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小情人走读中国(附央视视频)

大美村寨行·第2季即将启动,听行者讲故事,赢取“上山下乡·进村寨”机会,同道同行、共同写故事、一起圆梦

【56故事会·2】接着讲故事。

昨天初开讲,写得有点长,罗索加感慨,诸位多原谅。以后会注意,能短就不长,我说我真话,绝对不会装,喜欢你就看,讨厌就黑名单。

话说昨晚写完初篇,半夜休止准备入眠。远在大洋彼岸的闺女催促说:“接着写啊”,我说:“急什么,慢慢写,慢慢看。”她:“刚写到我就戛然中止了,急人不?”那好,就接着写写俺这小情人。

小情人的故事,很多,很长,需要用一生一世,慢慢地讲。

此文还嫌稍长,耽误您的时间了。文尾有央视一小时专题节目《施晓亮:带女儿走读中国》,记得一定要在WIFI环境下观看,以节省您宝贵的流量。


三十得女。第一次抱着这肉嘟嘟的小宝贝时,我象所有初为人父的男人一样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她最完美的人生,让她幸福、快乐。

这个社会并不完美。有美好、真情、正义、温暖,但更多的是丑陋、陷阱、欺骗、无情、邪恶、冰冷、压力、竞争。我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给不了女儿金山银山、预设前程。我能给她的,惟有相对广阔的视野、相对丰富的阅历。

17年前我驾摩托车“九州方圆万里行”,见识了中国之大;13年前我第一次自驾车“走进56个民族家庭”,见证了中国之美。12年前的春节5岁多的女儿飞赴丽江与我一起在纳西族家庭中过年,看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时,我突然萌生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带她走遍中国,拜访56个民族。这是一个父亲能给女儿的最好的礼物。

但这计划没保好密,把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父母吓坏了,早早把不到6岁的女儿送进了学校。这个礼物从此一直封存在我心中。

2011年,我要覆行当初与56个民族“拉勾上吊”的10年之约。看着在变态的应试教育重压下逐渐失去笑容的女儿,十年前那个疯狂的计划又在心底萌动。我与宝贝商量:应试教育的万卷书咱先不读了,跟爸爸补上这行万里路的一课吧?闺女雀跃着接受了这份大礼 。


2002年春节,女儿在丽江纳西族家庭里过年,第一次见识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2003年春节,在海南保亭县黎族村寨中,女儿看着黎族朋友跳竹竿,也跃跃欲试。

2004年夏,在新疆那拉提草原哈萨克族的传统婚礼上,女儿与哈萨克小朋友

2006年8月,贵州黔东南从江县小黄侗寨,女儿在鼓楼里听侗族青年男女合唱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

2008年夏,躲开全民迎奥运的喧嚣,女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第一次骑马

2011年6月25日,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正门前,走进56个民族家庭10年回访启程仪式上,中国民族报社社长普永生、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当地为女儿颁发特约小记者证书。她正式作为我的队友、采访团的一名小记者,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漫漫长旅。

180多天,4万多公里,20多个省份,56个民族。闺女的初次远行真够远的,但这不是游山玩水,她还得担负起几家媒体特约小记者的任务,除了克服一路的劳累寂寞、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考验,还要跟大记者们一起完成采访、拍摄、写作等任务,这对于一个15岁不到的孩子来说,确实够难为她的。本中的文字和大部分照片,是她在途中采访、撰写、拍摄的、整理的,其中部分发表在参与主办、协办的报、刊、网络上。匆忙、劳累中即时而就的文字,难免粗浅,却透着一份真实。书中的部分图片节选自2011年12月25日在山东省博物馆首展、之后在全省各地市巡展的大型图片展《走进56个民族家庭·小记者走天涯》。女儿稚嫩,谈不上摄影经验,但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视角却更多了一份真实。能够用镜头记录下一路的精彩、与更多人分享,是女儿最高兴的事。

青藏路上,让自驾者发怵、有死亡谷之称的七十二弯山。

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氧气含量不到内陆的一半。当地人的身体结构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是“桶胸”——胸腔前后与左右差不多厚度,肺叶特别发达,这是在千百年的进化结果。而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完全不能适应。别说我这四次进藏的“老油子”都不能适应,就连我们的大公羊房车在唐古拉山顶停下就再难以启动,因为缺氧。我女儿只有14岁多,小心脏跳得咚咚咚咚,每分钟140跳,这节奏简直就是要命,而且,我们不是匆匆过客,而是要在西藏停留一段时间,还要采访、拍摄,,,,不是游山玩水,是要工作。

一路随行笔记,结集成书

摄影展《小记者眼中的56个民族》上,女儿对好奇的小观众讲解图片上的各民族风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部56个民族的文化大书太过厚重,女儿来不及细读,连浏览都谈不上,至多是快速翻阅。即便如此,她收获颇多:至少看到了这阅大书中许多精美的插图、抢眼的标题和关键词,知道了中国之大、中国之美、中国民族之丰富、中华文化之灿烂,这已足矣。这套大书是需要用一生来反复品读的,等她以后再翻开这部大书时,一定比其他人更有感触,这如同反刍,一定会比吃草时消化吸收得更好。

2012年,我送给女儿一份礼物:出国就读,让她视野更宽,走得更远。出国留学所需要的手续我没怎么管,大都由她自己办。去使馆送材料时,我才第一次看到她写的中英文对照的出国留学申请,大意是:去年爸爸带我走遍了中国,拜访了56个民族,我看到中国很大、中国很美,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的知识有限,没能完全读懂中国文化这部厚厚的大书,我到贵国,是为了站得更高,视野更宽,看得更远,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有了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学成归国,更好地继续阅读这本文化大书,更好地保护、记录中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给女儿一份成人大礼,女儿还给我的是一份惊喜:原来一直把她当孩子看,忽然之间她就长大了、懂事了。

央视拍摄了一部近一小时的专题片《施晓亮:带女儿走读中国》,我觉得“带”字并不准确,不是我带她走读,而是我们爷俩相伴携行,同行万里路,共读万卷书,一起经历,一起进步。此番万里行,已成为我和她生命中最宝贵的阅历,足以享用终生。我的后半生,将以此为业以此为乐;不知10年之后,学成的她还能否穿越,去寻找曾经的民族家庭、记录变化的故事和不变的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中华民族》20210616 遥远的地方 第一集 格头村
中国这个最“雷”的村庄,就藏在贵州的深山中!
摄影:美丽中国村寨(19)
七夕节 | 送礼专送小情人
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五十一《品读》
#央视新闻 #中国强大民族自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