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欣赏】韩传栋|过年,就是记住轮回、根本与春天


临近年关,大雾渐去,阳光也少有的明媚起来,随阳光明媚起来的还有人的心境。人生旅途奇修远,起点永远是童年,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时一俗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里。离开故乡30余年了,每到这时,身心就潜回到儿时的故乡,去饕餮那迷人的年味。

故乡范县在鲁豫两省的接壤处,过年沿袭着古老的习俗,透着纯朴的民风,散发着来自乡野的气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贫如洗的日子却阻挡不了乡亲们对过年的渴望。

一进腊月,挑选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搬在院子里,用鸡毛掸子一遍又一遍地掸墙壁,房顶,清扫沉积了一年的灰尘。唯恐有尘埃藏在角落里,然后是一件一件地擦洗家具,拆洗被褥,擦窗户。收拾过的屋子,亮堂了许多,挂上年画,过年的感觉就有了。

那时的年画大部分是样板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沙家浜》里的阿庆嫂,《龙江颂》里的江水英,《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等等,一个个苦大仇深,义薄云天。学英雄做英雄风靡全国,连新人结婚时亲戚朋友的贺礼也大抵如此。

腊月二十三,故乡称之为小年,是辞灶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意味着这一年基本过去了,管厨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他所在的这一家的情况去了,晚上要给灶王爷上供果,烧香,灶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一切完了之后,焚上香,烧上元宝纸钱,将旧的灶王像揭下来烧了,这就叫送灶王爷上天了。待到腊月三十的中午再焚香请下来,这当然还得要再“请”一张新的贴上,故乡的人不说买,而是说“请”,一个 “请”字,洋溢着相邻们对灶王爷的虔诚与尊崇。而且贴新灶王爷时一定要向里倾斜一点,寓意:灶王爷向里倒,打的粮食吃不了。

过年就是记住乡愁,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祖宗与恩情,就是记住轮回、根本与春天。过年其实是“和合”的演义。和是和谐,合是团圆。一年的奋斗和汗水,只有回到团圆,回到和谐上才有意义。这也许就是势不可挡的回家潮的缘由吧?就是人们不惜牺牲春节期间大赚反而付出大量旅途开支归巢的动因吧? 过年吃饺子,这是中国人的习惯。饺子不同于面条,不同于菜,它是一种包容,一种和合,一种圆融,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

对联是继承和教育的最好素材。三十到了,早饭后,家庭主妇们忙着张罗供品和酒席菜。男人们洒水扫院,到林地上去请神和祖宗,还要贴对联门神,在影背墙上,在家具上贴“福”“喜”“春”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造物惟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烟腾花放时”,感恩喜悦之情尽情抛洒。还有“保一社风调雨顺,佑八方国泰民安”,则是一种怎样宏大的境界。小时候不觉得,现在回味,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要“风调雨顺”,还要“国泰民安”,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胸怀。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在它里面包含着一种很大的祝福,同时又有一种棒得无法言说的天地伦理。

“天增岁月人增寿”,它的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它的前提是“春满乾坤”,才能“福满门”。“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逻辑。

三十的中午,一定先在包括列祖列宗在内的各路神仙的桌前摆上供品,烧香叩头,请神来家过年。下午,男的扫净院子后要撒上芝麻秸,大门前放上绊棍。撒芝秸是预示新的一年芝麻开花节节高,放绊棍挡住妖魔鬼怪入侵,财水外流。主妇们则忙着包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饺子,男孩们三三两两在街上玩鞭炮,女孩子比谁的衣服更漂亮,头上的花儿更美丽。

故乡过年最后的一顿饭一定吃饺子,饺子中还要有一个里面包上钱,谁要是吃了它,那他(她)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女主人在下饺子时还要喊一声下饺子了,以示快放鞭炮。饺子出锅,敬了天地祖宗诸路神仙,全家人就开始吃饺子,享天伦。晚上,主妇还要用五谷压锅,就是把五谷撒在锅上边,意思锅中一年不会断粮,富足有余。睡前大人们还要给孩子们压岁钱,那怕三毛两毛,一定不要空腰,就是新娶的媳妇,也一定要给,祈盼孩子来年有钱有福,风调雨顺。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个“夜”,中国人把它叫除夕。“除”者,台阶也,像台阶一样的晚上,就是除夕。守岁是中国人过除夕的专用词。岁者,光阴也。为什么要守岁,因为它特别。守岁显然是一个象征。守岁二字多么富有人间烟火的味道。守是一家人在一起,一寸一寸地过,让人进入时间,进入幸福,或者说进入真正的幸福。岁是太阳落山了,天气寒冷了,赶快回家,家里有温暖,有亲人。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那是什么呢?守,让我们明白,过年是时间的一个结扣,一个站台,时间在大地上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态存在,过年其实是上一个轮回的结束,新一个轮回的开始。

尤记儿时的除夕夜,子时将近,祖母还让我们孙辈儿去楼椿树,并再三嘱咐搂椿树必须念咒语:椿树椿树你是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当梁檩,我长长来穿衣裳。这都成了永远的记忆。

