀跃的,充满体验感的。

然而真实的人生绝非都是坦途,现实中的尼采曾备受精神疾病折磨,从他留给后人的思想言论这一精神财富角度,他的人生是舞动的,而对于他本人,则是另一种人生。

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尼采的另一段话:

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

这句话使人不由得想起,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尼采看来,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为什么说生活是一面镜子?镜子的特点是反射,我们是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就是什么。尼采的意思是说,怎么对待生活,生活也将以同样方式反馈于你。

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说明了事情的重要性,尼采为什么要把认知自己,作为第一件事来看呢?因为自己即他人,自己即生活,我们之所想,即他人之所想,人与人,在本质上,情感、欲望、理性与感性等,都是差别不大的,当你认知自己了,也就认知别人了,推而广之,也就认知生活了。

为何要用“辨认”一词,难道一个人看自己,还需要辨认,才能认出吗?又回到老子的那句话,“自知者明”,自知,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生活这面巨大的镜子中,辨认自己,应该把握三个层面:

第一,人皆相仿,观察别人即观察自己

为什么要强调“一样”呢?因为“一样”是非常深的一个境界,从本质上看,自然界在创造人的时候,就已经设置成了一样的这样一个规则,高度,重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情感,欲念,爱与怨,喜与悲,甜与苦,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

贵为天子也罢,贱为匹夫也好,在面对生命本质的时候,是在一个高度的。每个人犹如丛林中的猿猴,谁高贵,谁又低下呢?哪个更聪明,哪个又愚笨呢?你觉得他们之间有本质区别吗?

人与人的相似性,是天然的。这是人和人一样的物质基础。这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根基。

第二,傲骨可有,傲气不可有

但人类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就此产生一个如何与社会生活,融入和谐共处的关系,傲气者,既违背了第一点提及的人人一样的原则,又在社会交往中,为自己增加了令人厌恶的筹码,傲,是愚蠢的行为。

傲骨指一个人内在的底气和精神追求,它并不外显,更不会以妨碍别人的形式外显,傲骨使人挺拔、精进,坚定自我价值感。傲气只会带来负面效果,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第三,自己对待别人和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也将被反射回来

这主要也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谈的,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在社会交往中,礼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彼此性格千差万别的人,利益不同,背景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何交互?如何互通有无,如何保障沟通合作的可操作性,礼,其作用就在于此。

孔子那句最有名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生动的写照,对待生活,也是如此。

你起舞,生活也会跃动,你歌唱,生活自会附和,你怒嗔,生活还以暴躁,你怨恨,生活给予你更深的矛盾。

在生活中辨认出自己的人,才有资格翩翩起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傲骨”与“傲气”的区别-
做人要有傲骨,不能有傲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1895?1953)
墨竹与做人的傲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