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风榭1课】可可主课:我已回来,却不见去岁簪花人

【写作背景】

这首七绝是姥姥去世后写的,因为宅院久不住人,砖铺的地面爬满了青苔,那棵老槐树叶零星地飘落到身上……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冷清悲凉,尤其看到院角那簇鸡冠菊,想起跟姥姥拿着菊花,互相给对方头上插的情景泪水不觉迷糊了双眼。

创作构思:前两句刻意铺陈渲染气氛,转结是温馨的镜头,前后对比,更体现心胸的思念与哀伤。陈述完毕,请师友们赐教。

【可可原作】

姥姥的旧宅院

可可

苔冷斜阳半院阴,飘零槐叶湿衣襟。

篱边一簇鸡冠菊,去岁爷孙相对簪。

【群友点评】

1.水城枫叶:

喜欢后两句,自然流露。

前两句似太用力了。

2.梦里花落知多少:感觉这个湿字无由,霜、露可以甚至清气都可以湿衣襟,但槐叶不可能湿衣襟,我们不能单单看到字面的好看,还要看到其逻辑性。个见

3.不党不孤:爷孙改祖孙,是不是适合一些?

4.花间客:姥姥的旧宅院

全诗以视觉为主线将斜阳庭院槐树篱菊串联起来,最后似怀旧电影出现爷孙嬉戏的场面。让人能感觉到“忆”字。自然恬淡。

前两句铺陈和后两句相比感觉比较厚重。“湿”我觉得还好,泪湿衣衫,对于身临其境的人来说泪眼所看,槐叶便有了水汽。从而感觉叶湿衣襟。第三句的篱句,还是画面,转的作用较弱,导致读者对第一二的感觉过于“秀”“工”。浅见。

5.木樨:前两句造景比较沉郁凄婉,转的笔力稍弱,上下递进不够。我也觉得湿字不够妥帖,我是北方人,槐叶小而薄,飘落的时候零落飞旋,湿字张力过猛。

6.李江山:斜阳。傍晚的槐叶应该是没有水汽的,也没有背景体现出雨后之类的天气。

7、夏日:总体不错!借物睹人,见物思人,体现了诗人真实情感。尤其首句,半院阴,交代的很好。我理解诗人本意,湿衣襟和飘零槐叶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把情感融入了半院阴和槐叶飘零后,便有了泪撒衣襟。因此,多少有牵强的成分。第三句和结句,诗人本意是相互关联的。这一点诗人给出了解释。但关联的过于简单直白,没有吧情感体现出来。主要原因在于,第三句写的过直了。若把菊花拟人化处理,当更好些。如:庐旁冠菊隔篱问,今岁爷孙可对簪。个见。说的不对,请群主及各位诗友担待。

8、松雪斋:苔冷斜阳半院阴,点明时间已近傍晚,有斜阳的傍晚较难展现苔冷叶湿这样的自然场景,故接下来一句‘飘零槐叶湿衣襟’似有些粗疏。‘篱边一簇鸡冠菊与去岁爷孙相对簪’第三句、四句关联且互为助补。我也觉得三句转的略直,显的弱些。另‘爷孙’词待酌。总体意境还是不错的。

9、了了:可可此作标题过于口语化,绝句还以文言诗语为佳。从结构看视觉角度明显,由全到点,从高到低,最后由一点引发追思,合情合理,若用字再斟酌一下,会更佳。

【诸友习作】

1、回故宅怀祖母(改后)

可可

苔冷斜阳半院阴,飘零槐叶扑衣襟。

篱边一簇鸡冠菊,去岁爷孙相对簪。

2、重回故宅(折腰体)

了了

苔痕绿上斜阳壁,梧叶飘零欲满襟。

去年簪菊人何在,小院空牵客子心。

3、重回故宅

木樨

落叶萧萧菊径深,幽庭苔壁半成阴。

年光已换人何处,剩有追思泪满襟。

4、过故宅

花间客

半阴庭户锁苔深,叶落萦怀风满襟。

剩有年光凭记忆,簪花影对日初沉。

5、过故宅

李江山

槐叶疏离柳叶斜,秋苔似冷旧人家。

鸡冠一簇谁为主,却是去年头上花。

6、归故宅

不党不孤

老壁苍苔夕露滋,满庭萧瑟恨归迟。

旧年篱菊开无主,谁复鬓边籫一枝?

7、旧宅

水城枫叶

半是青苔半是林,年光小院那时心。

萦怀落叶成追忆,簮菊人从梦里寻。

8、老屋

夏日

枯藤蔓绕秋苔冷,小径青桐叶入尘。

斜影篱墙冠菊放,阶前不见插花人。

9、重回外祖旧宅

梦里花落

西风渐次卷囂尘,小启扉门叶满身。

丛菊幽庭今尚在,簪花不是去年人。

10、过外祖母旧宅睹物感怀

松雪斋

露冷苍苔半壁洇,槐阴渐老未相邻。

菊黄可忆栖霜鬓,无复簪花梦里人。

一抹斜阳照晚庭,槐阴疏老叶飘零,

经年那簇菊花蕊。曾识祖孙当眼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宅(一)
春落丁氏故宅
真的好喜欢这对爷孙的对话
爷孙
爷孙乐
爷孙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