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寒衣节,想起在“那边”的父母,想起常德妹子孟姜女(曾发于新湖南客户端)

每年到了农历十月份,我的老家湖南就非常冷了。小时候到了这个时候,有可能已经下了开春来的第一场雪。如今独在异乡,想起已归“老家”的父母,他们在“那边”冷不冷?

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烧衣节”“授衣节”等,民众亦称其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

这天,大家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以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子女把冥衣焚化给先人,叫做“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一年之中三大“鬼节”。

后来,在湖南的一些地区,“烧寒衣”的习俗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钱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汉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的这天,用黍矐祭祀祖先。祭祖有家祭、也有墓祭,南方、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关于“祭祖节”,还有一个东汉蔡伦造纸和蔡莫(蔡伦之兄)烧纸的传说,以及秦朝孟姜女给丈夫千里送棉衣的传说。蔡伦是湖南耒阳人,孟姜女是湖南常德人。孟姜女以其美色能让秦皇嬴政着迷,自然是倾国倾城,常德当地至今还有不少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花鼓戏、民间小调等文艺作品,脍炙人口,流传千载。小时候在湖南乡下老家,还经常唱到有孟姜女的那首“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点红灯, 别家夫妻团团圆, 孟姜女丈夫造长城……”,不过现在很多记不得了。

常德美貌少妇孟姜女新婚燕尔,她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千里迢迢往北疆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爬山涉水,历尽艰辛,只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还被湮埋在城墙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而成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相传此习俗起源于先秦的迎冬礼仪。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之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已形成,那就很难对后来那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农历十月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同时,这一天也是冬季的第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夫妻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因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

【此文2018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发于新湖南客户端,点击量6.3万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大“鬼节”:寒衣节的传说和习俗有哪些?
节俗丨中西鬼节巧撞车,当万圣节遇上寒衣节
寒衣节遇上万圣节,看看两者不同的风俗!
【节日大全】十月一,严冬到,寒风瑟瑟“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的来历
今天万圣节?90﹪的人都不知道今天还是个特殊日子!南昌人千万别忘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