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省余氏宗支源流(5)

余总辖考略(原创
 (一)宋 代军职。总提辖的省称。 宋 文天祥 《指南录·<高沙道中>序》:“总辖 吕武 ,亲随 夏仲 ,散避他所。” 

(二)余氏宗亲祭先祖总辖公文 
    公元二零零八年四月四日,太阴清明之际,初阳见进之时,余氏宗亲,齐聚先祖灵前,虔具清酌与时馐,并藉青松和鲜花,致祭于先祖,同声而泣曰: 
 
    天苍苍,山茫茫,先人慈祥余不见,先人雅言余不闻,唯奉阅族谱,追忆灵前,念余氏先祖之遗训,怀余总辖公之勋业。忆元末明初,内政失修,外患叠加,万民不聊生,百姓岂得安,人人不自保,族族难相扶。总辖公为一家之生计,一族之兴荣,背井离乡,出入波阳,屡经困苦,倍尝艰辛;索长江万里水,登大别千座山,辗转反侧,以至天堂。。。。。(略) 
根据上文,此余总辖公乃是元末明初人士,祖籍鄱阳(波阳) 
 
(三)元史○齐秉节传 
    齐秉节,字子度,滨州蒲台人。父圭,从严实攻归德、庐州,有功,授无棣县尹,摄征行千户,后兼总管,镇枣阳。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李璮以益都叛,征诸道兵进讨,枣阳精锐尽行,仅留羸卒千余。圭时摄万户府事,与宋襄、郢对垒。敌来觇虚实,圭城守周密,以东门外壕狭小可越,命浚之为备。宋将聂都统、陈总管果率兵万余抵城东门,以板渡壕,壕广,板不能及,圭率众力战,敌退走,城赖以完。事闻,赐金符,真授千户。至元三年(1266年),告老,举秉节自代。 
    秉节魁伟沉毅,涉猎书史,稍知兵法,袭父爵,仍镇枣阳。五年(1268年),从伐宋,筑新城白河口堡鹿门山,略地郢州大洪山黄仙洞,数著战功。七年(1270年),升上千户,权万户。十一年(1274年),从丞相伯颜至郢,荡舟由陆入江,攻武矶堡,擒宋将阎都统。十二年(1275年),国兵败宋贾似道、孙虎臣舟师于丁家洲,命秉节屯建康,与宋将赵淮战于西离山,追至溧阳,自辰及午,宋军乃退。八月,迁武义将军。十二月,从定太平、安庆诸郡,与宋将张咨议战于昆山,杀之。十四年(1277年),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时黄州复叛,令秉节往讨,斩余总辖于阵。十七年(1280年),授明威将军。二十三年(1286年),移镇饶州。安仁剧贼蔡福一叛,秉节与有司会兵讨之,擒福一,余党悉平。二十五年(1288年),升广威将军、枣阳万户府副万户。二十八年(1291年),卒,年六十二。子英袭。 
余总辖乃宋末元初人,系南宋军官,大约在黄州一带被杀,死于1277年,籍贯不详 


(四)迁潜山后的余氏家族子孙一致公认余总辖讳四十为迁潜始祖。余四十是余伦之子,世居饶州,宋理宗时余四十官总辖,专司捕盗,后起兵抗元,宋祥景炎二年与元宣武将军、管军总管齐秉节战于黄州,因援绝立孤而战败被斩于阵,余总辖为宋室尽忠而殁。余总辖有子六人:名为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真六。兄弟六人为逃避元军杀害,负父亲骨骸迁到潜山深山隐居,将父亲骨骸安葬在今岳西县上清羊角河余河虎形山。此地距湖北省甚近,后兄弟六人以余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迁徙,各奔东西立家创业。真一公后裔迁至和湖北接壤的罗源山西定居;真一公仍葬今岳西西河,后裔发展到湖北罗田大冶等地;真二公居潜山槎水地区;真三公居霍山县;真四公居今潜山县城南;真五公移居太湖县银河;真六公仍居今岳西县上清河余河。以后,余氏后裔以余四十为迁潜始祖,真一公诸兄弟为一世祖,各自修篡宗谱。在潜山定居的真二公 
从上文可以知道此余总辖同元史齐秉节传中被齐所杀的余总辖乃是一人,说明此余总辖亦是宋末元初人,乃宋朝军官,死于宋景炎二年(1277年) 
 
