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4年,八路军两次锄奸失败,聂荣臻下令动用一王牌特工探敌行踪

中国的《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如何知彼呢,最关键的就是情报,在作战中,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更是如此,因为中国地域面积大,社情、地形等各种因素复杂,日军虽然武器装备先进,然而人数并不多,所以想征服中国只能是痴心妄想。

但是日本侵略军刚开始为何在中国境内攻城掠地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大量汉奸的存在,因为汉奸是当地人,对各种情况非常熟悉,正是由于大量汉奸的存在,日军通过汉奸了解并知道了我们的强弱点。

中国的坏事总是离不开汉奸,汉奸历来都是中国的最大危险。所以,抗战救国,强国富民,首要的是反奸锄奸。这一道理至今仍然通用。

正因为如此,聂荣臻元帅说过一句话:两国交战,先斩侦探。

而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侦探基本都是汉奸,消灭汉奸是八路军建立根据地,打败日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有的汉奸智商水平低,很容易被我军消灭,有的则非常狡猾,很难被消灭,其中保定地区铁杆汉奸杨文凤就是非常狡猾的那种,由于其危害比较大,我军两次除奸失败,最后聂荣臻下令动用一王牌特工探听杨文凤的行踪,最后获得准确情报将其消灭。

那么杨文凤到底是什么人呢?他又是怎么成为汉奸的呢?

杨文凤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大福村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比较精明,而且身体长得比较壮实。

由于从小缺少管束,所以从小就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在身边就聚集了一帮地痞无赖,过上了游手好闲的生活。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两个多月后,日本占领了华北重镇保定及其周边地区。

日军占领了保定之后,这一地区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更显得尤为混乱,因为日军占领了主要的城镇,原有的国民政府又南迁了,而中共的力量刚刚进入这一地区。

土匪产生的土壤便是混乱,这时的杨文凤一看天下大乱,便将身边的几个地痞无赖组织起来,名曰保安队,实则就是一个土匪武装。

当时在战乱时期,有很多遗弃的武器,杨文凤这支小小的武装搞到了几支枪,在村子里以保境安民为由收起了保护费。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几乎村村都有土匪武装,在杨文凤不远处的东壁阳城,也有一伙土匪武装,这伙土匪的头子叫韩子犹。

这个韩子犹也是一个狠角色,名气也较大,他的土匪武装有十多人,但是对外吹嘘有上百人,他想把杨文凤的队伍拉到自己手下,派人去见杨文凤,并约定时间和他谈谈。

杨文凤不想加入韩子犹的队伍,但是他也不敢拒绝,他认为韩子犹的队伍有上百人,万一想武力吃掉自己的队伍,自己根本无能为力。

杨文凤也算胆大,他独自一人去见韩子犹,腰间带了两颗手榴弹,他本身是个亡命之徒,他准备万一有危险就和韩子犹同归于尽。

这个韩子犹也不简单,据说是河南漯河人,他原先是国民党军的一个连级军官,当日军进攻华北时,他所在的部队不战而溃,而日军进攻速度过快,他和手下的几个国民党士兵硬留在了沦陷区。由于失去补给来源,他便带着几个士兵当起了土匪,自己当起了土匪头子。

结果这个韩子犹热情地和杨文凤把酒言欢,韩子犹说他的队伍人数不多,也只有十多人。如果两家队伍不合并,很容易被其他武装消灭,在乱世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活得更久。

