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如何变废弃矿山为“金山银山”?

我国是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矿产资源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矿山开采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矿山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逸出会导致矿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从而引发植被退化、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公开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各类废弃矿山约99000座,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360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227万公顷。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矿山治理的资金投入,截至2020年底,已修复矿山废弃地面积达90万公顷,治理率约30%,但仍有大量矿山有待治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着“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的严峻形势。

废弃矿区水土污染

废弃矿区水土污染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走向市场化。

“光伏+矿山修复”的治理模式,正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一方面,在光伏板间隙空地使用生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利用植物转移、转化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可以使污染土壤得到修复与治理。另一方面,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可以得到发电收益。在经济性方面,目前的光伏发电电价已可以与常规发电的用户端电价相当。将废弃矿山变为绿色光伏发电站,治理和发电两不误,既解决了矿山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又对生态环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光伏+矿山修复”治理模式

以南方日报报道的福建某矿山为例。该矿山在荒地开发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109.7公顷),年平均发电量可达5326万千瓦时。光伏发电产生的清洁电能通过售电获得经济效益,项目所发电力全部并入电网后,年产值可达5200多万元,上缴税收1300多万元。项目还通过核证碳减排,进行碳交易获得额外经济收入,相当于每年减少火力发电1.92万吨标煤的使用量,减少5.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83吨二氧化硫排放。

“光伏+矿山修复”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新能源产业有效融合,使得矿区土地由“碳源”向“碳汇”转变,让矿山废土地变为绿色“聚宝盆”,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程小久 电力行业勘察设计大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矿山生态修复,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学习资料】矿山生态修复方法与对策 !
南京土壤研究所陈梦舫团队基于废弃高硫矿区调研结果提出了构建矿区水土污染监测预警防控智慧平台和低成本可...
绿色环保排头兵 | 中国恩菲土壤与生态修复技术(上)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每日动态追踪202009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