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修
如今,虫的名声不佳。
蚊虫、蛀虫、蛆虫等,都是让人讨厌的东西。
拿虫来形容一些人——懒虫、網虫、糊涂虫等,全是令人鄙夷的负面形象。
在鲁迅《阿Q正传》里,阿Q被人打时,便自轻自贱地求饶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自认为虫,就算是彻底地跪下了。(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浙西或谓虫为虫豸。”)
然而古时虫的地位并非如此低贱卑微,也曾阔气过,风光过。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大虫”是什么?凶猛的老虎也。
老虎是虫,高贵的龙也是虫。《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必杀人。”
不但虎是虫、龙是虫,万物之灵的人也是虫,而且有个雅号叫“倮虫”。
虫的繁体字是蟲,从三虫,是个繁荣昌盛的群体,是个“大家族”。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
《大戴礼记》的最后一章《易本命》,在结尾处又强调说: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人称倮虫,倮同裸,因为人没有毛、羽、鳞、甲,如果没有衣服掩盖,是赤条条全身裸露的,因而称为“倮虫”。
由此可见,虫的本义包含一切动物,所以段玉裁在《说文段注》中说:“虫者,蠕动之总名。”
后来,虫的词义慢慢缩小了,有些“高大上”虫,不甘与蚊蝇臭虫之流为伍,纷纷离群,把虫的地盘全都让给了小昆虫。现在通行的辞书《辞海》《辞源》,对虫的释义,第一义项是“昆虫类的通称”,第二义项是“泛指动物”。《现代汉语词典》对虫的释义,第一义项是“虫子”,第二义项是“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这些释义,正确反映了虫之词义的发展变化。
虫在当初风光的时候,地位很高,名气大得很。
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许多强大凶猛的巨虫,如虎、豹、熊、蛟龙、雄鹰等,令人生畏,进而产生崇拜。许多部落以巨虫为图腾,作为部落的标志和徽号,加以顶礼膜拜,祈求护佑,甚至认为该部落就是此巨虫的后裔。
我并不是在为虫涂脂抹粉、歌功颂德,而是因为同情,为虫说几句公道话。虫本是“乾坤之美类”,一些害虫败坏了群体的嘉名,俗语云:“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汤。”希望客观地说说虫的光荣“家世”,能为被污名化的虫,挽回一点颜面。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