杨文凤一见这个韩子犹比较诚实,也没有蒙自己,而且对自己也非常尊重,两支队伍合在一起,对自己也有好处,当下就答应了韩子犹,不久两支土匪武装就合在一起。

两支队队伍合在一起有20多人,10多杆枪,这在当时多如牛毛的各类武装中,也算小有规模了。

这虽然是一支土匪武装,但是和其他土匪武装还不太一样,韩子犹决定只吃富户,不吃穷户,这样才能一直生存下去。

而那些富户也愿意花钱消灾,也借此让韩子犹的队伍来保护自己,他们的收入一下子增了很多,那时只要有饭吃,根本不缺人。

这一下队伍规模越来越大,竟然发展到200多人,参加者大多数是附近的贫苦农民,他们因为吃不饱饭而加入这支土匪武装。

韩子犹按照国民党军的组织模式,将手下的这些人分为三个营另加一个特务大队,他自称总司令,杨文凤当上的副司令。

其实这支部队只有一个多连的人数,韩子犹这么做当然是造势,一个连的势子硬是造成了一个团的势子。

当时的土匪都有自己的领地,这支队伍的领土就在安新县、清苑县一带,这一个区域也比较大,韩子犹采取了“到一个庄吃一个庄”的办法。

他的办法主要是吃地主大户,吃完就走。当缺钱缺东西的时候,就派人到各个村庄的大户人家一说,他们就给准备好了。如果敢有不听话的,就直接绑票。

这支土匪武装由于不怎么骚扰穷人,所以老百姓并不怎么反感,这支队伍规模不大,而这一区域地主不少,养活这支队伍也不成问题,这支土匪半吊子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当时这一区域的老百姓都编了顺口溜:

“当了韩子犹,吃穿不发愁,三天不回家,弄头杠子牛。”

但是在这时候,杨文凤与韩子犹产生了矛盾,杨文凤想扩大队伍,韩子犹不想扩大,韩子犹认为这么大的规模正好,如果再扩大规模,必然要扩大地盘,光吃地主还不够,还得吃穷人。

韩子犹只想着吃吃喝喝,在这一带称王称霸就行。所以杨文凤骂韩子犹胸无大志。

到了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正面战场减缓了攻势,加强了在占领区域的治安强化运动,开始对各种武装进行清理,对于投靠日军的则编成伪军,对于抵抗的则进行消灭。

而此时八路军的武装在这一地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地区属于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冀中军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为聂荣臻,冀中军区司令员为吕正操,政治委员为王平。

当时中共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对于抗日的武装进行联合,所以冀中军区对于这支已有300多人的队伍比较重视,准备收编。

当时他们对八路军的政策也不了解,于是韩子犹就派了杨文凤,去和八路军谈判。一来摸摸底,二来看看八路军的实力。

冀中军区对杨文凤说,望一起打鬼子,即使不愿跟着八路军,也不要跟着日本人干,八路军限他们一周之内给出答复。

这个杨文凤看到八路军武器装备差,而且供养严重不足,所以看不上八路军,于是他说,如果八路军抗日需要什么物资,他们一定鼎力相助,只要能弄到的一定想办法满足,但是收编这个事情,还是韩子犹说了算。

杨文凤回来就跟韩子犹说,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如何差,保障如何不足,韩子犹听完就说道:

“我们现在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八路军纪律严,当官的都不准逛窑子,还得跟着他们钻山沟、吃小米,我才不干那傻事。”

韩子犹的底气来源于他的实力,大家别看他300多人、100多支枪的队伍,这在当时的地方武装中,已算一支不小的力量队伍了。

在八路军看中这支武装的时候,日伪军也看上了这支武装。

因为日本人想控制乡村地区,但是兵力不够,于是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他们用日军来做后盾,用伪军来统治广大的农村地区,所以日军派人来找韩子犹,想拉他入伙。

但是韩子犹也不想投靠日本人,因为投靠日本人就等于做了汉奸。

1939年秋,保定地区发生了水灾,到处是难民,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日本人趁机占领了这一地区,并派出日伪军围攻韩子犹的队伍。

对于这支土匪武装,日本想围住容易,想歼灭难,因为这些土匪都是当地人,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而日伪军出动的兵力也不多。

结果这支土匪依靠村子里的复杂地形,和村外的日本人打了起来,由于交通不便,日军也没有带来重炮,也是以轻武器为主。

结果双方从早晨打到中午,日本人都没有攻破土匪的防御圈,而老百姓觉得韩子犹是在打鬼子,纷纷烧水做饭,送到每个人手里。

不过韩子犹的土匪武装没有外援,而日军则从附近调来更多的日伪军,韩子犹一看情况不好,将队伍化整为零,突出了包围圈,但是韩子犹的小老婆荷花被日本人抓走了。

这个荷花是高小毕业的,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因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境破败后干脆当起了窑姐,后来韩子犹逛窑子就认识了。

