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远比父母想的有智慧,只需要唤醒天性即可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这两天各省高考成绩陆续揭晓,学生,老师,家长们的喜悦隔着屏幕都溢出来了。有学生考了712分,查完分淡定去睡觉的。有一个班查出十几个690分以上的,班主任直接召唤降压药的。有学生的成绩被屏蔽,一群老师一起欢呼的。更有安徽一男孩考了538分,激动的直接跪地感谢妈妈多年来的付出。

可以说,除了孩子自己,父母和老师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开一个好局。

伴随着高考成绩揭晓的,还有学霸家长们的教育经验,四川一男生考出了711分的高分,对此他妈妈说,家长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要有独立空间。只要过程努力了,不要太在意结果。

可以说,孩子能取得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家长的辛苦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开始的土壤,土壤对了,种子才能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今天我们推荐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的亲子家教经典书系,这套书是李子勋老师的四本家庭教育著作的再版,包含《早教的秘密》《读懂孩子》《唤醒天性》《家庭陪伴》。同时出版的还有李子勋老师的两本心灵成长书籍《流动的感觉》《困境中的自由》,这两本书侧重个人心灵成长。我一直认为,要教育孩子,家长首先需要成长,先育己再育儿。否则你看的那些育儿类的书籍都很难落到实处。


李子勋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著名家庭治疗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月刊》《父母必读》等杂志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等节目的特邀心理专家,出版了多部畅销著作。李子勋老师已于2018年10月离开了我们,颉腾文化现在出版的这套书,更像是李子勋老师写给未来的家教书,帮助家长有效应对AI时代的育儿焦虑。

这篇文章我将分享《唤醒天性》这本书,本书是以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它可能不会让你立马培养出一个学霸孩子来,但却可以在时间的加持下,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懂得享受生命幸福的人。其他的书籍分享请关注的账号查看。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总有着迷之自信,觉得自己比孩子吃的米多,过的桥多,所以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才能不吃眼前亏。

家长在努力的用过去的经验教导孩子,把孩子引向过去。而孩子的成长是面向未来的,他们也一定比我们更适应未来。20年前的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可以只拿一部手机就畅通无阻了。

说到这里,我想请你回想一下,对于新鲜事物,孩子是不是比大人更敏感。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很多大人都鼓捣不明白的功能,孩子却像是无师自通一样一下子就搞明白。

记得我外甥女今年初中毕业,她两岁的时候刚跟桌子一般高,就自己拿着鼠标在电脑上玩小游戏。我家娃刚10岁,自己拿着我的手机折腾拍照,给我说,这里可以加滤镜,可以加头饰等等,我自己都搞不明白。我家的小度智能屏,我只会喊小度小度,播放中央13台,她却能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动画片。

尽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无师自通的学会很多技能,很是惊奇和欣慰,但一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却莫名陷入了教育是个高大上的东西,孩子又啥也不懂,需要家长用各种方式方法来让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成才的怪圈中。

但实际上,就像李子勋老师说的,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在每一个当下去感受而非理解孩子,用感觉去互动,以接纳去分享,而不是用价值观去选择并推销自己的生活哲理与忠告。

首先,尊重孩子智力的发展规律。

家长都想要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其实每个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简单的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都是普通人。尊重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在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给与孩子顺势而为的引导,孩子自然就能获得完善的智力和能力。

比如,0到2岁时孩子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处在一个空置状态,孩子首先发展的是触觉,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皮肤接触,也就是抚触。同时减少人为对孩子的教育和刺激,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3到7岁是孩子右脑高度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包括游戏,所以主张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半在幼儿园学习,幼儿园的学习也是以游戏为主。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前给孩子开蒙,为了卷而卷。

那孩子什么时候接触文字呢?7岁以后,此时孩子的左脑开始发育。7到11岁是左右脑共同发展期,孩子可以大量识字并将其归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需要认识3000个汉字,会写2500个汉字,而普通人能流畅的读书看报认识3000个字就足够了。所以把孩子认字这个工作直接交给小学老师就可以了。整个小学阶段是让孩子喜欢学习,习惯学校环境,学习跟同龄人相处的能力。

15岁之后是左脑高速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高中,孩子的智力结构差不多形成了,也有了自己的学习特色,把学习的事情交给孩子,家长做好后勤工作,做好心理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小学生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感受,不要太强调成绩。中学的家长则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要太在意成绩排名,让孩子在感觉良好中学习,最终的成绩都不会差。

其次,对孩子要舍得放手。

很多家长不舍得对孩子放手,小时候怕孩子磕着碰着,长大点怕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的。但孩子总归是要走入社会,不可能一直在父母身边。所以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孩子可以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做一个独立成熟的人。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样他获得的经验都是亲身体会的,更容易学会如何去应对。同时孩子也可以在犯错中学到正确的做法。

允许孩子去犯错,我们都是在犯错中慢慢的长大,犯一些小错误可以预防长大了犯大错误。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身体发育、自我认同、人格形成等,会出现很多适应性障碍,行为上存在着极端比如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等,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很叛逆,这个时候的父母不用为孩子担心,这是他在努力的成长,在努力为将来的分离力量。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积极的引导,拓宽孩子发展的路。实在不知道如何应对,那就适当的忽略,但同时要远远的跟随,让孩子在需要父母的时候能得到回应,这样孩子才有能力发展自我,完善人格,最终走向独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比父母更懂他自己,对于自己的成长,他们更知道什么是适应自己的方式。父母能多做的让孩子尽量以更加自在的方式来成长,同时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护航,唤醒孩子的天性,这样孩子的良性成长就足够了。

李子勋老师的这本《唤醒天性》以自然教育理论为底色,以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把孩子看成是源自自然的精灵,建议以自然本真的方式来跟孩子相处,唤醒孩子的天性,用更温和、更贴近自然的方式来育儿。他的真知灼见可能不能给家长一些拿来就能用的方法论,但可以拓展父母认知的边界,从长远的看,更容易培养出和谐幸福,懂得享受生命,心里更健康,也更加成功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老师聊教育】第001篇:教儿要趁早
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与他背后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揭秘:孩子的智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组图)
孩子过早入托,是爱还是害?
家长别再让孩子提前学这些东西了,看似能开发智力,实则害娃不浅
【办园理念】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是超前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