(五)而重庆垫江余氏宗谱所言:沙刺臧卜有三子,即:长子余总辖(也叫余四十),次子是谷忠公,三子为忠宣公(即余阙),这三支后人在安庆都有:谷忠公主要在桐城一带,忠宣公主要在岳西与潜山一带。 
由于余阙是元末明初人,乃安庆守将,西夏唐兀人,其父并不姓余,因此此余总辖(也叫余四十),显然这个余总辖同上面的余总辖不是一个朝代,但是无论是名还是字或者官名都是一样,说明仍然是一个人,因为无论如何巧合不可能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说明后世修谱的人张冠李戴强行将宋朝的余总辖同余阙拉上关系了,而没有严格考证史书记载,是极不严肃的。 
 
综上所述,安徽潜山一带余氏自认是余总辖为迁潜始祖,而且祖籍也是江西,那么当然应该是宋朝人,且黄州与皖西交界,子孙落籍于此,是可能的,但绝不会跟余阙有什么联系,而余阙父亲叫沙喇臧卜,祖籍武威,由于在安徽做官遂落籍于安徽,其子余阙接受了汉文化教育,进士及第,受中原文化影响,使用汉姓,而恰恰其所居环境余氏较多,故而姓余氏也不是不可能的,且可以拉近同当地人的距离,其后人遂也成为余氏,这也是完全可能的,而有种说法说余阙乃是余玠后裔的说法显系攀龙附凤的做法,倘若余阙真是余玠失落的子孙,那么作为受汉文化传统教育儒家思想影响的余阙不可能没有表示,至少也会有说法,况且作为一个行省的最高长官,也不会为了一个色目人身份而置宗庙于不顾,至少会告诉后世儿孙自己家族历史。况且元灭亡后,朱元璋即组织修元史,时间那么靠近,不可能不了解余阙家族的历史,故而说余阙唐兀人也,是不会有错的,所以安徽是存在两种余氏,余总辖后裔和余阙,后裔比较多点,其他的部分大约是清代陆续迁过去的,但就余总辖而言,按目前史料分析应当是宋人,祖籍江西,落籍安徽,其后人居于湖北安徽大别山地区,绝不会同余阙有血缘关系,作为后世修谱应当认真考究,去伪存真,才是科学的态度,余氏宗亲祭余总辖文显然弄错了年代,而安徽余育国提供的关于余阙兄弟,则误将余总辖当做余阙之兄了 
元末明初朱元璋帐下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牺牲的余姓将领叫余昶,当时的官衔是元帅(按:统军元帅府元帅正三品,同知元帅从三品,),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余昶被追封为下邳郡侯

休宁县志氏族志——余氏

余氏 
居住休宁:石叶、水西街、古城、塘芸、潘村口、余家坦、贵岭下、竹坞、五十坑、余村、南唐、闵坑、东干、蓝田、大村、溪北、上村、塘下、溪口、里田源、虎岭脚、东亭阜、安岐、余头村、贵源。 
《淳熙新安志》云:余氏《风俗通》曰:由余之后,世居歙安及下邳。 
《新安大族志》云:永嘉间曰祥者,迁遂安,改迁歙,余岸、休宁、余头村。余岸派曰大信迁此。 
《休宁名族志》云:蓝田出唐博士钦公之后,元孙鹄公,宪宗时为司空,长子琳为殿院,次子珙为金吾大将军。 
新安余氏始祖:又云梅林出钦公之后万正,宋宝祐元年迁此。
 

