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漫谈红楼梦里的茶文化(二)
三、壶为茶之父:茶好展其香
在中华茶文化中,对器的选用十分讲究。茶具也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如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指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到晋代以后则称茶器。到唐代,陆羽《茶经》中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水泡茶的器具称茶器,以区别其用途。宋代又合二为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一般来说,狭义的茶具,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广义来说,是指与饮茶有关的所有器具。古代茶具依其用途不同主要可分为八类:一是生火用具,如风炉、灰承、笤、碳挝、火筴等;二是煮茶用具,如鍑和交床等;三是烤、碾、量茶具,如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等;四是水具,如水方、瓢、竹夹、熟盂等;五是盐具,如鹾簋和揭等;六是饮茶用具,如碗和札等;七是清洁用具,如涤方、滓方和巾等;八是藏陈用具,如畚、列具、都篮等。根据质地的不同又有陶土、瓷器、玻璃、漆器、金属、竹木茶具等。陶土茶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由硬陶发展成釉陶,直到晋朝才较多采用瓷茶具,唐朝时瓷壶[也叫注子]、瓷碗、白瓷为主要的茶具,宋代时黑瓷、青瓷、白瓷等较为流行,茶具的制形方面出现了茶盏[茶盅]、茶壶也有常见的莲花瓣形发展成瓜棱形,元朝时景德镇青花瓷最为鼎盛,闻名于世,明朝时宜兴的紫砂陶土茶具又与瓷器争齐斗艳,名噪于世,此时的景德镇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烧了“斗彩”、“五彩”、“填彩”等驰名中外。到清朝时,陶瓷茶具的生产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形成了以瓷器和玻璃器为主的局面,朝庭内外多以瓷器为佳品。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较多的茶具,大有非名器不饮之嫌。比如在王夫人居坐安息的正室里,茗碗瓶花俱备;在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而妙玉用的绿玉斗精巧雅致,更不同一般。在41回“品茶栊翠庵”中,对茶具的描写尤为详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里所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及脱胎填白盖碗都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产的青瓷茶具,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为清代福州所产的“雕填”品种的名贵漆器茶具。接下来,“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乔皿),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禁要问,妙玉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世呢?她如何有如此名贵的茶具呢?据有学者考证,妙玉本是一位金枝玉叶,因种种原因 [有学者认为是政治原因]才带发修行。笔者以为无论妙玉身世如何,其不凡出身则已当定论。曹雪芹此处多言妙玉论茶具,与前文贾母不吃六安茶而择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时是一致的。从贾府中这诸多名贵的茶具,完整的茶具展示,也显示了贾府这一名门望族在当时社会的豪华与气魄来。
名茶、好水、美器已备,然而“烹”和“沏”也不能偏废。在小说中妙玉的沏茶用水,烧水,沏茶也多有详述。在给贾母沏茶时,她用贮水得法的隔年雨水烹了茶来;在给宝钗、黛玉等人沏茶时,她却亲自到风炉上扇沸了水沏,而且用的还是“五年前她在玄墓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说明了她已完全掌握了用多高的水温,用什么样的水来沏怎样的茶。
茶已沏好,待众人品饮之时,妙玉也有名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借助妙玉的茶道展示,我们也不难推知曹雪芹对茶道的圆熟与独到。
当然,茶从古代发展至现今,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论来看,人有阴阳之分,茶也有阴阳之辨,水、器亦然。一般说来,种在向阳之地的为阳山茶或前山茶,种在背阳之地的为阴山茶或后山茶;水有软硬之分,江河湖溪之水为硬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适合泡阴山茶,雨雪水和井水属软水基本上不含矿物质,适合泡阳山茶;茶具有暖凉之分,陶罐与粗瓷杯等为凉杯,性寒,人要择茶而饮之,茶也要择人才适合。人有男女分别,心绪有好坏之时,所以讲究阴阳协调,连饮茶也不例外。虽然在小说中没有明示茶的阴阳之说,但在贾母择茶、妙玉论茶道、宝玉饮普洱茶等可以悟出一二。
茶、水、器及茶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茶、饮茶等活动,都是为他塑造小说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服务的。
从前文中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在小说的第38回中,贾母一行人到藕香榭饮茶,栏杆外放着竹案,上面摆着茶筅茶具,各具盏碟,还有专事煽风炉煮茶水的丫头。而同样是喝茶,在77回宝玉去看被赶走的晴雯时,看到盛茶的黑沙吊子[不是茶壶]盛茶的碗有油膻异味,茶咸涩无味,而晴雯却觉如同甘露,一气都灌了下去。这在文中前后饮茶上透露着主仆之地位天壤之别,读来令人心酸。在小说第8回中,当宝玉得知留给他的枫露茶被李奶奶喝去的时候,不仅摔了茶杯泼了茜雪一裙子,还要赶走李奶奶。而平日里最讲平等、宽容、****的宝玉竟为了一盏茶水而发如此之火,而且李奶奶还曾是他的奶妈。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便是李奶奶乱了规矩,“下人”是不能跃级享受的。可见封建社会等级之尊严!无论个人性情如何,社会观念还需严格遵循。
在小说中,作者对妙玉择茶、烹茶、奉茶描写的细致而深入,这一切都表明了妙玉的孤僻性格和出身的高贵,只是作者不便明言, 在小说第25回中,凤姐、黛玉、宝玉等对暹罗贡茶的对话,茶在刻划人物心理上也是一明证。国外贡茶,自是名贵,不言自明。但凤姐却说不好,因为凤姐的娘家是金陵王家,自然要表现出富贵人家的气魄。宝玉要背叛封建家庭,当然也说不好了的,宝钗要屈从凤姐的苦心安排,也只能说茶不好,而黛玉因为寄人篱下依附于贾府,便只能说茶好了。
人人都喝茶,喝出不同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从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阶级矛盾和宗教等多方面展开了对封建末世的清朝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兴衰,并通过茶文化的贯穿与渗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体现出了中华茶文)《红楼梦》中的茶诗、茶联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去、延年益寿。一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欣赏一幅名画,品味一首名诗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品茶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品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如第50回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第17回中宝玉为潇湘馆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第23,宝玉所作的“四时即事”诗四首,其中有三首咏及茶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夏夜即事》)“静夜不眠因酒喝,沉烟重拨索烹茶。”(《秋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冬夜即事》)第76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这些咏茶诗、茶联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