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凶猛强悍的蒙古勇士,为何败给了身材矮小的日本武士?

公元1270年,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第5次派出使者东渡日本,向日本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日本不朝贡,蒙古将出兵横扫日本。

蒙古军队

当时的蒙古大军虽已横扫亚欧大陆,然而小小的日本却数次拒绝大元帝国的招安,这令忽必烈大怒,小日本真是太岁头上动土,不识好歹。

那么孤悬海外的日本,为何对元朝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必须征服而后快呢?

因为蒙古大军虽然所向披靡,掠夺了大量财富,这使得统治阶级日渐奢靡,而日本出产的上品玛瑙一直是元朝统治阶级的最爱,同时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与出口国。

而且秦始皇派人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使得海外仙岛的日本,就如蒙在一个少女面庞上的纱巾,元朝统治阶级急欲将它揭去。

或许是对海外仙山的向往与崇敬,所以忽必烈一直没有对日本动粗,但当日本第5次拒绝归顺后,忽必烈动怒了,决定武力征服日本。

当时日本的政权不在天皇朝廷,而在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实际掌权者为18岁的北条时宗,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心高气傲,心狠手辣,深得日本武士的拥戴。

日本孤悬于海上,消息闭塞,根本不知道蒙古骑兵的强大,当然也就不把元帝国放在眼里,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忽必烈当然不能容忍小小的日本对自己的一再忽视,他不顾蒙古大军正在与南宋大军激战正酣的现状,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食,向日本发起进攻。

忽必烈一声令下,很快组建了一支2.5万人的军队,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各占一半,此外还有少量的汉人和女真人。

蒙古人的军事训练非常野蛮,这支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战斗力非常强悍。忽必烈想当然认为这支军队肯定能够荡平日本。

公元1274年的夏秋之间,蒙古攻日远征军由朝鲜东南端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很快登上了朝鲜海峡之间的对马岛,面对蜂拥而来的蒙古军队,对马岛上的数百名日本武士死战不退,这使得杀戮成性的蒙古大军也深受震撼。

蒙古大军很快分三路登上了九州岛,镰仓幕府的北条时宗调集大量的军队迎战。

蒙古大军使用鸦兵撒星阵和五横阵,这两种阵法都是将部队成梯次配置,使部队能够像波浪一样攻击。

其中高丽人充当近战的步兵,蒙古人充当远程射手,当在一点突破敌方防御后,便集中兵力扩大突破口,将敌歼灭。

蒙古骑兵

日本武士根本不适应蒙古大军的阵法,开战数日损失惨重,但也使日本武士发现蒙古大军的弱点,那就是蒙古骑兵射手太厉害,但是近战能力弱。

而日本武士虽然身材短小,但是更加灵活,也更适合近战。日本武士组成重骑兵,在弓箭手的配合下,不顾伤亡向蒙古大军冲击,力求与蒙古大军近战。

日本人熟悉地形,蒙古大军在日本武士的新战术面前,负责近战的高丽人损失惨重,将蒙古骑兵暴露在日本武士面前。

蒙古大军没料到日本武士如此凶悍,全都是亡命之徒。

几次交战以后,蒙古人的弹药、弓箭和给养逐渐困难,知道很难取胜,便退回滩头阵地,利用“回回炮”对日本武士进行攻击。

回回炮一次能够发射数十枚铁丸,成片的日本武士被击倒,日本武士也被蒙古人的新式武器吓住了,这使得蒙古大军安然上船撤回朝鲜。

屋漏偏逢连阴雨,蒙古大军的船队在海上遭遇了风暴的袭击,多数蒙古大军葬身大海,只有少数人逃回朝鲜。

第一次战役就这样结束了,蒙古勇士首次在东亚遇到了战斗力和锐气都不逊于自己的日本武士,结果被打败了。

蒙古人认为,这次失败是由于兵力不足。另外,蒙古大军为提高机动性,一般很少带给养,通常是从敌方获取,而蒙古大军始终未能突入日本内陆的居民区获得给养,这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然,日本武士的亡命精神也出乎蒙古人的意外,他们还从没有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军队。

