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有限与无限

            书法的有限与无限

            郭有生

 

许多艺术样式,总是有限与无限达到了对立统一的境界,书法何尝不是这样。

用笔,人们对起笔与收笔,有深入的研究,但对行笔却关注不够。《历下笔谭》中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更有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这里提出“中实”,是要行笔沉着而骨力内蕴,也是指要有丰富的变化而意味丰厚。这里“中实”的要求是有限,而丰富的变化是无限。我们对此,可以学习邓石如。林如在《邓石如“国朝四体第一”新解》中说:“邓石如行草书多见于作品的上下款识,以及相对为数不多的册页、条幅和对联,其书法线条有十足碑刻金石之味。南帖一派行草书以二王与唐楷式的 “起——行——收”为其书写特征和准则,一般注重线条之头尾而忽略线条中段之形态,而北碑书派则强调“刻”,在书写中则表现为对线条中段刀刻的动作和痕迹的关注。当然,以书写的方式来表现石刻书法有几种,大多数经过二王传统笔法训练的人,往往是以快捷流畅的“起——行——收”三段式的写帖方式来表现,其效果与帖学一路无异。而邓石如则不然,综观邓石如之行草书,以方入笔,中段多提按转笔的动作,收笔或顿或出锋,线条的情态极为丰富,将刻凿之味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草书册》以及“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对联(注10)等行草作品中可见一斑。”

 

结字之法有限,但所结字形却无限。人们认为线质感、线方向线长度、线形状、线位置书法造型的五个基本因素,却可以创造出无数形态各具趣味的字来,就像音乐中7个音,却可以谱出无穷的曲子一样。于是有了千姿百态、风格纷呈的书法艺术,借项穆在《书法雅言》中的比喻来说:“所以飞燕与王嬙齐美,太真与采苹均丽。譬夫桂之四分,梅之五瓣,兰之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艶,芙渠之灿灼,异形同翠,殊质共芳也。”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结字可依中和之道,也可依狂悖之道,小对比则中和,大对比则狂悖,但也可以从有限把我们引入无限。

元代的刘埙在《隐居通议》中说:“学道之士,剥去几重,然后逗彻精深,谓之妙悟,释氏所谓慧觉,所谓六通。儒家所讳言也。世之未悟者,正如身坐窗内,为纸所隔,故不睹窗外之境。及其点破一窍,眼力穿逗,便见得窗外山川之高远,风月之清明,天地之广大,人物之杂错,万象横陈,举无遁形。所争惟一膜之隔,是之谓悟。”书法创新,人们能点破那一窍,就能把握窗外那万千景象。这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那么那一窍在哪儿呢?就在“线形”。你看,篆隶真行草,最大的区别在线形,而这些书体的出现,也是书法历史中最大的创新事件。我们在书法欣赏中,最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书作,也往往是因为有独特的线形。

 

 

书法有法则有限,无法则无限。董逌在《怀素别本帖》中说:“一法不立,故众技随至。”正由于无法,所以具有创造性的众法才可能纷纷来至笔下,此如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董逌还在评论张旭时说:“方乘醉时,翰墨淋漓,虽惊风迅雨,不能与其变俱也,此讵可以规矩准绳求哉!”人在激情状态下,那还记得书法的规矩,那还会惦记着什么方法,酒醉之下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张旭在醉中是最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当然书法有一个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到无法的一个过程,只有后一个无法才是艺术的高境界。苏轼也在《评草书》中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在《跋王巩所收藏真书》也说:”本不求工,所以能工“。人无意才能放松,进入创作最佳状态,而且无意自会不求工拙,忘却百法,而使书法更具有独创性。无法,才会是一种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创造。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然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岩谷相倾于峻险,山水各务于高深。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是以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这里“一相”是有限,“万殊”是无限。比如草书中的S线,自然社会万物之中,小溪的曲曲折折,大江的千迂百绕,鹰隼盘旋的轨迹,少女身姿的曲线,民间舞龙的旋转舞动等等都是,可谓“万殊”,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剪裁融成一种草书形象,就是“一相”;在欣赏者的眼中,这有限的“一相”,在联想中又化作无限“万殊”的自然生活景象,人们或从姿态联想,或从体势联想,或从情韵联想。当然S线这一相,在不同的笔法和艺术处理下,也可变为万殊,这也正是书法家们的功力表现。

书法理论有共识,有异说,共识有限而异说往往无限。二者都当重视,有道是以同立学,以异养识;同是普遍性,异是特殊性;同是继承,异是发展;同为了求得认同,异为了求得创新。当我们书法入门之后,往往喜欢“异端邪说”,因为它能开拓人的艺术视野,给人深刻的启发,收获不同的审美趣味。比如正锋、侧锋,你看了那些异说,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杨守敬先生当年出使日本,与严谷一六谈到执笔诀时说:“八面出锋,始谓中锋,惟中故能八面出锋,若非中则仅一二面矣。”书法家胡问遂先生在《谈侧锋》一文中说:“作点如正锋为之,则成为滴水之状,无右顾势,故作点时必交笔管向左内微微倾倒,使锋向右外方着力,由于侧笔的用力,在点的腹部受力较重,笔毛无法铺开,背部受力轻,毫铺较足,故点呈腹平背圆之状。这种形同中锋,只是笔毛在点画两侧着力不均匀的运笔,就是侧锋。故侧锋只是中锋的变化用笔而已。”还有人认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圆笔是正锋,方笔是侧锋:“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或笔方而章法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诗歌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美,我们在书法中也体会到如此有限与无限合为一体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妨借此语言形式,也说书法有“形有尽而味无穷“。恩斯特 卡西尔在《人论》中说:“我们的审美知觉比起我们的普通感官知觉来更为多样化并且属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层次。在感 官知觉中,我们总是满足于认识我们周围事物的一些共同不变的特征。审美经验则是无可比拟地丰富。它孕育着在普通感觉经验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无限的可能性。 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可能性成了现实性:它们被显露出来并且有了明确的形态。展示事物各个方面的这种不可穷尽性就是艺术的最大特权之一和最强的魅力之 一。”说到这里我们看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形式必然调动我们的无限的想象力,品味出情味、意味和美味,这形式实在是一个艺术空筐结构,赵鑫珊在艺术世界的空筐结构》一文中谈音乐时说说:“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观众提供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爱因斯坦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不仅是就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研究而言,而且也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可以说‘空筐’是为想象力而设置的,‘空筐’要求万千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再创作。”书法的看众又何尝不是这样。就是书法的空白,也可谓“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就是虚空的意思,那些真正巨大的充盈,总是好像虚空的,它的作用或蕴含必然是无穷的。

 

2016.01.19早修改于陕北榆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艺术] 行书、草书五则
邓石如的草书写得好吗?
【书法学习】草书,要的就是速度与激情!
练字干货 | 草书的用笔与章法 化繁为简,一气呵成
论邓石如书法篆刻艺术的庶民性
当下最能吸睛的行草书法,行云流水苍劲潇洒,亢银中千字文品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