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票友总结的学习程派唱腔的体会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摘自abcd的博客)

      自学唱京剧想来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幸运的是没有因为瞎唱把自己的嗓子给毁了,最近反而觉得越唱越通了,无论是高音也好,低音也罢,不像原来那样费劲了,比如原来高音的时候总是要事先猛吸一口气,然后才能顶上去,感觉嗓子那里像是放了一小爆竹一样,有点难受,现在就不是这样了,每到高音处,要气息下沉,不用那么猛吸,鼻子吸的气息是足够了的。如何做到真正的气息下沉,这还需要练习,大量地唱,曲唱千遍腔自圆,单凭小聪明是不够的。高音需要的是松弛,是弹性的声音,不是一种极限的声音,只有做到肌肉松弛声带松弛这样的你的声音才是松弛的,不是挤出来的,也不是破的,而是悦耳的动人的。当然每个人音域范围不一样,高音的度也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在可控的调门之内,不要给自己硬长调门,虽然有一时的痛快,长久下来嗓子容易疲劳,声带的闭合也要出问题的。低音的时候是需要气息来托的,没有气,低音发飘,合不上胡琴,而且这个气一定要用到地方,如果下不来,那说明这个气有问题,没有相应的力量来托。所以还要从别的地方上来努力,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多锻炼身体,多练功,增加肺活量!尤其是程派低腔的地方多,低腔的地方也最出彩,没有气就唱不出低回婉转。听程先生的现场录音,往往是低腔一过台下就炸开了过锅,而现在台下给你掌声是看你哪里高腔往上一卯,今昔大不同了,旧时真正懂戏的,听的就是那一口游丝腔吧。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敢去唱反二黄了,那些低音的地方是我原来不能好好控制的,一到低的地方就觉得气息很浮,声音下不去,合不上胡琴,破音一个接一个出来,所以很苦恼。也许是这两年坚持不懈的锻炼,呼吸上是好多了,所以气息自然就可以托住的。唱戏这个爱好不能只呆在家里学唱,一定要出去锻炼才可以的。

  说说程派的唱法,一说到程派自然就提到立音脑后音了,但是很少有人提到程先生的提嗓唱法,立音脑后音都是共鸣音,无非是鼻腔头腔共鸣了,立音需要气息上下贯通,共鸣音象一个水柱一样直达鼻腔头腔,各个流派共鸣音位置稍有不同。立音的时候声音是挺拔竖起来的,尤其闭口音一七辙的时候,可以达到穿透的效果。脑后音是丹田气息上提,共鸣音往上在头腔的位置产生一个迂回转一圈再出来,共鸣位置比较高,这样声音高而不尖锐,有点虚有点闷,又可以把声音打得很远,可以说是一种假嗓音了,程先生初用这个声音的时候被人称为鬼音,我想那时旦行这样用的人不多,人们接受需要一段时间,事实证明程先生剑走偏锋用的很成功。说回来提嗓唱法,这个嗓子怎么提,就不容易做到的了,还是要多听程先生的录音,从早期的一直听到晚期的,会发现这个提嗓唱法一直延续的,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晚期受嗓子变化的因素,程先生多在低腔上下功夫,嗓子也会提,但已经是含而不露了,而后来的人学他的唱腔,多是在共鸣上下功夫,怎么去提嗓子倒没人注意了,或许光学程先生的立音脑后音就够难的,还要提嗓的话就更费力气了。可是程派的唱法就是在怎样用嗓上面,唱腔还是那些唱腔,唱出来很直很白,松软没有劲头,这个特色就去了一半了。提嗓的同时软腭也是要提起来的,或者可以说需要同步吧,这样声音才能脆才能亮。李世济和王吟秋这样的方法都有,值得借鉴,尤其是王先生,但在程先生身边时间长,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他是潜心模仿的,只不过身体太单薄了,提嗓唱出来的的声音没有程先生那样圆润自然,这还是天赋的缘故吧。现在的新程派都接近唱歌的方法了,过于的填充音符和润色,唱得很平滑,一口气虽然也很长,只是缺少程先生那样的高低错落,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和细弱游丝。要唱好程派声音一定要有力度,不是软弱无力的,我想这个立音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声音提起来的提嗓唱法,一个是气息的推动产生的立音。提嗓可以有助于声音的力度,立音却可以达到声音厚实富有穿透力,二者缺一不可!总之程派不仅仅有低回婉转,还有凄厉锋芒的一面,缺一不是程派。

