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痛点分析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趋势,是大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基于前段时间的市场走访调研,以北方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江苏小棚这两个典型的超高密度养殖模式为背景,笔者梳理了当前行业所面临的痛点问题,以供交流。

一痛:最核心的问题——加温能耗。目前,加温的主要解决方案是使用地源或水源热泵潜代原来的燃煤锅炉,也就是用电解决加温的问题,设备一次性投资成本高,电网需要升级,很多地区并不具备条件。此外,还要通过升级养殖车间的保温能力,减少能量流失来降低加温的成本。水产养殖园区化在北方特别在山东发展迅速,大部分园区通过嫁接光伏太阳能,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可以预见未来“光伏+ 工厂化养殖”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痛:尾水排放尚无经济上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对于尾水的处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走全循环水养殖的模式,通过设备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后重复利用,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可行,很难复制;另一个方向走外循环路线,养殖尾水经过外塘沉淀、净化后再回流车间或外排,需要较多的土地。或者两者相结合,提高净化的效率。在山东,有部分园区将尾水排放到光伏太阳能区进行净化,既净化水,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三痛:缺乏工厂化专用饲料。目前,绝大部分工厂化养殖户仍然有投喂大卤虫、小虾皮、扇贝边等鲜活饵料的习惯,主要目的是增加营养,促进生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水质污染和病害传播的风险。工厂化养殖户对饲料的质量十分敏感,比外塘养殖要敏感很多。目前市场上特别针对工厂化养殖的饲料还比较少,开发高营养、易消化、稳定性好、低污染的工厂化专用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四痛:病害仍然是最大的威胁。病害是目前造成养殖失败的最大威胁,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弧菌和孢子虫病,绝大部分养殖场缺乏病原监测(检测)和病害诊断能力,难以对症下药。当前,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建立系统的生物安保体系,日常管理随意性很大,缺乏防疫意识,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执行不严格。养殖中发生病害后无法分析病原从何而来。消毒也不彻底,很多池子混合使用,育苗后又用于养殖,养殖后再用于育苗,如此循环。总体而言,生物安保将会成为工厂化养殖以及小棚养殖未来的另一限制因素,具有系统性生物安保能力的养殖场将更具有竞争力。

五痛:缺乏本土化、优质的SPF 虾苗。北方工厂化养殖所使用的虾苗主要来自于南方空运,成本高,运输风险大。工厂化属于超高密度养殖,对虾苗生长速度,特别是不携带特定病原方面(SPF 虾苗)的要求很高,但目前行业没有相关的标准,养殖户买苗基本还是凭经验。对虾苗的检测意识比较薄弱,当地也缺乏方便的,能提供科学、准确检测服务的单位。如东地区对虾苗的检测经验,也给北方的工厂化养殖的种苗安全供应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六痛:养殖人员参差不齐,自动化程度低。工厂化养殖对工人的管理要求更高,很多养殖场经营不下去,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人的原因。此外,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当前,企业对于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现在工厂化养殖大部分是人工操作,人工劳动占比很大,极少部分养殖场上了自动化水质监测、自动报警等装置,但对于自动投料、自动换水等高强度、高频率的工作尚没有解决方案。未来,自动化将是工厂化养殖将本增效的关键所在。(李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5斤/平!一个冬天赚上千万!成功率超过80%!这里的养虾业再次沸腾
浙江舟山养虾出牛人!亩产超2100公斤!成功率高达90%,亩利润超6万!
福建长乐“虾王”四大对虾养殖技术细节曝光
养一亩白对虾需要多少钱?白对虾的养殖成本和利润分析
标苗、投喂、换水...一线专家全面解读6大工厂化养虾关键点
“虾 鳜鱼工厂化立体养殖”,仅需1人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