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了回“最难搞”家长,我想教给孩子,这才是比顺从更宝贵的事……

上周,我去参加了小叶子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整体都挺好,就是无意间发现:

孩子们的小马桶不能按冲水、厕纸也是放在了厕所外、孩子几乎够不到的饮水机上。

联想到孩子在家时不时忘记冲水擦屁股时,念叨过“幼儿园老师说不用冲”,我就和老师、园方反馈了这个情况。JX聚星

家长们的小群里,也有几个妈妈呼应了这件事,说发现这个问题有段时间了。

本来只是小事一桩,老师和我私信解释了,园方也派人及时解决了冲水问题,我还挺满意的。

不过,小叶子那天回来,一进门就和我说,“妈妈!老师让我告诉你,厕所有水了!”还有几个只在小群里私下吐槽学校冲水厕纸问题的家长,也说孩子被点了名。

一时间,我们觉得有点别扭,好像枪打出头鸟似的;还有妈妈神秘兮兮地说,因为班级之前也有两次和学校争取权益的事儿:

“听说我们班家长,被幼儿园评为了最难搞家长……”

唉,现在的教育理念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现实中,这种惧怕个性声音、认为和谐(哪怕是表面的)最重要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我能理解,老师怕学校、学校怕教育局,站在他们的立场,管理上的确有压力,能不出错就尽量不出,家长有意见,多少是件敏感的事。

但其实,家长也怕呀,本能的,我们也不想自己和孩子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如果大家都恐惧权威、不想被特殊对待,慢慢就会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意见也不敢发声,最终会发生什么事呢?

——所有人都被驯化得一模一样。

我想起郑渊洁的一部充满隐喻的童话作品《驯兔记》,去年还被拍成了24分钟的微电影,内容太发人深省:

皮皮鲁和好朋友一起上了小学,才第一天,就发现学校和想象中充满欢声笑语完全不同,老师要求孩子们“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就连回答问题,也必须是“标准答案”。

比如老师提了个问题:如果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要怎么把皮球弄出来呢?

有孩子回答“用网子捞”,老师没有点头,要大家“好好想想”,直到李小曼站了起来,“倒水让皮球浮起来”,老师才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才是标准答案!

可是皮皮鲁觉得,坑很深多危险啊,他质疑这不是个好方法,结果惹怒了老师,被批评“胡搅蛮缠”。

李小曼也站了起来,告诉皮皮鲁要听老师的话。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李小曼——竟然变成了一只兔子!

一开始李小曼还很难过害怕,同学们也把她当作异类。

可是老师和校长都在夸她,还把她变兔子的事树立成榜样,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说兔子乖、从不调皮捣蛋,结果,全校掀起了争变兔子的热潮,老师也把打造“全兔班”当作教学目标……

就这样,皮皮鲁眼看着周围一个个同学都变成了兔子,还没有变的,反而成了异类,被同学们取笑是“怪物”、被老师看不上。

老师还在家长会时狠狠批评了皮皮鲁的爸爸,说他拖了全班的后腿。

为了被老师表扬,为了不拖班级后腿,皮皮鲁的爸爸妈妈除了每天给儿子做思想工作,还制定了严格的“变兔计划”:

他们把皮皮鲁的房间刷成了红色,好让他尽快变成红眼睛;每天只给皮皮鲁吃胡萝卜,用的餐具、家里的布置,也都是兔子的……

眼看全班只剩下皮皮鲁一个人还没变兔子,老师和皮皮鲁的爸爸,也因为“孩子没变成兔子到底是谁的责任”大吵起来,皮皮鲁感到很害怕。

他跑出教室,在校园里发现一个坐轮椅的小女孩,她是班主任的女儿。小女儿说,因为发愁皮皮鲁没变兔子的事,妈妈每天都睡不好,都没法给她讲故事了。

皮皮鲁说,“我跟你保证,今后让你妈妈天都有时间给你讲故事”。

皮皮鲁的内心依然抗拒,他并没有真正变成一个兔子,但是,他选择戴上了兔子头套……

爸妈和老师同学笑开了花,根本不管他是真兔子还是假兔子,反正看起来这是个全兔班了……可是皮皮鲁,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这是个有些暗黑甚至惊悚的童话,可又和现实息息相关,我看后忍不住在想:

难道,我们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千依百顺、却也千篇一律的兔子吗?