始迁祖: 
余琳,字康国,睦州遂安县人,历唐殿院,弟珙为金吾大将军迁休宁余村、蓝田,宋重和三年赐葬凤凰山之西知府山。《万历休宁县志》 
余氏宗祠: 
一在休宁县万安街:祀唐金吾大将军余珙暨其次子电。《道光休宁县志》。 
一在里坞余氏宗祠 
一在余家源 
一在碧山:明成化年建,祀由蓝田分支祖庆奇,清嘉庆三年重修。

面上讲,新安余氏祖是梅林公,是钦公后--万正后了

探讨安徽宿松的余王姓


 到现在也有18世了我们始祖好像是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迁徙过来的!上面有位宗亲说了是余氏受养于王姓,由此而见,余就是余,而非王了。 
事情是这样的, 我听我们那老人说,原来我们这支是姓王的,因为他的母亲姓余,父亲姓王,中间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为了那一余姓的延续,宇真祖就姓了余。至于族谱为王氏族谱,这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就不了解了。我去过老家(宿松余家湾)很多人死了的确在墓碑上回归王姓。但同样有很多人继续姓余。所以我们家族都是叫余王。  我也不多说什么,我只是想提供一些我们这支的来源,虽说还有很多的疑问,我是无法解释。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宿松余家湾了解。


余王姓的来历,族谱上说的是安庆失守后,余阕的后代被王姓给救了,也一说是娶了夫人王氏,为感恩,即姓余也姓王。

安徽休宁的余氏
 

小女祖父年过九旬,祖上是安徽休宁,多年前我曾祖从安徽迁往武汉经商,祖父年轻时因避战乱一直居于重庆。几十年一直惦念家乡安徽休宁,每每谈及皆言吾家乃皖南余氏之后。

家谱名:余氏宗谱: 不分卷:[休宁] 
作 者:(明)余永正等纂修 
堂 号: 
先 祖:始迁祖:[唐]余钦; 名人:余日辉; 名人:余义明 
居 地:安徽余氏家谱 > 休宁余氏家谱 
版 本:明万历25年(1596), 刻本 
摘 要:此为休宁蓝田余氏谱。存谱载先祖图像,有唐代居遂安萝蔓塘之日辉、义明等人。谱後题诗为:“古歙钦公始,长枝曰庆仁,蓝田隐耕读,筑舍傍松林。”盖名钦者唐代始迁来歙州。 
 

家谱名:余氏族谱: 不分卷:[休宁] 
作 者:(清)余邦炎等纂修 
堂 号: 
先 祖:始祖:[唐]余钦; 本支祖:余珙 
居 地:安徽余氏家谱 > 休宁余氏家谱 
版 本:清乾隆47年(1782), 木活字本 
摘 要:始祖钦,唐国子博士,始居休宁蓝田。後裔蕃衍于各州县。九世珙仍居休北蓝田。此即珙支之谱。谱载谱序、像图、世系图。

重庆也有休宁蓝田人

安徽占庄(潜山县余井镇田乐村) 

占  庄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绍荆堂”,座落于潜山县余井镇田乐村,始建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候选县丞余云溪等人营建而成,余氏家族聚族而居延续至今。由于是购占家土地做房基的,故俗称占庄。  
 
占庄老屋现存建筑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通进深43.8米,通面阔约62米,五架梁。建筑风格吸纳徽派建筑的特点,庭院组合自成体系,木结构装修精致简约。建筑集居住、祭祀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一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庄园式民居。

占庄老屋

    又名“绍荆堂”,位于潜山县余井镇田乐村,始建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候选县丞余云溪等人营建而成,余氏家族聚族而居延续至今。由于是购占家土地做房基的,故俗称占庄。 
    占庄老屋现存建筑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通进深43.8米,通面阔约62米,五架梁。建筑风格吸纳徽派建筑的特点,庭院组合自成体系,木结构装修精致简约。建筑集居住、祭祀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一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庄园式民居。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河余氏宗祠
庚寅清明余氏合兴堂祭
清画家汪士慎出生地考
一村一景 安徽休宁6.6万亩油菜花期正盛
休宁宋代70.7米古廊桥修复完成 为安徽最长古廊桥
安徽休宁:野生树莓味香甜 游客入口舌生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