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师生成为朋友,当教导成为引导

  作者:张焱

  近年来,“90后博导”“95后大学老师”等青年教师开始在各个大学崭露头角。有媒体关注到大学教师年轻化的现象,并就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作出报道。

  从传统师傅徒弟式的关系,到老板员工式的关系,再到年轻导师又定义出的新型师生关系——其中既有传统师徒情谊,又有打破代沟的理解与共情。在新媒体平台中,描述这样师生融洽相处的文章和短视频并不少见,有边界有分寸,更是有师生情谊在其中,频频冲上热搜。

  年轻的导师更开放,乐于带学生探索前沿未知领域,在学术之路上能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与传递重复性、一般性知识,以板书和大量笔记为主的课堂不同,在当下大学中,很多课程以小班讨论为模式而开展,授课语态与表达有了很大变化。老师是议题发起者,也是议题管理者,更多起到的是方向引导的作用。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平等交流而非“我说你听”更易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建构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一批年轻学者踏上工作岗位,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生产与获取的方式。正如美国哲学家杜威说,以前的学术实际上是由一个阶级垄断的,绝大多数人缺乏任何手段去接近知识的源泉,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学术上的高级僧侣看守着知识的源泉。这正是程门立雪、张良拾履等历史故事出现的背景。但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知识生产方式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社会知识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只要连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搜索、获取知识。同时,知识的自我否定和折旧淘汰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这样的变化也反映在当下的教育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而存在,与同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平等。有了网络和大量公开出版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习主动权,但海量知识的归纳整合需要方向与点播,老师作为知识构建的引导者,其作用也更加重要。

  其次,年轻老师与学生的成长方式与成长轨迹类似,使他们更能产生共情与互相理解。同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90后甚至95后的导师们与现在的大学生同样成长于国家发展上升期,拥有近似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生活上,年轻导师能和学生玩到一起;在学习上,他们同样面临求学路上必然要经历的困惑与迷惘。年轻导师所具有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直觉能力、同理心,能超越“教书”的行动边界,更多担负起“育人”的使命。

  当然,年轻老师也面临着身为“青椒”的各种困扰,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甚至结婚生子、赚钱养家都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一道道坎。他们的职场之路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永不丢失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前行的初心与勇气,为大家所乐见。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7日 06版)

[ 责编:丁玉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近老师
又到一年招生季:导师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研究生?
“导师断交”事件应厘清两个边界
师生论文指导须建立正确关系式
闫守轩 赵先魁:规制抑或自由:研究生师生交往的价值冲突与选择
114本科生与导师的关系类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