那或许会是表面的成功,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习惯寻找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主见、依赖他人和外界的肯定;

他们也会过早失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这两者,也不用谈什么创造力和想象力了……

郑渊洁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可能被列入了“难搞”家长名单,我还真是不后悔,发出该发出的声音,不想让孩子变成一只兔子,我们,先要拒绝戴上兔子的头套啊。

我把我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和之前如何不同,都像讲故事一样、用简单的语言复述给了小叶子。

除了在影响她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what-why-how,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还想告诉孩子,遵守规则、懂得合作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老师和家长说的一切,言听计从:

你看,规则也需要与时俱进、大人也会犯错误,亲爱的孩子,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你也有质疑和反驳的权利。

当然,在现实教育的土壤里,让年幼的孩子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是很挑战的,因为这招来的很可能是批评排斥、而非鼓励,我们也很难让孩子生长在一个特别理想的环境里。

不过好在,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永远不要忽视,家庭教育所能起的作用。

它会是一缕清风,哪怕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让孩子一直呼吸到这样的空气,至少,不会让孩子被压抑得喘不过气。

日常,我经常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教孩子正确认识——错误。

给孩子纠错,不用说,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学校里也是一样。我想示范给孩子的,是大人也不完美也会犯错,以及,我们会如何面对错误。

就好像,你看:

幼儿园没有按冲水、厕纸没有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会影响到小朋友们养成上厕所讲卫生的好习惯。

后来,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去解决了它,你现在上厕所能马上冲水了是不是更方便呀?小内裤还有没有湿乎乎的了?没有了。

好像,我也有情绪失控、冲孩子发脾气口不择言的时候,但事后,我会和孩子道歉,“对不起,妈妈犯了一个错误”,我还会告诉她,妈妈一样会有情绪,我是怎么平静下来的

“你去淘气堡的时候,妈妈在楼下的咖啡馆点了杯牛奶,又趴着睡了会儿,醒来之后就好多了。下次,我发现自己又要有情绪的时候,会提前做一些,让自己感觉可能好起来的事儿。”

就好像,我陪小叶子玩造型复杂的乐高式积木、数独、科学实验……这些都是我本来也不擅长的,我还很可能搞错……

不过,我玩得多完美并不重要,遇到困难、犯了错误也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怎么做,才是在教会孩子最珍贵的东西

“嗯,这里卡住了,妈妈好像弄错了,不过,我愿意再试一试,看看是哪里的问题。你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对,也可以提出来哦!”

不久前,我需要美国正面管教高级导师、《0-3/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作者Cheryl Owen帮忙写一封推荐信,她回信后,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怀着战兢的心情,我修改了5、6次措辞,想着如何委婉的指出来,才能既不麻烦、又不伤害到老师。

没想到,Cheryl迅速回复了我,第一句就是:“哦,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误!

那一刻,我丝毫不觉得老师犯错多么有损她的高大上形象、或者她就多么不权威了,相反,她的坦诚和面对错误的态度,让我特别震撼跟感动。

甚至,我觉得这比课堂上所教会我的,还要生动与鼓舞:

我也希望去做一个这样的人,影响我的孩子敢于犯错、敢于发声、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郑渊洁作品中提到的另一句话作结:

“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一: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谬误,然后纠正它。非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真理,然后盲从它。”

——每个孩子,原本都是天才。

—END—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皮鲁传读后感
《驯兔记》
听话式教育,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驯兔记》:郑渊洁这部细思极恐的暗黑童话,令人再次反思教育
人的安全感是怎样一点点消失的?中国黑童话揭示成长真相
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