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茅盾写作要“务求真实”
1976年初,已经80高龄的作家茅盾打算写一部关于自己的回忆录。一开始,他先是自己口述錄音,然后由儿子儿媳等人根据录音整理出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茅盾对整理出来的文章不太满意,感觉是自己并没有讲清楚,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读起来“干巴巴,只有骨头没有血肉”,一点也不生动。
  
  此时,茅盾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决定,他打算在录音整理的材料基础上重起炉灶,亲自动手创作回忆录。家人对他的这个决定都不赞同,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太过繁重的工作。不过茅盾却严肃地表示:“如果写出的东西华而不实,还有哪一个读者愿意看它?对待写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马虎。”
  
  当时,茅盾为自己立下规定,回忆录里的事件一定要“务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言语对答,或偶添藻饰,但切不因华失真”。作为文学巨匠,回忆录写得像年谱,显然不是茅盾想要的,也不是读者想要看的。因此为了“务求真实”、为了“不因华失真”,已是耄耋之龄的茅盾在写作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一方面让儿子、儿媳去北京、上海查询一些旧报旧刊,一边自己动手写信求助。他当时在给著名作家唐弢的信中如此写道:“顷拟找175期以前的《文学周刊》,查一点材料,此间不可得,不知上海方面能借得否?如果有,敢请费神借寄,用后即当奉赵璧。”除此之外,茅盾还经常向前来聊天的朋友询求线索。有次阳翰笙去看望他,刚一见面,茅盾就拉着对方的手,迫不及待地打听1926年汉口发生的往事。看到茅盾为了一些细节如此劳神用心时,阳翰笙的内心感叹万分,同时也对茅盾的认真敬业敬佩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蚀》茅盾)
子夜(茅盾)
大揭秘《茅盾虎口脱险记》
《锻炼》(茅盾)
子夜(茅盾)
宋予辰讲《哦,他们是这样的》——茅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