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宵灯会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佳节,中国人自古就有赏花灯的习俗。而中国花灯不仅历史悠久、形态多样,还在各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灯会。

造纸术,让宫灯走向民间

花灯,最初被叫作笼灯,又名灯彩、灯笼,起源于西汉,由宫灯发展而来,后兴盛于民间灯会。

汉武帝时期,祭祀“太一”(太一为北极星,古人尊其为天帝)的活动十分隆重。《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祭祀时,宫中灯火昼夜不眠,形成了“张灯”的习俗。

东汉时,佛教传入,“明帝提倡佛教,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敕令士庶亦一律挂灯”。自此,“祭祀太一”与“燃灯表佛”相融合,逐渐演化为隆重的灯节。

长信宫灯是当时笼灯的代表。在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夫人窦绾的墓穴中,就曾出土过一件精美的长信宫灯。这盏宫灯用青铜打造,高48厘米,重达15.85公斤。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笼灯的外罩以镂空金属、陶瓷、琉璃、玻璃为主,不仅造价不菲,也相对笨重。造纸术发明后,灯笼大多由纸糊,不仅防风、透明,而且价格低廉,轻便易携带,很快便在民间普及开来。

唐代民间灯会极为兴旺,就连皇帝、后妃都愿意到民间观灯。当时的长安城执行宵禁制度,却破例容许在元宵灯节的前后三夜彻夜游玩观灯,这被称之为“放夜”。

经过唐、宋几代的发展,元宵节成为包容游乐、宴饮及歌舞百戏等多种活动内容的盛大节日,其后几代灯期及规模仍不断扩大。

到了明代,出现了“灯市”。这种贸易市场最先是为灯节而设的,后来发展成百货集散地,灯与市合为一处。至清代,东北地区的冰灯开始广为流传,并融进各地元宵灯节之中,还增加了舞龙、舞狮、扭秧歌等百戏的内容。

精妙绝伦的传统花灯

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国花灯逐渐发展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在结构、原理、造型上各有创新。其中,无骨灯、孔明灯、走马灯和鳌山灯皆颇具特色。

无骨灯又称仙居皤滩花灯,灯身没有骨架,全由用绣花针刺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灯体轻巧能飞。周密在《武林旧事》的《灯品》中写道:“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又为大屏,灌水转机,百物活动。”

孔明灯也叫天灯、文灯,相传由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孔明发明。其实,早在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已见类似记载:“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纳卵中,疾风,因举之飞。”意思是在蛋壳中燃艾绒,蛋壳就可飞上天空。孔明灯在唐朝之前基本用于军事通信和联络。宋代之后开始成为寄托愿望、许愿祈福的载体。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也叫跑马灯、串马灯,最早源于宋代。《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通过空气动力原理,让花灯呈现动态。后来,人们以“走马灯”比喻忙碌不停,有“万事随转烛,恍如走马灯”。

鳌山灯则为古代的大型景观灯组,气势恢宏,其规模与气势不亚于楼宇殿堂。鳌山灯是古人根据《山海经》中的“鳌山”所设计的,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山上再点缀各种灯品,不仅有山石、树木等自然灯饰,还有神仙、佛像等形态,鳌山灯上可容纳乐工奏乐,山前还设有露台,可供歌舞、戏曲演出。

隋唐时期,鳌山灯成为灯节的主要灯景之一。唐玄宗时,曾有巧匠毛顺制鳌山灯楼高150尺。宋徽宗建鳌山灯高16丈,阔360步,悬灯万盏,可谓“鳌山一盏千金价”。

直至近代,鳌山灯一直都是我国各地元宵灯会中最壮观的灯景。其中,河北定州的鳌山灯融众家之长,不仅人物、鸟兽皆用机关活动表演,外部造型在烟花或爆竹声中也可以瞬间变幻,其表演内容如同一台精彩纷呈的戏剧演出。现代节日游行中的各种彩车,就是鳌山灯的发展。(记者 肖雅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灯 流光溢彩两千年 张品秋
邮票上的中国灯彩(下)民间花灯
[优秀习作] 元宵灯会
天下无双 泉州上元 ! |乡音|208期
年俗剪纸知识与技法介绍之13
海南古时的灯人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