这个荷花有点文化,人又漂亮,还风情万种,结果将韩子犹迷得神魂颠倒,便花钱将她赎了身,带回来当了小老婆。

韩子犹突围后越想越不对劲,为什么偏偏把荷花给抓走了呢?他一边命心腹密查是谁告的密,另一方面打探荷花的下落。

手下人很快打听到,荷花被关在了于庄车站皇协军那里,皇协军就是指华北治安军,也就是伪军。

然而于庄车站有好几百伪军,是日伪军重点设防的地区,戒备森严,而且可以得到附近日伪军的增援,韩子犹知道硬攻不行,那就只好等别的机会了。

这时日伪军放出话来,只要韩子犹投降日本人,日军不仅把荷花还给他,而且既往不咎,还可以给他武器装备的补给。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韩子犹不为所动,于是日伪军开始拉拢杨文凤,让杨文凤借机除掉韩子犹,然后拉起队伍投靠日本人。

但是杨文凤知道目前并不能掌控这支队伍,所以决定等待时机。

很快,韩子犹的手下打探到于庄车站皇协军头子的儿子要娶媳妇,韩子犹让人又进一步打听,很快就打听到他们办喜事的具体日子。

韩子犹决定在婚礼当日下手,但是他对杨文凤已有戒心。而事实上告密的人确实是杨文凤的一个心腹。

到了行动当天,韩子犹让杨文凤带几个人在家里看家,他亲自带着队伍去于庄车站抢人。

这个皇协军头子本身也是土匪出身,他仗着自己有日本人当靠山,所以啥也不怕,婚礼办得热热闹闹,手底下那些伪军也都放松了警惕,跟着大吃大喝,根本不把韩子犹放在眼里。

结果婚礼折腾到晚上,于庄车站皇协军的头头脑脑们一个个都喝得东倒西歪,完全没了防备。

结果韩子犹就带着人将皇协军头子儿媳妇给抢了出来,这下令皇协军头子恼羞成怒,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换人的要求,并将换人的地方定在南大冉村。

但这时双方都互不信任,韩子犹找了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是个布店的老板,这人和韩子犹比较熟悉,和那个皇协军头子关系也不错,虽然双方通过个布店老板完成了人质互换。

经过这么一闹,杨文凤知道韩子犹已经不相信自己了,他时刻小心提防韩子犹。

时间转眼到了1941年,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加强了对占领区的统治,对于韩子犹的队伍,日军不断派人围攻。

韩子犹的队伍不断受到损失,而且补给严重不足,杨文凤有几次暗示韩子犹投降日本人,结果都遭到了拒绝。

这时日本人让杨文凤早点动手把队伍拉过去,并答应给他一个保安团长当。

于是杨文凤决定动手,他找了几个心腹,有一天晚上他找韩子犹喝酒,这个韩子本来好酒贪杯,结果那晚喝得烂醉如泥。

杨文凤命人将韩子犹拉到了王胡庄村西,将他扔进一个洼地里,用土将他活埋了,这个韩子犹糊里糊涂地就送了命。

对于韩子犹的小老婆荷花的美貌,杨文凤早就垂涎三尺,但是他还没想好怎么处置。

韩子犹死后,杨文凤谎称被八路军的武工队给打死了,这下韩子犹的手下们叫嚷着要找八路军报仇。这时杨文凤说道:

“现在韩老大被八路军杀害了,韩老大是我的好大哥,现在他死于非命,我也想报仇,但是我们人少枪少,根本不是八路军的对手,大家都说说,我们该怎么报仇呢?”

杨文凤这么一说,大家都低下了头,这时有一个土匪说:

“我们要给韩老大报仇其实也不难,现在日本人势大,我们可以投靠日本人,有了日本人做靠山,我们就可以给韩老大报仇了。”

这个土匪当然是杨文凤事先安排的托。结果多数人同意投靠日本人。

因为这些人都是土匪,都自由散漫惯了,一来他们知道八路军纪律严,二来八路军条件艰苦,也没有什么工资。

这些土匪本来就是贫苦的农民,需要养家糊口,而当一名伪军可以拿到工资。

几天后,杨文凤已经完全掌控了这支队伍,在决定投日前的一天晚上,他将荷花带到了自己的房间,就欲霸占荷花。

虽然说这个荷花是个窑姐,但是对韩子犹还真有感情,尤其是韩子犹冒着风险救她,对于韩子犹的死,这个荷花一直怀疑是杨文凤搞的鬼,不过一来自己是女人家,二来也没有抓到把柄。