第一次东征失败的消息令忽必烈非常震惊,也让日本人见识了蒙古大军的厉害,忽必烈第6次派出使者到日本,这一次态度更加强硬,如果再不臣服,将派大军荡平整个日本列岛。

虽然日本人见识了蒙古大军的厉害,但他们毕竟取胜了,面对蒙古人的威胁,日本不仅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而且处死了使节。

此时蒙古人已将南宋灭亡,可以抽调更多的兵力,放手准备第二次征服日本。

元朝专门成立了“征服日本中书省”,具体负责征服日本事宜,远征军所需要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征集,军队则由全国各地抽调,并在沿海地带进行严格的登陆作战训练。

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日夜赶工,制造大大小小的战舰和运兵船。

第二次东征的动静很大,散布在高丽和中国东部沿岸的日本暗探,立即将蒙古军队即将东征的消息传回了国内,镰仓幕府的北条时宗下令日本武士做好迎战的准备。

这时的北条时宗已经通过第一次打败蒙古大军树立了巨大的威信,整个日本政局稳定,可以调集更多的日本武士来迎战蒙古大军。

1281年5月底,忽必烈以日本杀使为由,以蒙古军队为主,并结集南宋新投降的10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从高丽及庆元、定海起航。

这一次蒙古大军并不急于登陆,北路军首先扫荡了日本沿海的各个小岛屿,然后等待从南方前来的汉人舰队。

但是南路大军由于辎重太多,行动非常迟缓,没能按照作战计划到达会师地点,北路大军不愿多等,直接在日本九州的志贺岛登陆。

蒙古大军的保密工作没有做好,日本人判断出蒙古大军的登陆点,他们在志贺岛修建了防御工事,并集中了日本武士在志贺岛迎战蒙古军队。北路军的力量不足,数次登岛都被击退。

短小的日本武士

6月上旬,南宋降将范文虎率领的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开始向日本本土发起登陆攻击。

蒙古军队不断发起攻势,但日本人的抵抗非常顽强,他们组织了“百人决死队”,也就是以100人为一组,组成敢死队,不断向蒙古军队发起反击。

短小精悍的日本武士,手持锋利的日本战刀,头缠着白布,穿着露出胸毛的盔甲,发出野猪般嗷嗷的怪叫声,不断冲击高丽步兵的防线。

日本武士一波伤亡,下一波继续冲击,其排山倒海的气势,令高大威猛的蒙古骑兵也深受震撼,高丽军队的防线被冲破,大量的日本武士冲入蒙古大军的防线。

高丽军的统帅,以及数名蒙古高级指挥官被突入阵中的日本武士斩杀。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野蛮,最为残酷的战斗,面对凶残的日本武士,高丽步兵以及蒙古勇士也不断发起进攻。

经过一个月的残酷战斗,双方伤亡都很大,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尸体的臭味在海风的吹拂下令人作呕,蒙古军队的攻势逐渐减弱,但是依然不能突破日本武士组成的防线。

战事久拖不绝,使得高丽、汉军、蒙军统帅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加剧,蒙古大军因协同问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蒙古大军不能突破日本武士的防线,也就不能从当地获得粮食补给,自身所带的粮食也即将吃完,蒙古大军的处境日渐不利。

在8月15日和16日,一场强劲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巨浪像拍玩具一样,将元军的很多战舰拍碎,蒙古北路军损兵达三成。

一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乘残船逃离战场返回高丽,南路军独木难支,损失了一半的兵力,汉军统帅范文虎一看大势已去,便独自临阵逃脱,逃上唯一残存的一艘战舰“独帆走高丽”,留下数万汉人军队无人指挥。