是的,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有些累。只有在父母身边,我们才永远是孩子而超越生理年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上世纪70年代,记忆中的年夜饭是这样的。用红薯叶掺着胡萝卜丝做馅,用杂合面做皮,包成的饺子,被我们吃得比肉还香。那时既无半导体,更无电视,吃过年夜饭,我和小伙伴们手拿着“滴滴金”,在除夕的夜里东跑西颠,累了就早早睡下,因明天还要起五更。不绝如缕的爆竹声,把我惊醒,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为我和弟弟穿了一冬的旧棉衣里表反一下,这项艰巨的“工程”,都是母亲在忙完了年夜的祭神等诸家务后,连夜赶做的。

为了让孩子过年有件新的行头,母亲每年都这样做,守岁就成了母亲真正意义的守岁。这是贫穷逼迫母亲想出的高招,更是那年那月中国人生活的剪影,一个连日子都难以为继的家,那有钱给孩子们做新衣呢。大年初一,我们穿着母亲新反的棉衣,新春的气息荡漾心间,却不知母亲昨晚的辛苦!青青子衿,悠悠娘心。再后来,靠着母亲的体温长大的我,走出了冬天,走出了逶迤村路,走进了我的大学,但除夕之夜,灯光下母亲的身影,是我心底一条永远流向春天的河流,她让我体味到了寸草心与三春晖的脉脉温情。

后来日子渐好,我却离家越久,每想起与母亲相聚的日子,心里就充满了温暖与愧疚。记得母亲健在时的一除夕夜,我们弟兄几个围坐在母亲身边守岁,喝着滚烫的烈酒,拉起了家常,醉意朦胧中让我感到:酒,还是家乡的纯;菜,还是娘做得香。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晚来天欲雪,犬吠深巷里。这些乱七八遭的古诗突然涌出来,与母亲的老屋浑为一体,使我不知今夕何夕,不知古人为我还是我为古人。“想不到老了又过上了好日子,我很知足,黄土已埋到我胸口了,我活一天赚一天,不想恁多。”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的娘,说出话来竟是这样超然物外,让我敬佩而又汗颜。

一晃母亲走了10余年了,每到过年只好在异乡过没有母亲的年。没有母亲的年,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举目母亲似明月浩浩,垂首母亲如大地莽莽。茫茫人海,滚滚红尘,西风烈,夜雨浓,怎抵母亲的唤儿声!没有母亲的家乡,只能是故乡。对于故乡,我是过客,还是归人?站在年关这一 时间的关口,我不停地想,不停的问,回答我的只有冷风与白云……

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来,意味起五更。起来后先放一挂最响最大的鞭炮,一定洗漱后、吃饭前,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吃过饺子,男的就和兄弟们,女的就和妯娌们到各家向长辈拜年,一圈下来,天已大亮。

大年初二是年轻人走丈人的日子。一早,新媳妇梳洗打扮好,婆婆早给装好了礼物:雪白的馍馍、精致的点心,另外还用大红包袱包一个最大的花糕,送给娘家以示婆家的手艺。有条件的要用老四轮车,再有条件的就用辕车,那就更显得阔气多了。找一位好驭手再找一个陪酒人,以防丈人家的陪人把新女胥灌醉不好看。没有车的就找一二个抬盒子或扛篮子的(也兼陪酒人)。

吃过早饭,人们就都跑到大街上看走亲戚的,要看谁家的媳妇打盼的最漂亮。到了丈人家有陪人引入客厅,用茶后略坐一会,便有人引领着女婿拜年,拜过列祖列宗,再拜岳父岳母,然后再去外边拜应拜的长辈。当然现在的新媳妇回娘家,都是坐自家的轿车了,礼物不再是雪白的馍馍,而是时鲜的水果,还有成箱的美酒等等。

一晃就到了初五,初五故乡称为“破五”。这里有两种说法:其一这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特不易干活,所以这一天不管什么活计都不做。其二这是一个做生意买卖开张的日子,初五的第一顿饭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下锅时还一定要放鞭炮。自今日起,不论做大生意小买卖都要首先放上一挂大红腰子的鞭炮,打跑诲气,陆续开张。初七是火神爷的生日,据说谁家要是不供奉好火神爷,这一年家里有可能失火,所以,这一天傍晚各家各户都送火神村外,热闹非凡。

正月十五故乡不兴吃元宵。天不黑家家都吃水饺、挂彩灯、放烟花,无彩灯的也要插一对小洋腊,用最具活性的东西,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表明生的意义和状态以及生命在怎样地行进和更替。这种点灯时分的喜庆一直蔓延在少年的心头。正月十六清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说是这天出来跑一跑就能把百病给跑掉了,百姓称“跑百病”,十六一过,春节结束,人们各自去忙各自的生计了。“晨鸡且勿鸣,更鼓畏添挝”真想让年过地慢点再慢点。

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过年是感恩的演义。寻根问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给老人拜年也好,走亲串戚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感恩是乡土中国永恒的话题。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每一项活动中,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中。过年过的是祥和,过的是喜悦。一张红纸,一个饺子,一声鞭炮,一个核桃,一个灯笼,都是那样地让人们心生美好和向往。过年已不再单单是风俗,而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精神和心愿祈求,是中国人永远的乡愁。

临近年关,大雾渐去。走在明媚的阳光里,家——故乡,就在眼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州作家】常玉国:故乡陈年
蓝蓝天空:【过年记忆】 过了腊八都是年
过年,习俗老理儿大全
【灵璧故事】小时候的那些“拜”
散文:家乡的年味
最全过年指南来啦!快看你漏了哪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