杨文凤让荷花跟着自己,并说跟着自己比跟着韩子犹那个老烟枪好多了,杨文凤给了荷花两条路:要么跟着自己,要么下去陪着韩子犹。

荷花迟疑了半天后,她告诉韩子犹考虑一晚上,第二天给他回话。

荷花走后,杨文凤越想越不对劲,从刚才荷花迟疑的眼神与表情,他感到了危险,他一下子下了决定:这个荷花不能留。

当天晚上,杨文凤命令两个心腹把荷花绑了起来,并将她活埋在韩子犹的同一个地方。

杨文凤投敌后被日本人委任为伪保安副司令,这使杨文凤更加疯狂起来,设据点、修炮楼、抓民工、修公路、挖沟壕,四处扫荡,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

当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冀中军区,由于一时还抽不出来手来对付这个杨文凤,于是决定先给他口头警告。

1942年4月,冀中军区独立团团长贾桂荣被地委和军分区任命为武工队长兼政委,他让人给杨文凤传话警告,要他“勿忘抗日救国”,要“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否则八路军不会饶过他。

但是这个杨文凤非但不接受警告,反倒变本加厉,到处烧杀抢掠,而且还配合日军制造端村惨案,杀死无辜群众8人,伤数十人。

杨文凤的罪恶行径激起极大民愤,并给抗日斗争制造了许多困难。当时的白洋淀安新县委、驻军二十四团、县大队决心除掉这一铁杆汉奸,以杀一儆百。

1943年秋,冀中军区得到消息,日军命令杨文凤带领20余名伪军下乡视察防务。这支伪军一律骑自行车,而杨文凤是个秃顶,所以头上戴了一顶帽子,腰间别着手枪,他们将经过留村返回安新县城。

冀中军区第24团接到情报后,一面将情况上报给冀中军区,一面让三连隐蔽地埋伏在敌人归来必经的留村道旁。

战斗打响后,三连集中火力将那个戴帽子的人当场击毙,三连以为任务完成了,但当他们把那顶帽子拿下来后,发现被击毙者并不是秃顶,也就是说死者并不是杨文凤。

原来,狡诈的杨文凤在归来时把帽子让给他的一个手下戴,结果三连不知内情,让杨文凤侥幸逃脱。

第一次锄奸行动失败后,冀中军区又得到消息,保定的伪保安司令要娶一个小老婆,杨文凤应邀参加婚礼。

冀中军区白洋淀县大队与二十四团四连决定在归来路上设伏,以消灭这个十恶不赦的汉奸。设伏的地点当然是在马路上。

当天上午5点多钟,一辆破旧的长途敞篷汽车从保定方向开来。当时马路上的车辆很少,这个汽车在马路上非常明显。

我军见车辆到来后,迅速开枪打坏了汽车的轮胎,将车子逼停后,我军冲上车去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车内都是一些商人、百姓,还有一名灰头灰脸的中年人搂着一个被吓得哆嗦的小孩,于是放走了汽车。

事后才知道搂着孩子的那名中年人正是杨文凤伪装的。他在头发装上了假发,遮住了秃顶,瞒过了我军的搜查。

经过这两次行动后,杨文凤一下子谨慎了很多,行动变得飘忽不定,冀中军区一时得不到杨文凤的准确消息,而杨文凤的行动却越来越疯狂。

当情况通过冀中军区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那儿,聂荣臻决定动用一名王牌特工来获得杨文凤的准确情报,这名王牌特工的名字叫张勃。

张勃于1921年出生于清苑县苑家村,原名张静芝,曾化名张友农、张弗飞。1928年考入保定师范附小读书。1935年高小毕业后,张勃考入保定中学。张勃在校期间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上街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并曾阅读大量进步书籍。

1938年春,年仅17岁的张勃毅然放弃学业,告别新婚的妻子,奔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在冀中军政干部学校和抗战学院学习。同年秋,成为中共党员,1939年春,被分配到冀中军区17团,先后任9连、3连指导员。

