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荡着川江号子的川江木船

在长江上游,奔腾不息的江水从崇山峻岭中开出一条通路,一路向东流去。这里人烟稀少,只有水声、风声和时不时的鸟鸣齐奏着大自然的旋律。这时,一阵歌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歌声嘹亮高亢,穿透了云层,惊起了飞鸟,回荡在山谷中:

川江两岸有名堂,听我慢慢说端详,

头巨梁,二巨梁,观音背下石硼场,

兰田坝的猪儿粑甜得量,泸州老窖味道长,

小市机头闹嚷嚷,水淹土地罗汉场……

一艘木船正从江上驶过,船上的船工们在号长的带动下,一边唱着这首名叫《川江两岸有名堂》的川江号子,一边齐心协力地划着船桨。

这段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长江河段,人们习惯称之为“川江”,它长达1 020千米的河道大多位于四川和重庆境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之地山多又高,地势险峻,陆路交通非常不便,运输货物更是难上加难。但这里气候湿润,水量充沛,像川江这样能常年通航的江河有很多,具备很好的水上运输条件,传统的木船也就成了当地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地势原因,川江河道狭窄曲折,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行船十分危险,不过,迅急的江水却也能帮助船只飞快行进,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讲的正是这个现象。

在这样的江水中行船简直可以说是“地狱”难度了,船工们下水时要推桨、摇橹,上岸时要拉纤,通过急流险滩时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操船。在从事这些体力劳动的过程中,船工们创作出了很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歌,通过齐声歌唱来统一动作节奏和调动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川江号子。

江上的这艘木船正伴着船工们的号子稳步前行。这是川江上一种重要的运货木船,名叫麻秧子,长年在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往来运输。据说麻秧子在明代时就已经出现了,近代仍然活跃在川江上。它的兴起和川江运输业的繁荣密不可分。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物产丰饶,到清代康雍乾时期,粮食产量更是大大增加。当地的米粮被大量运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川江木船稳定的大宗货源。此外,四川的盐、木材、川茶、蜀锦、川丝等特产,乃至云南的铜,贵州的盐、铅,也都会通过川江运销外地。近代宜昌、重庆开埠之后,当地的土货大量出口,以麻秧子为代表的川江木船运输业更加繁荣。

只见江上这艘麻秧子中等体量,正载着约100吨的米粮杂货沿着川江顺流而下。有了江水的“助攻”,船行进飞快,顺利的话只要6到12天就可以到达川江下游了。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要在水急滩险的川江中安全行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独特的船型和船工们高超的驶船技术及使用的船具。

仔细观察这艘船的船型会发现,不同于海船的尖底,麻秧子的船底宽且平,艏艉上翘,而且甲板比较窄,船腹小,船体的两侧向外鼓出,形状看起来就像是鱼的肚子。这些模仿鱼类的独特设计可以方便船在急流漩涡中前进,又使船体足够牢固,不容易碰撞到水中的暗礁。不仅是麻秧子,川江上的其他木船也有着平底、船阔且轻的共同特征。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造船、用船的实践中改造出的适合川江航道特点的独特船型。

听,号子的节奏突然加快,变得紧促而激昂。原来,前方不远处就是一片急流险滩,船要准备“闯滩”了!麻秧子被湍急的江水簇拥着,在曲折的峡谷中飞驰而下。它的速度极快,眼看就要来不及调整方向,撞上岸边的石壁了!只见老船工熟练地抄起手中长长的木杆,在石壁上稳稳一撑,船顺势就转了个弯,继续顺水航行了。

这就是除了独特的船型之外,川江木船必备的另一要素:船具和船工们高超的驶船技术。而那根长长的木杆,就是船具中最为重要的艄。在湍急的江水中,必须要操纵得当,使船能及时迅速地转弯、掉头,才能化险为夷。麻秧子的船头有长橹来引路导航,船尾有平衡舵来控制方向。为了省力,舵的面积比较大,但舵在急流漩涡中很难及时调整船的航向。这时艄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它用杉木制成,末端装有桨状的木条,用来划水。艄很长,在急流中划动时可以产生很大的回转力,船工就通过多次划艄来配合船舵,控制船的航向。当船即将撞到暗礁或岸边的石壁时,船工也可以用艄灵活地把船撑开。

就这样,麻秧子一路闯过很多险滩、暗礁,在与川江急流搏斗数天后,终于来到了湖北荆州的沙市。船工们把船上的货物卸了下来,很快又装满了当地盛产的棉花,休整后再次下水,准备返回四川。回去的路途仍然十分艰险。要沿着川江逆流而上,全靠船工们在岸边拉纤。他们背起纤绳,弓着身子,唱着号子共同使力,在湍急的水流中拖着麻秧子缓缓前行。因为全靠人力行船,回程时花的时间会是来时的几倍,有时甚至长达几个月。

为了适应川江干流和支流航道的不同特点,川江木船式样不一,种类繁多。除了麻秧子,近代川江上的木船还有辰驳子、麻雀尾、安岳船、老邪秋等几十种。后来,适应川江特点的机动轮船进入川江,成为当地航运业的主要运输工具,传统木船式微,麻秧子也逐渐从川江上消失了。但麻秧子是川渝人共同的记忆,川江号子、火锅文化都源于川江木船和木船上的劳动人民。川江木船是川渝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川渝人与外面世界的纽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视片《纤痕》
图。追寻远逝的川江船工
老照片:川江航运
那已远去的背影----闲谈旧时川江纤夫及川江杂事
宋三姐的号子雄起在峡江深处
【重庆专栏】 陈隶康 | 船夫轶事 一一挽救即将失传的•川江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