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在习惯上,很多人在提到古代的一县之长的时候,会把县令和知县混淆使用。但是实际上,县令和知县的概念,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一切,要从县的由来说起。

县的由来

一般认为,县起源于战国时期。

先秦时代,由于交通工具水平有限(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车轮大约是殷商中期以后才出现的),夏商王朝的统治范围较小,在地方治理上不必为行政设置而花费太多精力。

春秋时代开始,诸侯国之间开始灭国战争,到战国初年,这一形势开始愈演愈烈。而大国吞并小国以后,对于新增领土的处理,有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在被灭国家的土地上设立“县”这个级别,由县令管辖这个县,县令由国君直接统治,另一种则是分封出去——比如楚国的春申君就是这种情况。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保留了县的建制,将秦帝国划分为郡县二级制度。之后两千余年里,县这种地方建制一直得以延续,并且时至今日依旧存在。

县令

什么是政权?西方哲人曾将其比作为机器。而政权的运作,需要大大小小官僚的参与才可以。因此汉朝统治者为了方便治理天下,想到了一个人才选拔的办法——那就是察举制度。即通过举孝廉等制度,来为汉朝选拔各级行政管理人员。

这时期的县令,大多数由本地名望较好的人担任。但是这一制度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端:比如官僚集团会不会操纵察举制的结果,导致地方官的职务被一个个的利益集团承包?而利益集团一旦产生,久而久之会在地方上培养出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势力——东汉时期,世家集团出现,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现象的一种体现,并演化出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巅峰是在东晋,当时东晋天子的权限,都受到极大约束。

知县

对于皇帝来说,让皇权扩张,是自己的终极使命。而皇帝权力的扩张,就需要压制住官僚集团的势力。因此隋朝初年,隋文帝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试图借此瓦解前朝留下来的世家贵族。

最终在武则天的清洗以及黄巢之乱、五代十国战乱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到了宋朝,世家已经不复存在。

赵匡胤建立大宋以后,唯恐前朝的悲剧——不论是藩镇推翻皇帝,还是皇权受限重演,因此,在军事改革的同时,也在地方治理上进行改革:赵匡胤将县令这个职务虚化,改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到各县进行治理。这种由朝廷派遣下来的一县行政长官,被称之为知县。

总结:县令可以理解成具备地方属性的官员;而知县,可以理解为朝廷委派下来负责地方事务的官员。即:产生来源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量产包拯寇准这种优秀地方官?宋代制度:60调岗,70退休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一字之差,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七品知县如何成为被称道的“亲民之官”
在宋代,县官怎么选拔和监督?
县官的行政管理职能(上)—— 史论县域35
以县为本 两千多年都没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