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心手背都是肉!多子女家庭如何实现教养平衡
作者:马云青

从“全面二孩”政策到“三孩时代”的开启,多子女家庭占比正呈上升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多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也是“喜忧参半”,他们在享受养育子女的过程的同时,也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养育困扰。比如,“我要不要给孩子们买一样的东西”“我的做法会让大宝觉得偏心吗?”“我家大宝怎么自从二宝出生后就变得这么调皮了呢”“我总感觉忽略了我家二宝,给予老大和老小更多的关心”……

那么,如何在多子女家庭中实现教养平衡呢?

新成员加入后家庭的变化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家庭新成员的加入对家庭中已有子女的影响。

同胞关系的出现是重要的变化之一。同胞关系指的是核心家庭中兄弟姐妹从感知到对方存在的那一刻起,利用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分享与彼此相关的知识、感受、心情和态度的全部互动(Cicirelli, 1995)

同胞关系一般可以分为:温暖和谐型、敌意冲突型、温暖与敌意并存的三种类型(陈斌斌 等, 2017)。其中,温暖和谐型的同胞关系会使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结果,而在现实生活中温暖与敌意并存的同胞关系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新成员的加入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新成员的加入也会使父母手忙脚乱父母可能会感到不能应对,难以满足两个/多个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二胎/多胎家庭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养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差别对待和同胞关系的协调(陈斌斌, 施泽艺, 2017)。

父母差别对待。所谓“差别对待”是指父母在情感、投入或者管教等方面更多地偏向某个孩子,而更少地偏向另一个孩子的行为(Jensen & Whiteman, 2014)。

同胞关系的协调。所谓“同胞关系的协调”是指在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对同胞间的问题和冲突采取解决的策略(Tippett & Wolke, 2015)。面对同胞冲突时,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不卷入(例如告诉子女自己去解决)、干预(介入并解决问题)以及指导(给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McHale et al., 2000; 陈斌斌 等, 2017)。

父母应如何

同时教养多个孩子呢?


老大: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林妙妙在得知妈妈怀孕时,愤怒的控诉道:“有备胎了,放弃我了?”尽管妈妈、爸爸对怀孕的原委进行了解释,但是妙妙还是觉得父母不爱她了,很是委屈。

而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同样是面对妈妈怀孕的情境,方一凡非常期待宝宝的到来。

为何林妙妙和方一凡反应如此差异之大呢?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安全感的缺失。

一方面,长期不稳定、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Davies & Cummings, 2008)。林妙妙曾向父母控诉说:“你们俩不是整天吵吵要离婚吗?我担惊受怕了18年,我就怕我未成年的时候就没爹妈了”。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恰恰会让孩子排斥新成员的到来。

另一方面,有了弟弟妹妹后,家里最大的孩子可能会不得不与弟、妹竞争亲情,也可能会感到被父母忽视、拒绝,而这些又是孩子感到自卑、无助与不安全的诱因之一(徐露露 等, 2023)。

因而,父母在新生命出生前后都应给予老大足够的安全感,这不仅会促进老大接纳新成员的到来,也有利于其自身健康发展。也就是说,需要让TA们明白爱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多一个人来爱TA。

中间的孩子:给予多一些关注

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家五口——成德善一家。作为家里的老二,成德善的感受与需求往往会被父母忽略。比如,妈妈分鸡腿时会先分给弟弟和姐姐,自己却吃不到。

时间一久,懂事的孩子也会觉得父母偏心,感到委屈。幸运的是,在德善表达了自己的委屈和需求后,爸爸和妈妈主动跟德善道了歉,并买了新的蛋糕作为弥补。

尽管电视剧有夸大戏剧性的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间的孩子的确也往往容易被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表明长期被忽视的孩子会出现情绪问题也会表现出更低的自尊水平(陈晨, 陈光华, 2016),甚至自杀意念(余思, 刘勤学, 2020)。鉴于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多给中间的孩子一些关注,让TA们感受到父母的在意,感受到自己也是被爱着的。

老幺:培养自主能力

作为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TA们可能自出生就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这可能导致其对父母过度依恋。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父母在尊重TA们的需要的同时,应减少对过度寻求关注等不恰当行为的关注,培养其自主性(潘闽铃 等, 2021)。

此外,面对子女冲突时,父母应首先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当然,父母也应积极协调子女间的关系,不能以年龄小为一切理由,帮助TA们树立规矩和责任感,尊重哥哥姐姐,促进其社会化。 

总结

出生有先后,但是父母的爱没有顺序。新成员的加入必然会引起家庭的变化,而父母需要做的是厘清教养观念,有针对性的提供养育——给予老大足够的安全感,给予中间的孩子多一些关注以及培养老幺的自主能力,从而实现教养的平衡。

参考文献:
Cicirelli, V. G. (1995). A measure of caregiving daughters’ attachment to elderly mother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9(1), 89–94. 
Davies, P. T., & Cummings, E. M. (2008). Exploring children’s emotional security as a mediator of the link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 and child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69(1), 124–139.
Jensen, A. C., & Whiteman, S. D. (2014). Parent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and adolescents’ delinquent behavior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difference-score and perception-based measur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8, 549–559.
McHale, S. M., Updegraff, K. A., Shanahan, L., Crouter, A. C., & Killoren, S. E. (2005). Sibling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Mexican American famili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7, 1259–1274.
Tippett, N., & Wolke, D. (2015). Aggression between siblings: Associations with the home environment and peer bullying. Aggressive Behavior, 41, 14–24.
陈斌斌, 施泽艺. (2017).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 心理科学进展(7), 1172–1181.
陈斌斌, 赵语, 韩雯, 王逸辰, 吴嘉雯, 岳新宇, 吴英挺. (2017). 手足之情;同胞关系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12), 2168–2178.
陈晨, 陈光华. (2016). 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对高中生攻击性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10), 78–84.
潘闽铃, 刘少英, 沈宇娟 ,徐婧雯, 刘宏艳. (2021). 出生顺序对3岁儿童社交-情绪能力的影响. 教育导刊(6), 34-38.
徐露露, 林云强, 陈莲俊. (2023). 3~6岁幼儿对“二胎”手足接纳与安全感的现状研究. 早期教育(17), 51–56.
余思, 刘勤学. (2020). 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自尊和希望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3), 350–35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子文被迫生二胎?不!这才是她真正关注的
六因素影响孩子心理
总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最适合找的是这种类型的爱人
841朱弈羽:父母为何不宜向青少年宣示权威
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别让孩子养成自私
李玫瑾:孩子小时候跟谁睡,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父母别不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