在工作过程中,张勃表现的干练与精明,使领导认为他适合从事隐蔽战线工作。

1940年初,张勃被调到冀中7分区政治部做民运工作,此后他一直从事隐蔽战线工作。1941年春,军区精简机构,民运部撤销,张勃被分配到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工作。

1942年“五一大扫荡”以后,组织决定让张勃到保定做地下工作,并指示他寻找机会,争取早日打入敌人内部,最好能当官带兵,在敌人心脏摆开战场。张勃愉快地接受了党交给的特殊任务。

1943年4月,张勃受派遣考入伪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干训所后,便在同学中寻找工作对象,先后发展池培德、夏鑫元等人成为中共地下工作人员。

张勃在“干训所”毕业后,被分到伪保定保安司令部参谋处,任上尉参谋。他利用自己身份和各种关系,巧妙地掩护和营救了许多党员干部和进步人士,李英儒、张淑文、史仪等革命同志都得到过他的掩护和帮助。

同时,他还获得了大量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为晋察冀军区的抗日工作做了很大贡献,而张勃也成为八路军的王牌特工,直接接受晋察冀军区的直接领导。

1944年初,张勃获得了一份准确的情报:2月27日伪县长冯乃昌与杨文凤将率领100余名伪军到陶口开会。其行程为:第一天驻安新老河头,第二天到高阳板桥,第三天到陶口,第四天经南青、中青、北青返回安新。

这一情报被迅速传到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命令将情况迅速通报冀中军区,要求组织力量一举铲除铁杆汉奸杨文凤,并要求这次一定要成功,千万不可失手。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命令24团出动精锐部队设伏,并安新县委配合。

根据吕正操的指示,中共白洋淀安新县委书记贾特、县长宋志毅和二十四团首长仔细研究后确定了战斗部署:

24团4连4个大班二百余名战士和五、六区区小队隐蔽在北青村,担任迎头打击,4连当时有200多名战士,是冀中军区的精锐连队。

县大队隐蔽在胡辛庄,切断敌人退路。

二十四团四连另外两个大班约一百余名战士担负拦腰冲的任务,一定要全歼敌人,坚决消灭杨文凤。

有人要问,为什么4连加起来有300多人,这远远超过了一个连的人员,这种情况在当时比较常见,因为国民党给的编制少,所以就出现了编制小人数多的情况。比如《亮剑》中独立团后来有8000多人,这个在当时也是存在的。

到了第四天的下午四点,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4连两个大班首先打响,我军以两挺机枪交叉火力将敌人卡车打坏,从而断了敌人逃跑的“腿”。

接着,战士们又用掷弹筒对杨文凤的车进行攻击,结果一炮打中车头,一炮击中车厢,伪县长冯乃昌当场被炸死,杨文凤也受了伤,他带着手下躲进了旁边的一个土沟里,并用机枪向冲锋的战士扫射,并造成9名战士伤亡。

就在双方交战的激烈时刻,敌人的汽车被我攻击起火后爆炸,引燃了沟里的蒿草,伪军多人身上着火,其中杨文凤浑身是火,他想爬出沟来,但是在我军火力的封锁下,他根本爬不出来。

北方干旱,旁边也没有水,我军战士看着杨文凤在沟里被活活烧死。

至此,这个十恶不赦的汉奸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结束了土匪与汉奸的一生。

1948年11月,在保定解放前夕,国民党进行了最后的疯狂,开始大肆搜捕、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组织上考虑环境险恶,让张勃撤离保定城。

此时的张勃已是保定城内内线力量的总指挥,他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应该撤离,他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战斗。11月10日,张勃为做一名军统特务的工作而被出卖,16日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4年,八路军两次锄奸失败,聂荣臻下令动用一王牌特工探敌行踪,并最终将汉奸杨文凤铲除,这验证了一句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八路军支队司令员柴恩波叛变始末
八路军牛刀杀鸡攻不下据点,战士拿出一物:我能让鬼子撤退
当年的抗日战争是这样的
悍匪刘桂堂杀20万同胞,为当汉奸将“母”送日军,结局大快人心
一个土匪的回忆:大当家的心太狠,我们就把他和小老婆一起活埋了
齐会战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