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唱一首绿色生命之歌

作者:刘敬堂

A

读了易解放女士植树造林的事迹之后,被她以治理荒漠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当我刚刚写下拙文的题目,便想起了老作家徐迟,他撰写的《生命之树常绿》,让我们认识了老一辈植物学家蔡希陶,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他创建的二十多个独具科学内涵的植物专业园区,以及他亲手培育的橡胶园,这些园区如同镶嵌在植物王国王冠上的绿色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鄂州文联工作时,曾多次邀请徐迟到鄂州做客叙旧,因为他在梁子湖体验生活时,结交了一些在湖上讨生活的渔民朋友,至今还时有来往。有一次,他到了西山的松风阁,晚饭时,他喝了一杯小酒,还吃了一只梁子湖的螃蟹,心情颇好。他指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说,他的父亲曾在鄂州工作过,少年时他曾乘坐长江的小货轮来过鄂州。西山上的松树长得又密又高,牛进了松林,就无法转身出来。后来因战乱和砍伐,这些老松树都不见了,现在看到的,都是建国后植树造林栽下的,如今也都成林了。

他曾写过一篇《鄂州西山记》,此文如今就悬挂在松风阁一楼的大厅中。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诗剧《浮士德》中有一句台词:“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长青!”他引用了第二句,还将“青”字改为了“绿”字,既有形象,又富有诗意,扩大和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B

无独有偶,今天的易解放女士也将她的才智、心血和有生的岁月,都奉献给了“绿色生命”。

去年岁末,我去拜访一位画家时,他正在工作室里专心致志描绘一幅女士的肖像画。画稿虽未全部完成,但已能看出人物的轮廓:她的发际间虽无霜雪的痕迹,岁月已在额头留下沧桑,但眸子里却闪烁着明亮的光泽,眉宇间透出自信和刚毅,慈祥的脸庞上泛着和蔼的笑容。我觉得似曾相识,却一时又想不起在何时何地见过她。

后来终于想起来了,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内蒙古、北京、上海等数十家电视台的荧幕上,都出现过她的笑貌容颜,国内外媒体也都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我正是从这些新闻报道和媒体的画面以及朋友们的讲述中,渐渐走进一片“绿色”,看到了她正在荒漠中挥汗如雨的身影……

她姓易,名解放,1949年出生,与共和国同岁。她和夫君远赴扶桑,在东京创办了一家诊所,由于敬业且待人热忱、诚恳,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的儿子张睿哲,中学毕业后,因品学优良被推荐到东京大学商学院就读。

就在家庭温馨、事业有成、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噩耗突然传来,他们的儿子遭遇车祸,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易解放被这突然降临的灾难击倒了,她的天塌下来了!就在她整理儿子的遗物时,看到了一幅照片,回想起儿子6岁时,他们去内蒙古旅游,看到一片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有人在沙漠边缘栽了一些小树,儿子问她:“为什么不多栽一些树呢?我长大了,也要来这里栽树,全都栽上树,该有多好!”她听了笑着说:“妈妈也来帮你栽树!”

儿子的笑容和天真的想法还历历在目,她感到一缕阳光蓦然照进了心中,像诗人获得了写诗的灵感,她告诉自己:要把对儿子的承诺,变成自己今后的生活目标!

她和丈夫商量后作出一个决定:变卖他们经营的诊所,拿出全部积蓄,加上儿子获得的生命保险金3800万日元,毅然回到国内,创建“NOP绿色生命”,在政府和环保组织的支持下,将治理荒漠、植树造林作为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一年,她刚刚过完53岁生日。

C

历史和现实都在向我们表明,荒漠化是人类的生存之害,社会发展之祸,文明生态之敌!

我国的国土荒漠化形势严峻。由于气候的变异与人类活动的因素,造成了一些区域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荒漠化。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已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20%。

荒漠化又导致土地质量退化,旱灾、水灾、沙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为此,易解放义无反顾地奔赴植树造林第一线,把绿化祖国视为时代赋予她的神圣使命。

她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份协议:用10年时间在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资金由“NOP绿色生命”筹集提供,当地政府协同管理,20年内不准砍伐,成林后无偿捐赠给当地农牧民。

2010年,易解放等人栽下的梭梭树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前往参观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紧接着,她又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乌兰布和沙漠栽下梭梭树苗2000亩,在多伦县种植樟子松10000亩,在风沙满天的沙漠里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防沙林。

初战告捷,易解放的目光又投向面积达80000平方公里、环境更加恶劣的阿拉善大沙漠。她和“NOP绿色生命”的志愿者们,在那里种植了30万棵梭梭树和1000万棵樟子松。

易解放和她的“NOP绿色生命”在荒漠中植树造林的事迹,不但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感动了城市中的热心人士,他们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浩浩荡荡奔赴植树造林第一线。

重庆大学的志愿者来了,上海校友会的志愿者来了,浙江的志愿者来了,香港绿茵家园的志愿者来了,还有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志愿者,他们从五湖四海赶来,赴一场“绿色之约”“文明之约”,这是一幅人世间最美好的画卷!

D

我曾在东方卫视的节目中看到过易解放的身影:她的肩上扛着一大捆拇指粗的树苗,迎着风沙大步向前走着;看到她将幼嫩的树苗栽在沙土中,脸上晶莹的汗水也滴落在沙土中……

有播种,就有收获。在内蒙古库伦旗的养畜牧河,过去河水干涸见底,如今,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这里的河水日益充足,滋润着两岸的草地和树林。这并非梦幻中的海市蜃楼,而是荒漠中出现的真实景象。

生命犹在,植树不止。自2004年栽下第一棵梭梭树苗开始,栽树数量逐渐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栽树10000棵,2005年栽树20000棵,2009年栽树300000棵,2015年栽树280000棵,2016年栽树880000棵,2017年栽树1280000棵,已有27000亩荒漠变成绿洲。

当地人士为易解放的儿子在树林中立了一方石碑,碑上刻着易解放与丈夫共同撰写的一段文字:“你是一棵树,站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人们光明和温暖!”区区二十多个字,却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诗歌,耐人寻味。

易解放用汗水浇灌着荒漠中的树苗,用心血滋润着荒漠中的树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的母亲”。绿色春风,让易解放再次焕发青春,她以翠绿的树苗为针,以天际的霓虹为线,在大地上绣出了三月的蕙风,我仿佛听到了她在唱一首绿色生命之歌:

我们有一个梦

要把荒漠变成绿洲

在经历无数次风沙之后

意志更加坚强

同样执着的梦

总被公益激情打动

让我们把磨难洗礼的激情

放飞在广阔的天空

嗨——

你还有没有梦,有没有梦

我们站着阻挡风沙

倒下奉献阳光

沙漠植树的梦

我们共同追求的梦

在实现理想的信念里

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感动

沙漠植树代代相传

亿万个人亿万棵树

我们一定成功

一定成功

成功

(原载于2022年3月10日《鄂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民晚报》刊发易解放事迹:“大地妈妈”的绿色情怀
易解放:我替儿子来种树
传播爱、凝聚爱、成为爱——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2000年,儿子在日本车祸去世,51岁母亲带所有资产回国种树
今天是植树节,把绿色播种在春天里
植树绿化,共创绿色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