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底的“诗经”

作者:蓬山

“花盆鼓海丘”“堂鼓海丘”“腰鼓海山”……这些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名字,最近被收入国际海底地名库中,用以命名印度洋国际海域海底的地理实体。

在从地理大发现迄今的600多年时间里,地球上的大多数岛屿、湖泊、海峡都被欧美国家命名。从20世纪中期开始,海洋强国掀起了新的竞争,对海底地理实体如海沟、海山、海丘进行命名。

这种竞争并非只是风花雪月的文字游戏,而是需要雄厚的科技实力来支撑——必须对海底地理实体的范围、高度、水深等进行精准勘察、测绘、标示,才能提交命名申请。十几年来,随着中国海洋科考水平的提升,大洋深处也悄然上演了东方文学与科学的浪漫邂逅。

如“莺时海丘”“鸣蜩海脊”“菊月海山”,名字分别来自三月、五月、九月的雅称;“谷雨海山”“小满海丘”“芒种海盆”,命名来源于三个节气;“徐霞客断裂带”“苏轼海丘”“郑和海岭”,则是以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航海地理先驱的名字来命名。

而数量最多也最为大家称道的,则是“诗经”系列。2013年,中国科学家从“诗经”“三国演义”“帝王年号”三个命名体系方案中选定了前者,并且别出心裁地将《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分别用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理实体的命名。

如今,大西洋有“洵美海丘”,出自《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印度洋有“骏惠海山”,出自《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太平洋有“湛露海山群”,出自《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这些名字铭刻在海底,中华文化也随之远渡重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 | 中国积极为南海海底地貌命名 菲媒:只是“冰山一角”
追寻郑和在南海的踪迹: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这片海
【独家·24小时——海洋篇】深海世界里的山脉与资源
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为何地理特征复杂?
在海底吃海鲜 水下餐厅让你清凉一夏
地球五大洋是哪些人命名的?地理学家、航海家、苦闷的水手都有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