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三:新教在欧洲大陆各国的发展

基督教之五十三:新教在欧洲大陆各国的发展

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比英国开始得早,但法国、西班牙的天主教势力仍很强大。
  王权与教皇的权力争端是法国宗教变革的重要因素。从15世纪初开始,法国的国王们就把对罗马教廷的独立作为宗教政策的基础,但对新教又充满怀疑、仇恨。16世纪初,加尔文主义新教的影响已深入法国。1557年以后,这些新教被称为胡格诺派,其信徒主要是受压迫的手工业工人。此外,在握有权力的贵族中,也有人信奉胡格诺派,他们是政治上的胡格诺派。法国国王支持天主教,但反对罗马教皇干予法国天主教事务。他们在胡格诺派和天主教之间玩权谋,搞平衡,既要对抗罗马教廷,又要防止胡格诺派威胁自己的地位,目的是保住王权。15621598年,法国发生了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这次战争在宗教方面的结果是由法王亨利四世颁布一个《南特敕令》,这实际上是一个天主教与胡格诺派的妥协性条约。该敕令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但也承认胡格诺派享有信仰自由,允许胡格诺派在除巴黎和少数几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及农村作礼拜。胡格诺教徒同天主教徒享有同样的担任官职的权力,他们有权召集自己的宗教会议和政治集会。敕令还附有一个秘密条款,允许胡格诺教徒保有200 个设防的城堡。自此,胡格诺派取得合法地位,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教会的组织完善了,在许多城市,胡格诺派开办的学校名气很大。对于敕令给予胡格诺派的地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一开始就极力反对。1629年,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取消了秘密条款,胡格诺派的宗教权利虽然保留,但却屡遭耶稣会和其他天主教势力的攻击。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敕令》,胡格诺派的合法地位被取消了,教徒们到处受迫害,不少人被迫逃亡英国、德国,甚至远到美洲。

路易十四是个极端的王权专制主义者。他于16435 岁登基,1661年亲政。他坚持天主教作为法国国教,残酷迫害胡格诺派等新教徒,剥夺新教徒的就业机会,堵死了他们的生路,派士兵到不愿改宗天主教的人家里骚扰。
  在废除《南特敕令》后,要求新教牧师必须在两周内离开法国,新教徒的子女必须加入天主教,其他新教平信徒,也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并采取各种措施,严禁他们逃往国外。就是对于天主教中有加尔文主义倾向的詹森派,路易十四也不放过,宣布其为异端,大加迫害。另一方面,路易十四也极力反对法国天主教会听命于罗马教廷。1682年,他搞了一个限制教皇权力运动,阻制教皇势力插手法国天主教事务。路易十四否认罗马教廷在法国享有立法权和司法审判权,法国的宗教事务由法国的法院来处理,他规定教皇的命令不能直接下达到法国天主教会,必须要经过国王的允许。


  法国专制王权的高压政策在政治、宗教方面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在法国大革命前的100 多年间,反宗教的无神论思想逐渐成熟并传播开来。比埃尔.培尔(1647-1706 年)、伏尔泰(1694-1778 年)、孟德斯鸠(1689 -1755年)、卢梭(1712-1778 年)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矛头都直接指向天主教及基督教神学,他们的思想境界都早已超出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们。拉美特利(1709-1751年),爱尔维修(1715-1771 年)、狄德罗(1713 -1784年)、霍尔巴赫(1723-1789年)等人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则直接为法国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黑暗统治,作为其附庸的法国天主教会也受到革命的猛烈冲击。1790年,国民议会制定《神职人员组织法》,实行教会民主化主张,制止教皇对法国教会的控制行为,选举主教和教区教士,神职人员与世俗公职人员待遇同等,取消了天主教僧侣的特权地位。国民议会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宣誓服从该组织法。教皇庇护六世公开攻击法国革命,制止神职人员宣誓。实际上,教皇的命令的作用也已不是绝对的,法国天主教神职人员分化了,一部分宣誓遵从《神职人员组织法》,另一部分拒绝宣誓,被称" 拒宣誓派"" 拒宣誓派" 不但在宗教上被认为是反动的,在政治上也是保王党,被革命政府施以严厉镇压。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曾有" 反基督教运动"。它废止基督教的格利高利历法,推行共和国历法,定1792年为元年,并中止所有宗教节日。基督教的教堂被改为" 理性神庙" ,神职人员被强迫辞职、结婚,民间的婚丧仪式不允许再在教堂举行。为了迎合民众中的宗教情绪,雅各宾派也不敢轻易完全取消宗教。他们企图建立一种革命的新宗教以代替天主教。罗伯斯庇尔(1758-1794 年)曾倡导一种崇拜" 最高实体" 的新宗教,声称该宗教只承认一条教义,即灵魂不灭;只遵行一条教规,即履行个人义务。这实际上不过是将他们的信仰披上一件宗教的外衣。


  大革命时期,法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教皇国始终充当反对法国革命、复辟王政的势力。拿破仑时期,这种局势也没有改变。他曾带领军队攻入罗马,俘获教皇庇护六世。179911月选出新教皇庇护七世,重建教皇国,但不久就成为拿破仑手中的工具。拿破仑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争取法国天主教徒的支持,于18017 月与教皇达成协议,承认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双方各自做了一些让步,形成某种妥协。拿破仑给予天主教的活动自由是有所保留的,他严格限制天主教主教与罗马教廷发生联系,规定强制实行路易十四时制定的《限制教皇权力条款》。这些措施显然为教皇所不容,庇护七世下令革除拿破仑的教籍。作为回报,拿破仑于1808年派兵进入罗马,将教皇虏往法国囚禁,一直到拿破仑战败。


  法国的宗教改革困难重重,相对于其他不少欧洲国家来说进展缓慢。但是,法国大革命对天主教的冲击也是致命的,它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走向政教分离的道路。自此,从中世纪以来就确定的由天主教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政教合一局面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在大陆的其他各国,西班牙是天主教的大本营,葡萄牙和意大利也是天主教力量占优势。在德国,以宗教的名义进行了一场30年战争(1618-1648 年),新教诸侯与天主教势力进行旷日持久的争夺。164810月,交战各方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各方达成妥协," 大致以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实际控制范围为依据粗略地划定了两大教派的分界线。欧洲大陆上的宗教改革运动可以认为至此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足鼎立'局面的?
波旁王朝的崛起:法兰西宗教战争
胡格诺战争性质是什么?揭秘胡格诺战争的原因意义
法兰西:天主教会的长女
欧洲宗教革命的百年风云
胡格诺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