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沙镇瑶村村古称“长茅”,是长茅堂余氏的发源地

黄沙镇瑶村村古称“长茅”,是长茅堂余氏的发源地,位于黄沙镇东部,距集镇20公里,东南与黄港镇、东北与黄坳乡山水相连、西北与本镇汤桥、石咀两村相毗邻,是一个七村围绕的边远山村。这里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是一个宜居的美丽乡村。说起瑶村,就不得不提起余氏一族,每位到瑶村观光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长茅余氏宗祠和余良公墓。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瑶村,实地探访余氏宗祠和余良公墓,了解长茅余氏的“前世今生”

长茅余氏始祖为余良,唐末宋初人,进士出身,祖籍安徽休宁,历任分宁(今修水)县宰,江州(今九江)刺史,工部尚书。长茅余氏从宋代起就是当地旺族,名人辈出,有榜眼1人、探花2人、进士53人、丞相2人、尚书8人,仅宋代就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三神童”等美誉。

至今,长茅余氏后代占全国余姓总人口的20%,百余万后裔广布于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赣闽浙粤几省,余姓多为长茅后裔。

始祖余良公定居于今修水黄沙瑶村,与人礼恭有数,有二寒士感其诚,遂指此地伐柏而建宅,“内空丈二里生长茅丈二的古柏处”,故名“长茅堂”。余氏宗祠始建于唐末五代,历史沧桑,历经千年,古祠早已失迹。2009年“中华余氏宗亲会”决定在原址对祠堂进行重建,至2011年12月竣工。现祠堂占地面积2600㎡、建筑面积2040㎡,投资200余万元,全由族人捐资。

余氏宗祠

始祖余良公定居于今修水黄沙瑶村,与人礼恭有数,有二寒士感其诚,遂指此地伐柏而建宅,“内空丈二里生长茅丈二的古柏处”,故名“长茅堂”。余氏宗祠始建于唐末五代,历史沧桑,历经千年,古祠早已失迹。2009年“中华余氏宗亲会”决定在原址对祠堂进行重建,至2011年12月竣工。现祠堂占地面积2600㎡、建筑面积2040㎡,投资200余万元,全由族人捐资。

在余氏宗祠,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长茅余氏的家族历史,更是余氏后人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余氏后代中,有无数的爱国、忠勇、美德事迹至今值得我们缅怀和崇敬,今天,小编选择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民族英雄余玠给大家详细介绍。

余玠(1206-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长茅十一世祖,南宋名将。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丰,败蒙古军,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余玠守蜀有功,宋淳佑八年(1248年)被任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仍驻四川。宋淳祐九年(1249年)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宝祐元年(1253年),宋廷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七月,服毒而卒。余玠死后,宋理宗辍朝,特赠五官。

13世纪的蒙古大军横行世界,所向无敌,但四川的钓鱼城是唯一一座在战争中没有被蒙古人攻克的城市,而余玠就是这座碉堡一样的城市的缔造者,由于有余玠等的镇守,四川始终是极其凶悍的蒙古大军的噩

余氏祖坟

长茅始祖余良公墓坐落在瑶村大墓埚(瑶村小学后面),是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此地风景秀丽,“风水”极佳。现该墓由余氏宗亲于2013年筹资修葺,焕然一新的良公墓园,花草绿树,拜坪宽舒,蔚为气派。

此地子山午向,风水师曰此地势为“黄狗恋窝”。地理之道,也许太过于神奇,听当地村民说到:“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隐约听到狗的叫声。”当听到此处,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风水上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山神、土地、地脉龙神,也叫龙神护主之应。

余良公墓陵

余良墓

余良墓

黄庭坚为余良公撰写的墓志

神犬吐乳救忠良

在余良公墓右侧的山窝里,有座“乌龙墓”,那么,这座乌龙墓里埋的是何人呢?仔细看墓碑上的介绍后才知道,原来,乌龙墓里是余氏家里的一条黑色的忠犬。那么,为什么一条狗会葬在余良墓之侧呢?

据传,余氏五十二世祖(余良之祖父)时,暴兵入乡,家人或被杀或逃难,剩下仅三个月嗷嗷待脯的渊海公(余良之父)遗留在床底下,家里的黑犬为这个幼儿送乳,呵护和保护着这个命悬一线的嫩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渊海公之后,生下五子,其中长子余良,世居修水,为长茅余氏之始祖;二子余从为广东曲江始祖;三子余衮为浙江钱塘开基始祖。现共三公子孙,皆以长茅余氏宗祠为总祠--摇篮福祉,肇基源头。

余氏家族为感其恩德,在余良墓侧立“乌龙墓”,世代祭拜。在民间有个说法,余氏族人任别人笑骂他们是狗崽子或吃狗奶的人,余氏族人都不会生气,因为他们的祖先的确是吃狗奶长大的。

余良墓右侧乌龙墓

参观完长茅余氏宗祠和余良公墓,深深感受到这里不仅仅代表着对于先人的尊敬,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传承,传承着余氏一族那种不屈不灭的精神,也记录着在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辈们的爱国之情。

在余氏宗祠,看着那些余氏后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做出的贡献,深深的感受到中国家族文化的魅力,正是有了这种优良家风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才得以继承和发扬;这种宗族文化的凝聚力,激发着后人崇德向善、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推动着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每年的清明节,数以千计的余氏族人从五湖四海赶到瑶村祭祖。每年的这一天,整个瑶村人山人海,虽然目前在瑶村定居的余氏族人只剩几户,但是,瑶村人民盛情招待远道而来的余氏“邻居”,让他们感受到黄沙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扎于民的中华传统美德,为黄沙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以瑶村长茅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是我镇旅游业的一颗闪亮明珠。旅游强镇黄沙欢迎您的到来,美丽瑶村期待您的到来!

每年的清明节,数以千计的余氏族人从五湖四海赶到瑶村祭祖。每年的这一天,整个瑶村人山人海,虽然目前在瑶村定居的余氏族人只剩几户,但是,瑶村人民盛情招待远道而来的余氏“邻居”,让他们感受到黄沙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扎于民的中华传统

美德,为黄沙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以瑶村长茅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是我镇旅游业的一颗闪亮明珠。旅游强镇黄沙欢迎您的到来,美丽瑶村期待您的到来!

一、六安余学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锡梁溪镇浮舟村余氏宗祠
大禹余韵 冢斜古村
余氏始祖余焕一路到福建古田杉洋
潭坊村: 绳其祖武居之安
江西省张氏宗祠堂大全
各地余氏宗祠合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