  还有一个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区,无论男女大量地用喉音,这真是要不得的事情,唇齿舌喉牙,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不是喉音也故意发出喉音,不但不好听反而对自己有损,这样绝非是程派的特色,程派由男性所创,弟子又多是男性,男性的嗓音特点决定这个喉音有时难以避免,尤其是调门一低,就容易产生喉音了,但这是不得已吧,不是程派的特色,试想一个婀娜的女性在台上喉咙里总蹦出男性的声音这样美吗?不禁让人会觉得害怕起来,他(她)是不是动过那个手术?所以还是要亮出自己好听的声音,男的尽量避免,那女的就没有必要去故意发出那样的声音了。直接用气流冲击你的咽喉声带撞出那样的声音,时间一长,嗓子就容易损坏了,要让发音器官气流通畅,这样你的演唱寿命就会延长了,声音也会越来越美。

  现在人多把戏曲里面色切音叫反切,反切也就是古人对一个字的拼音标注了,那时没有现在的拼音字母,就用两个字来拼一个字,取前面那个字的声母后面那个字的韵母一读就是它的读音了。比如端字,可能就用“都”和“烟”来拼。京剧的切音形式是一样的,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唱出字的字头字腹字尾。这个和咱们说普通话不同,咱们说话的字都是切过的,都是单音了,而唱戏的时候腔很长,需要把这个字拉长,这样才能唱出韵味,也许字头一出要唱好几拍甚至十几拍的字腹才收音,比如六月雪的法场没来由,这个“由”字程派切音就很长了,唱“一”的音几乎贯穿始终了,到最后才收到“欧”。但不是哪里都要这样去切音的,比如文姬归汉十四拍有盛衰,这个“有”字就不要过了,大概前面三分之一的地方有收到“欧”,然后一直唱“欧”的音。听王先生和程先生这个地方都是早早收的。到后面的十有十四拍兮那个“有”切音又稍微长一点,就是这样,每个字都根据需要发生变化,不是死的。还有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切音,象入声字短促发出来的就不要去切了,一霎时撒娇的“撒”,刺汤里的汤“贼”的贼。唱快板流水有些字也是把字音发准确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哪都按字头字腹字尾这样去分解了,要是那样都没办法张嘴了。切音很重要,但要注意轻重缓急,长短虚实的变化,最好是以程大师的录音资料为首选。

  补充一下,唱戏不光是用嗓子唱,丹田,鼻子,脸部肌肉,软腭,声带咽喉都是重要的地方,往往唱的时候声带咽喉是放松的,其他地方倒是需要用力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声带的压力,而且声音圆润,不容易早早的就坏了嗓子,所以初学的人不要一味的用嗓子使劲,不要用你的声带和咽喉去硬挤,也许你一开始能唱的不错,可是过一段时间反而觉得没有刚开始的时候声音好听了,很多人不注意科学用嗓,嗓子早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只有慢慢学会调动各个地方的力量,才能很轻松的唱戏,而不是声嘶竭力地喊了。唱的时候自己各个器官在用力,但是别人听的时候是很轻松很悦耳的。

  唱戏是要花时间的,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学习旋律上面,这个旋律放在那里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这个功夫不学就荒废了,学习用气,学习共鸣,学习正确的发音吐字,不是三五天就能到把这些技术用好的,不用在意每一天的进步,慢慢的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韵悠悠锁麟囊】
论程派弟子的唱
京剧程派知识
童芷苓口述:京剧旦角演唱和流派
按摩嗓子、练气——气泡音
发声吐字方法—以气振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