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沧海:有吞吐宇宙之气象

山水,是人寄寓和滋养心灵的所在。中国人对于山水的审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庄子曾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怎么样同往共来呢?在庄子那里有着几个层次。最高级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谓“天人合一”,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级的,御风而行、遨游天地,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级,对于凡尘俗世的普通人来说,如果存在着脱俗忘我的追求,有着对“逍遥”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可以采取的途径就是登山临水。


登山临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视点。当人在山之巅,在水之涯,有时候会真正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的自由自在。正是因为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个体生命非常短暂,充满无奈与无常,所以他们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相对的存在中,去追求绝对的意义。这种追求生生不息,转化成山水之间寻寻觅觅的寄托。人们踏遍千山,寻找一个俯视生活的视点,这种对自然的皈依与眷恋,使山水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时空意识、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山水诗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奇妙现象:人在远眺空间的时候,往往也望穿了时光。空间成为一个载体,它越是辽阔,人对历史那种悠长隽永、肃穆庄严的体会也越深刻。无形的时光在有形的空间里可知可感,动魄惊心。中国的诗词上下联之间往往有着时空的关联,昆明大观楼那一副长联,上联开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是空间浩荡,下联开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是历史沧桑。时空流转,瞬间模糊了边界,化为一体。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东北的乌桓,扫清了袁尚、袁熙的势力,率领军队走到大海边,东临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这首诗又给了我们怎样一种天高地阔,怎样一种雄心壮志的震撼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一段描述气定神闲。我们今天写大海,往往会写出大海的波涛汹涌,写出它澎湃的浪花,但在曹操眼里,沧海是宁静、宏伟、辽阔的。所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切隽永而恒定。仿佛一个安静的长镜头,诗人看到近处丰茂的草木,看到中景秋风的萧瑟,然后看到远远的波浪逐渐涌起。这一番从容气度,是他的博大胸襟在客观的、自然的山水之间的折射。他在沧海洪波之中分明还看见了无涯的时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星辰,天地往来,流光无形,生命有限。怎么样才能够在沧海蓝天之间,找到自己的托身之所?怎么样在宇宙无限的经纬里,找到人的生命坐标?

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的人生正从豪迈的壮年踏入烈士的暮年,北方的战乱逐渐平息,他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完成了大半。在这个时刻,他看到了天地的浩阔,时间的永恒,日月星辰的轮转不息。他为自己能看到这些壮阔而骄傲,为身在其中而自豪,为在时空、历史中能够确立自己的位置而深沉喟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时光与空间相互转换的密码就这样被开启了,那些跌宕于青史的辉煌与悲怆,都随时间的长河缓缓消失在无垠的长空中……

诵读全诗,依然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深深寄托的情怀。诗人对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最霸气的一首诗,包藏宇宙吞吐天地,意境之高后世谁人能及?
这首诗写出了人生三重境界,是史上第一首完整山水诗,横绝古今
曹操的诗境与抱负(一)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史上最豪放的诗,有吞吐宇宙气象,李白、苏轼、辛弃疾都写不来
《观沧海》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