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小讲堂之小儿脾胃篇(上)
为什么先讲脾胃篇呢?因为按照中医基础理论来说,小儿病多发于脾胃。 首先得明白,中医里边的脾胃跟现代医学解剖名词的脾、胃是不一样的。中医的特点之一是:脏腑理论轻形体,重功能。说一个东西的作用时候,取类比象,不说它具体是什么,往往要从功能上概括说它“像”什么东西。 脾胃像什么呢?胃是仓库,像加工车间,是生产力。 脾呢,是物流,像运输总线。 西医的胃主管消化,中医的胃是天下粮仓 ,负责受纳腐熟。 西医名词的脾是一大免疫器官,跟消化系统无关。中医的脾是跟胃紧密联系一起的,非实体的吸收运化功能的概括。 它们两个的重要性在哪儿呢? 后天之本。 本,根本,本钱,根源。 有后天必然有先天,人体先天之本是肾。 中医里这个肾也不是解剖学上实体的主管泌尿功能的“肾”,它主要指的是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能动存活的根源,是一系列本源功能的概括。以前有过这么个情况,当跟病人说他肾气不足的时候,他会说“那我明天去查个肾功能”,这就是对中医常识有欠缺的典型表现了。 先天之本的肾气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个小孩在孕期营养是否足够,发育环境的好坏,是不是足月生产,这些决定了先天之本。所以有些孩子生下来肌肉是否充盈,气血、精神、饮食、囟门等等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看出来先天肾气的正常与否。 先天不足的小孩必然体弱多病,这个怎么解决呢? 后天之本来养。 脾胃是后天之本,先天决定后天,后天可以养先天。 脾胃的重要性就出来了。 C 小儿是纯阳之体,所以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同时也是稚阳之体,免疫力欠缺,易生病。 小儿内科病大致分为四种:受凉,生热,积食,受惊。从根源上来说,这几种病都跟脾胃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 为什么讲小儿疾病大多数来源于脾胃呢? 脾胃两脏,密切联系又各有分工。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吸收。胃气正常的人胃口就好,能吃。但能吃不代表身体能吸收,要看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脾胃各自工作干得好,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搭配节奏不对,就要生病了。有的人能吃,却一直很瘦,这就是胃强脾弱。有的人胃口不好,吃得很少却持续肥胖,这就是脾胃两虚了。 这就好比你在淘宝购物血拼双十一一样,你能囤货多少,取决于你腰包的厚度,取决于你剁手的购买力。相似于胃能不能装,能吃得下多少。 但狂购了之后,这宝贝能不能在正常的时间拿到手里,要受到发货时间,物流速度,地理天气等等条件的影响,一切正常进行下去了,你才能收获愉悦的购物体验,钞票花的有意义。这个就好比食物进胃之后,脾脏的转运吸收过程。 小孩儿脾胃娇嫩,吸收运化能力有限。同时他们自控能力差,一般都是知饥不知饱。特别是婴儿,饿了立马要吃,他自己推着不吃的时候,其实已经吃撑了。 “要想小儿身体安,需得三分饥与寒。” 家长要掌握自己小孩的正常饭量,尽量让稍微欠缺一点,不能长期实打实的塞满肚子。因为孩子们胃强脾弱是常态,每餐都吃得很瓷实,或者三餐不规律的话,脾脏就会压力过大,忙不过来。食物爆仓,在胃里就积纳生热。 这个过程很关键的,必须理解清楚了。 因为这就是小孩内生火热的根本来源。 小孩子不像成年人会着急上火,生心火。也不会肝气郁结,生肝火。小孩的内火,全部来源于胃。 有胃火会怎样呢?不解决的话,就要生病了。 没有内火蕃灼,人体就没有炎症,身体气阴调和,里外是通透的。处于这种健康的状态,过分的四时之气临身也伤不了机体。有了胃火,心情就会烦躁,休息会不安稳,心率就会加快。身体代谢增强与紊乱导致气阴失衡,身体应激调节能力低下,这时候见点冷风,或者温差过大,内外冷热相激就要发烧了。 D 简单来讲,小孩子的发病过程基本逃脱不了以上这个前因后果。理解了这个,就能明白为什么上边我说受凉,生热,积食,受惊儿科四大证都跟脾胃相关了 —— 有胃火,见不得丁点“寒气 ”,冷热相激,一打架就要发热。 有胃火,遇上外界“热邪 ”,自然加重内热而发病。 有胃火,消化吸收功能收持续不正常,“营养不均衡 ”降低了免疫力,也要发病。 有胃火,心神不宁,小孩儿必然容易“受惊 ”,怪病丛生。 懂得这些,小孩子的常见病解决方法就有着落了。 —— 无非就是清胃火,调理脾胃为先啊! E 那怎么清胃火呢? 积食引起的胃火,要对抗它自然是消食啊! 为什么一般人却会选择凉性药呢?很多人不了解中医诊疗的可贵之处就是善于治病求根,见火不治火,要解决产生火的根源。 如果只是用凉性药来打压胃火,一方面,不管是饮食不节还是脾胃功能差,凉性药并不能把这个导致胃火的原因解决掉,属于治标不治本。