日本武士乘机发起反攻,残存的元军只好在岛上东躲西藏,日本武士开始进行地毯式搜索并屠杀元军。

元军被日军挤压在一个叫八角岛的狭窄地域,除了两万名俘虏外,多数被屠杀。

日本人将元军俘虏分为四等,那些他们认为桀骜不驯、难以驯化的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及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其余人虽然免死,但却被贬为日本社会最为末等的贱民。

蒙古大军东征

在如今的日本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土丘,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蒙古人出动10万大军的第二次东征又失败了。

蒙古人两次出动大军东征日本,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钱,本来靠抢劫为生的蒙古人也不善理财,国内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最终放弃了东征日本的战争。

日本史料将蒙古人第一次东征称为“文永之役”。称第二次蒙古东征为“弘安之役”。

从军事的角度讲,在“弘安之役”中,蒙古人投入军队的数量与质量,都远高于“文永之役”,但两次战役中,凶猛强悍的蒙古勇士,为何败给了身材矮小的日本武士?

首先是在草原无敌的蒙古大军,并不适应海上登陆进攻作战。

因为陆上作战和登陆作战完全是两回事,掌握陆上作战技巧的蒙古军队,对台风的天气预报,以及多波次的连续登陆战法并不掌握,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日本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在蒙古大军两次东征相隔8年的间隙里,日本人根据缴获的蒙古弓箭,改进了自己的弓箭。

在第二次战役中,蒙古人发现日本武士所用的弓箭,无论在射程与穿透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不弱于蒙古骑兵的强弓。

而且,日本人还缴获了蒙古大军的火药火炮及蒙古马等,并学会用火药制作武器。

日本武士还从蒙古军队那里学到了大兵团作战的手段,小股部队及轻骑兵的作战技巧以及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等,可谓收获不小。

日本武士第二次战役的进攻协同水平远高于第一次。

从武器上来说,日本战刀的性能高于蒙古军队的同等武器,只有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方可与之媲美,日本战刀的优良性能得益于独特的淬火工艺。

蒙古军队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使用的粗刀并不先进,在和日本战刀的碰撞中,往往粗刀被折断后,只能在日本战刀上留下一个痕迹,这也是高丽步兵挡不住日本武士的重要原因。

日本人根据蒙古弓箭的威力改进了重骑兵的铠甲,使得蒙古弓箭在稍微远一点的距离上,就很难贯穿。

不过从总体上看,蒙古军队的数量,以及装备的水平,还不是日本武士所能匹敌的,日本指挥官的能力也赶不上能征善战的蒙古将领。

但是日军却能以少胜多,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宁愿战死也不当俘虏。

上了战场的日本武士要么胜利,要么战死,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所以整个日本武士都如同发了疯的野兽,完全不顾生死。

因为日本武士知道,一旦失败整个国家就灭亡了,只有拼死一战方有希望。

反观蒙古大军,虽然也非常勇敢,但毕竟来自不同的种族,当战事顺利时,很多矛盾被掩盖了,当战事不利时,各种矛盾也凸显出来,这也是蒙古大军越打越被动的根本原因。

日本虽然击退了蒙古大军的进攻,但也使日本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从而产生了独特的文化,这也是如今的日本没有融入中华文化圈的重要原因。

蒙古大军东征

日本人战胜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使日本统治者及武士阶层的自信心大增,举国上下着实欢庆热闹了一阵子。

他们认为武士道精神是战胜蒙古大军的关键,从此更加注重武士道精神教育,也为后来发动侵略战争埋下了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朝代曾经三次东征日本,为什么没有消灭日本?
忽必烈麾下蒙古铁骑纵横世界,为何两次东征日本却折戟沉沙?
元史丨忽必烈为什么要两次讨伐日本?
游牧民族只会骑马射箭?元朝人海外征战堪称古代中国最强水军
[初稿摘录之五]??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中国有什么?
文永·弘安之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