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胜|云南·豆沙古镇

乌蒙山横亘黔西南和滇东北,气势磅礴,沟壑重叠,素以雄奇险峻和行路难闻名于世。然而,在云横雾锁的乌蒙山麓的峡谷里,有一座一千多年的古镇——豆沙古镇。

云南历史文化名镇——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城西南约22公里处,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僰(bó)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朱提(shū shí)文化。

先秦古道、朱提水路、内昆铁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公路,跨越时空千载,在此聚集成一线。

在这些集镇中,随着交通线的变迁和改道,许多集镇已经萧条,成了群山之中的遗迹,而坐落在关河峡谷里的古道雄关——豆沙关,在风雨中沉寂下去又在风雨中崛起,给后来的人们一个凭栏怀古的地方。

从秦开五尺道到今天的五道并行,都在滇东北雄奇险峻的崇山峻岭中穿行。

在一首关于五尺道的地名诗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关河峡谷里那些沿路的地名:一出昭通大天晴,钻沟垭口雾沉沉。过铁桥,黄葛溪,街心高来两边低。四方石,莲花台,观音坐在手扒岩。龙进、麻柳上大湾,抬头看见石门关。

在石门关前,至今还保留着一段完好的“五尺道”,即历史上的秦开五尺道。

由于山高谷深,河川纵横,施工难度极大,道路仅宽五尺,故称为“五尺道”。那些青石板上的马蹄痕深达数寸,弯下腰,还可掏出大把的腐叶和杂土,在下雨的时候,马蹄印里就积满了浑黄的雨水。

从这些深深浅浅的马蹄印上,可以想象出昔日马帮行走的热闹景象。

豆沙古镇老街,沉淀了千年的历史。

从豆沙古镇的街面上走过,除了四面的大山给人一种压抑的闷热外,两旁的铺面及其招牌都是跟古道有关,如果你是一个刚来的外地人,那么走来走去都是一条街道;然而,当你对这里有所了解后,这里就是一步一景,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间房子,都有来历。

经过蹉跎冗长的岁月,已经很难看到昔日雕龙画凤的庙宇和繁华的会馆,只有荒草掩映着的石构件印证着豆沙古镇的分量。

“回廊疏落花格窗”不见了,“青砖小瓦马头墙”也只剩下一些遗址。而那些庙宇和会馆,如今只剩下零星点点的几处,那些张牙舞爪的石狮和石礅,像一个个年老体弱的演员,在夕阳荒草中跳着他们最后的舞蹈。

高耸入云的石门,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注视着关河的流动和豆沙古镇的繁盛。

当一座小镇成为某种记忆的时候,我们开始怀念那些被大风吹散的古道、码头、航道、悬棺、摩崖、背夫、马帮、船工、水手以及客栈和马店。

爬上一幢最高的房子极目远眺,那些走了一千多年的马帮没有来,那些响了一千多年的马铃声倒似乎还在空旷的关河上空回响。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了,过去的一切倒似乎清晰起来,这个小小的古镇已经掩映在落日铺天盖地的霞光中了。

(内容选自《入滇第一关——豆沙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春生)雪山关、豆沙关,楹联生辉乌蒙山
游世界[国内486]---古老隽永美妙诗,云南古镇少人知
重走茶马古道 这些云南重镇惊艳了时光!
彩云之南:路过豆沙关
悬棺里的秘密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