另外一方面,凉性药的用量掌握不好的话,直接又损伤脾胃正常功能,更为加重形成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导致陷入胃火清了又生的恶性循环。 小儿脾胃娇嫩,功能出问题时候需要的是调理加引导,不要打压和对抗。养儿过程中,凉性的药要谨慎使用。“某某双黄连,抗感冒更安全”这句不负责任的广告语,误了中国一代人。 双黄连是中成药,既然是中药,就要按中医的辩证来应用。它是治风热感冒的,按发病统计来说,风热感冒占感冒病症总数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感冒都不适用。 用错了会怎样呢?也能减轻所谓的上火症状,但却会延长病程。 更会损伤阳气。 有些人会说中药吃不坏身体,就是开错药至多也就是个不治病而已,这纯粹门外汉的胡说八道。药不对证必然损伤身体,只不过可能表现在你自己现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这双黄连用错地方,损伤阳气了会怎样呢? —— 伤了阳气,减的是人的寿命。 凉性类的中成药不建议平常人自行购买使用,任何疾病在个体的表现是复杂的,并没有谁是单一的体质,刚好跟某中成药的治疗范围完全契合。比如有些小孩胃里有积热,肠道却偏寒,寒热错杂的症状不可能有哪种成药是对证的,用了必然出错,只有找医生一人一方开对证的汤药才行。 中医辩证指导下选用成药是个技术活,自行用药不可取,庸医杀人更无形。 其实感冒时候的上火变现,只不过是感冒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过敏症状,不是炎症。不必用抗生素或者凉性药,抗过敏就能减轻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感冒药里都有扑尔敏之类成分的原因。 F 总体来讲,小儿疾病重在预防。预防起来很容易,不要等发热了生病了再处理,会很麻烦。 有了上边的论述,大家应该都明白,小儿发病起因,关键在于脾胃,在于胃火,所以预防起来就是从这里入手就够了。 胃火的变现怎么判断呢? 1、手心热。 2、大便干。 3、舌苔厚。 4、晨起口臭。 5、夜卧不安。 6、饮食减少,烦躁易哭。 7、口唇干燥,耳轮枯削。 有这几项任意一种表现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下一步就是发病了。 关于手心热的问题。 用正常成年人手掌抚摸小臂及手心,感觉温度是否平均一致。如果小儿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温度正常,单单前臂尺肤或者手心发热的话,即可判断。 关于大便问题。 正常大便次数,历来有争议。我现在认可的说法是:有几餐饮食,就可以有几次大便,也就是说一天一到三次这个频率是正常范围。然后再看大便性状,正常大便状态这个常识可以在百度补习一下。母乳喂养的小孩,大便一般偏稀,奶粉喂养的偏干。超出正常表现的,都视为不正常。 关于舌苔。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异于此皆视为不正常。积食时候不论舌体颜色,舌苔必然是增厚的,白为受寒积食,黄为食已化热。 口臭问题。 胃里有积食不化,熏蒸而臭,这个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较为常见。因为小孩大多校内吃中饭,家长担心营养不够,往往晚餐过于丰盛,害处极大。人体消化系统白天不能休息,包括胃和肝胆的新陈代谢都在夜里进行。需要休息的时候,你给它哐哐哐塞进去满满当当的大鱼大肉,彻夜加班干活,肠胃受得了吗?积食生热是肯定的了。 G 胃火初起,或者单纯消化不良解决方法N多种,对照选用。 1、萝卜茶。白萝卜煮水,消食清热,长期可用,不伤身体。另有纳差腹胀的,可以用炒莱菔子。秋冬季节还可以加大白菜叶子,婴幼儿极为适用。 2、小儿七星茶,午时茶两种,三岁以前小孩常备。三岁以后效果不明显了,药劲儿太小。大便干用七星茶,大便不成型用午时茶。弊端是糖分含量高,湿热季节不适合。 3、夏季湿热大,可以用薄荷加藿香叶子泡水喝,或者切碎了拌入鸡蛋炒来吃,对消食开胃有效果。 4、脾胃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用葱姜煮水代茶饮。 5、多酶片、乳酶生,可以作为小儿助消化用药的首选,根据症状轻重用量弹性大,无副作用。 6、中药焦三仙,大白,炒莱菔子之类,开积化食效果好,可以就近找中医师辩证后合理应用。 脾胃病,还要分清脾病还是胃病,或者是脾胃同病,用药才能有针对性。 这就属于专业医生考虑的范畴了,此处不再赘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养生】“火孩子”爱积食 “冰孩子”易腹泻,孩子体质分四种,注意这些扶正气!
泻黄散
孩子积食,你做错了多少?
积食都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爸妈别再耽搁了!
小红书
孩子又积食了,孩子一直积食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