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雄安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的千年大计,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新材料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和先导,是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确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也是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雄安新区新材料产业应如何定位、重点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开创产业发展新思路

立足高远,瞄准国际前沿。瞄准世界新材料发展前沿,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材料、纳米和石墨烯材料、智能仿生和超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开发、应用,集聚全球新材料产业高端要素,抢占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

需求牵引,突破关键材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民生福祉改善、国防战略亟须,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新型显示、精准医疗、高效储能等产业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组织开展在上述领域先行应用,打造新材料应用引领示范区。

搭建平台,塑造服务品牌。建立中国版“劳恩霍夫研究院”,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新材料协同创新,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应用评价服务、数据服务、总部经济,为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打造全球新材料创新资源聚集地。加快新材料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新材料产业与设计、咨询、教育、旅游等跨界融合,催生新产品和新业态,拓展新材料应用市场。

二、向发展重点聚焦用力

前沿新兴材料。发展金属粉末材料、高分子粉末材料、光敏树脂等增材制造材料,满足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增材制造要求。开展纳米材料在信息电子、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生物医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材料,以及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新产品。开发基于仿生技术设计的重大疾病快速精准诊断、组织器官替代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智能通信及探测、环境自适应、自主健康监测等超材料集成应用技术及产品。

关键战略材料。结合新区建设国家医疗中心,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需求,加快发展骨(软骨)组织病损、创伤、角膜等修复材料与心血管系统用医学材料。面向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物联、5G移动通信、无人驾驶在新区的实验应用和推广普及,培育壮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先进陶瓷和人工晶体。满足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要求,有序发展高容量储氢材料、新型电池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以及高效生物催化剂和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搭建新材料產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研发平台开放式共享、研发项目产业化导向为定位,建立新材料联合创新发展研究院,承载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公共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产业加速等功能,发展科技代工。依托研究院,整合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打造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国家级前沿新材料创新中心、生物医学材料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和测试评价区域中心。搭建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供需对接、数据咨询研究等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

新材料创新服务。推动集成化信息平台下的“材料基因工程”建设,开展材料基因数据库、集成计算与软件开发、高通量材料制备与表征、服役与失效机理,变革新材料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方式,加快探索发现前沿材料、实现材料新功能。建立新材料图书馆,依托数据服务构建新材料库和全球材料专家网络,为建筑、时装、日化产品、包装、景观、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等不同创意领域提供顶级材料以及材料解决方案。开展新材料智能制造、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智能物流等先进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探索发展新材料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业态模式。

三、几点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部门会商、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协调新材料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与北京、天津在科技、财税、金融、商贸等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新区与河北省专项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的沟通衔接,推进新材料联盟、平台和创新工程建设,开展新材料领域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新区新材料发展咨询组,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决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大资金支持。科技部可考虑在自然科学基金中新设雄安新区科学基金项目,在新区前瞻布局国家新材料领域大科学装置。国家发改委的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新材料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可给予新区倾斜。工信部的应用示范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可考虑对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积极对接国开行新材料项目、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新材料产业信贷资金。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区的新材料险种,完善落实新产品应用风险补偿机制及保险补贴政策。适时设立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培育“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强化智力保障。支持建设新材料综合测试和评价中心,推动中科院、北京有研院、航天科技、航材院等北京新材料相关单位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规划“双一流高校”在新区建设分校或研究院,设立新材料相关专业。新区可借鉴西湖大学建设经验,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新材料领域诺奖级专家团队、全球知名的专业化服务和大平台运营团队,打造与国际化接轨的创新环境。选定优秀年轻创新人才,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

强化区域联动。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突出产业支撑和载体建设。加强新区与周边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创新,做好北京原始创新、新区研发转化、津冀规模化生产、新区应用示范之间的衔接,构建体制、机制、政策、市场、技术等多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实行协同规划、统筹联动,促进新材料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

肖劲松 商龚平 王本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子商务:特色园区推动集聚发展
贵阳高新区多维度发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
古城拥抱新技术!长沙加快打造北斗产业发展新高地
成都高新区10亿元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地
深圳市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定了!这9个未来产业,浙江优先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