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凭经验用药,会害了你的鱼!这5个鱼病用药关键点,纠正你的养殖误区
天然原料提取 专注脂肪营养 

我们在治疗鱼病时,很多老板不重视科学治理鱼病,见鱼死亡了就洒药、喂药,对致病源是什么?药物使用剂量多少?总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样一来,一旦我们判断失误,使用药物不但治疗不了鱼病,反而会起反作用。正因这样,强调一下给鱼用药,要注意这些方面,纠正凭经验用药的误区。

01
注意总结经验和鱼病规律

病害反复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规律性。比如,每年低温1-3月是水霉的高发期,因为此时水霉真菌繁殖快,鱼体损伤会集中出现水霉。每年的2-5月份车轮虫多发,尤其是无鳞鱼最易出现。每年的6-8月肠炎病和烂鳃病频发,因为这时投喂量增多、水质出现恶化,还有高温多雨天气的影响。

掌握好发病规律,使之成为我们以后预防、治疗鱼病的根据。如提前通过增强鱼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鱼病,除此之外,通过环境的改善,调节好水质,让各项水体指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也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方法。

02
用药前判断致病源

要说明的是,我们普通养鱼人只能判断大概,比如鱼鳃上有虫体、有黏液,那么判断是由于寄生虫导致的烂鳃病;看见腮盖上有"天窗",判断是细菌导致的烂腮;看见鱼肛门流出黄绿色的脓液,判断是细菌性肠炎。至于是什么寄生虫、什么细菌我们就无法判断。

这是个实际问题,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我们只要判断个大概,就能给我们治疗提供正确的大方向,就能减少凭经验用药的误区。

03
正确选用药物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根据鱼病来选用正确的药物,二是不能选用禁用鱼药。

鱼病的致病源可以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鱼病、寄生虫病。我们不可能拿杀虫的药物去治疗细菌、真菌疾病,而杀菌的药物对寄生虫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选择什么药,就要看病源是什么。就像上面说的,我们不能准确指导致病源是哪一种细菌,但我们只要知道是细菌导致的疾病,就能对我们治疗鱼病起到很大的效果了。

有一点最重要:杜绝使用禁用渔药。

04
注重预防和增强鱼的体质

对于疾病,鱼的体质才是重要的。决定鱼生病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只是引起鱼病的外在原因。为什么同在一个鱼塘,有的就生病了,有的没有,就是因为不同的鱼体质不同。体质弱的鱼在水质、细菌、寄生虫的影响下而生病。

有的朋友总抱怨,说自己科学准确地使用了鱼药了,但鱼还是一直在死。这就是因为有些鱼的体质已经不能抵抗疾病了,换句话说是有药也无法医治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喂养时要注意投喂优质饲料,同时添加等增强体质的药物,把鱼的体质搞好了,生病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也能大大减少用药量。

05
使用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的优点是绿色、环保、无药残、不会产生抗药性,这完全符合我们给鱼治病和预防的需要。

微生物制剂,要坚持用、定期用才见效果。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果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好鱼塘水质,那么情况就会持续向好。如果反复使用化学药品还是没有效果,那也可能会走向一个用药的恶性循环。

总之,鱼病用药需要谨慎。水体里的温度、溶氧、pH以及鱼自身的条件都会影响到用药效果和用药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科学、科学、再科学。

专注水产动物肝胆肠道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产养殖:夏季鱼病多发,分享6条科学合理治疗鱼病的经验
养鱼人看过来!先杀虫还是先灭菌?这里有答案
鱼病防治无捷径,再依赖“特效药”,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鳜鱼专栏 | 病毒病是呈抛物线性质,最怕往上升的时候乱用药,从死几百条蹦到几千条
推荐几种金鱼常用药!
越杀虫越难养?那鱼塘暴发寄生虫应如何解决?这里有份方案可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