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气不相顺接”证治探析

“阴阳气不相顺接”证治探析

赖海标

宋本《伤寒论》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此处所指的“阴阳气”,是指温煦濡养人体,促进气化所需要的营卫、气血、津精等各种生理物质。本条总结了厥证的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

《灵枢·营卫生会》说:“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双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双足十趾。阴阳两经之气不相顺接,便可出现手足逆冷的症候。

1.“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机

导致“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原因可分为虚实两端,一为虚,一为实。虚为不足,阴阳之气无力顺接;实为邪阻,经脉不通,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或虚实夹杂,既有阴阳之气不足,也存在邪气阻滞经脉。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或虚实夹杂,都可能造成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从而出现手足厥冷等临床表现。

2.“阴阳气不相顺接”的表现

阴阳气不相顺接导致的临床表现不仅仅是四肢厥冷一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导致的临床表现就可能不一样。举例如下:

手足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厥冷,甚者冷过肘膝。

心肾阴阳气不相顺接:坎离不济,肾水不能温升,心火不能凉降,致心火热肾水寒。

中焦阴阳气不相顺接:脾胃不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出现心下痞证。

表里阴阳气不相顺接:表里失和,出现寒热往来,肤冷心烦,皮疹瘙痒等症。

左右阴阳气不相顺接:左右不和,出现左右两侧冷热或汗出不均。

营卫气不相顺接:阳不入阴,阴不纳阳,出现不寐。

宗筋阴阳气不相顺接:出现阳痿或阳强。

静脉和动脉血不相顺接:或回流障碍而肿胀,或缺血而苍白肢冷,甚则休克。

3.“阴阳气不相顺接”的方证

 以《伤寒论》中阴阳气不相顺导致手足厥冷方证举例如下:

(1)寒厥:少阴阳虚,寒凝经脉,出现四肢逆冷,脉微神衰,方用四逆汤。

(2)热厥:“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此为热厥。热厥是热邪深入,阳遏于里,不能外达,所以厥与热成正比,即所谓“厥深者热也深,厥微者热亦微”,其证虽然手足厥冷,但周身或胸腹肤热,伴见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里热证。可用白虎汤清热生津以和阳,其厥自回。

(3)蛔厥:肝阳衰弱,无力疏泄,相火内郁而上冲下迫,致上热下寒,方用乌梅丸。

(4)脏厥:内脏阳气衰微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

(5)痰厥:痰盛气闭,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晕厥,方用瓜蒂散。

(6)水厥:水饮停于心下,阻遏阳气,致心下悸而肢厥,方用茯苓甘草汤。

(7)气厥:肝气郁结,气郁不舒,阳气不能外达而肢厥,方用四逆散。

(8)血厥:血虚寒凝,经脉不温而肢厥,方用当归四逆汤。

3.  “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医案:

张某,女,39岁,本院护士, 2022年11月1日就诊。

症见:2年来月经后期,淋漓不尽,下腹冷伴有坠胀感,大便不成形,口干,心烦心悸,多梦易醒,恶风,汗出,手冷。体型消瘦,舌淡水滑,脉沉细。处方如下:

乌梅30克       黄柏10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党参10克       干姜10克

黑顺片(先煎) 10克   

花椒5克         桂枝10克 

细辛5克         甜叶菊3克

龙骨(先煎) 30克  

牡蛎(先煎)30 克 

水煎温服,每天1剂,共7剂

2022-11-7复诊:

下腹冷伴有坠胀感减轻,双手转暖,大便成形,口干、心烦、心悸减轻,入睡容易,易醒减轻,仍多梦、恶风,月经尚未来潮。服药后感觉有上火迹象。舌淡嫩,脉细。守上方稍作调整:

乌梅30克        黄柏10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党参10克       炮姜10克

黑顺片(先煎) 10克 

花椒5克      

肉桂(后下) 3克

细辛5 克        甜叶菊3克

龙骨(先煎) 30克  

牡蛎(先煎)30 克 

水煎温服,每天1剂,共7剂

按:

本案证候可归为两类,寒证和热证。恶风,手冷,下腹冷,伴有坠胀感,月经后期,淋漓不尽,大便不成形,舌淡水滑,脉沉细,为寒证。口干,心烦,心悸,多梦易醒,汗出,为热证。寒证为下焦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所致;热证为相火内郁,虚热浮窜引起。因此,本案病机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寒热错杂,以寒为根。治宜温下清上,温潜浮阳,方用乌梅丸加减。加炙甘草、龙骨、牡蛎,配桂枝而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既可温护心阳,又能潜阳敛阴;加甜叶菊意在改善汤药口感。二诊以肉桂代桂枝,引火归元;炮姜代干姜,守而不走。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直接到医疗机构就诊,谢谢理解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六经探析《伤寒论》之发热
《伤寒论》“治汗”八法探析
第四节、四肢厥逆辩 一、厥逆的病机和证侯特点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伤寒论》痞证探析
浅谈《伤寒论》六经病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