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舟十三号返回,天宫空间站何时完工?只需不到9个月时间

经过长达半年在轨飞行之后,天宫空间站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已于4月16日09时56分顺利返回东风主着陆场,此次着陆任务也是该着陆场第二次执行航天员返回任务。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

16日00时44分,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天和一号核心舱径向对接口成功分离。从天和看神舟,以地球为背景的飞船分离画面颇为壮观,此画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呈现,因为该飞船也是首次采用径向对接/径向分离方案。

天和看神舟:神舟十三号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径向分离

神舟看天和:神舟十三号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径向分离

高起点追求卓越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先天基因,比如神舟飞船起步就是当时最先进的三舱构型,用最少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量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多人多天、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推进剂在轨补加、空间绕飞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力。

进入空间站时代后,高起点追求卓越更是成了“家常便饭”,首次空间站载人发射任务神舟十二号就采用了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再入大气层之际又验证了2小时快速交会技术,今次返回的神舟十三号又进一步验证了快速返回方案

神舟十三号与天宫空间站组合体分离遥测画面

神舟飞船快速返回有哪些优势?首先是更加安全可靠,飞船返回任务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要求飞船能够快速建立返回弹道,用时越短越有利于航天员的安全,传统返回方式显然有着用时较长的缺点。以神舟十二号为例,进入返回飞行段之前需要绕地球飞行11圈,整个过程耗时约16.5小时,到了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时,进入返回段之前只需绕地球飞行5圈,耗时约7.5小时,用时缩短一半以上

再就是,快速返回可以缩短航天员身处狭小空间的时间,更加舒适。

天和一号核心舱全景摄像机a拍摄的神舟十三号撤离画面

神舟十三号之所以可以执行快速返回操作,也得益于天宫空间站,使得飞船可以提前基于组合体进行轨道调整,以及相关状态设置。

神舟十三号进入返回飞行段之前需要进行两次调姿,第一次调姿飞船以飞行方向为基准沿逆时针方向偏转90度,而后分离轨道舱;第二次调姿继续沿逆时针方向偏转90度,此时推进舱朝向飞行方向,同时飞船俯仰角进行调整,随后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约2至3分钟进行制动减速。

神舟十三号第一次调姿

神舟十三号分离轨道舱

神舟十三号第二次调姿

神舟十三号轨道控制发动机开机

完成制动减速任务后就意味着进入返回飞行阶段,此时返回舱转为面向地球一侧,之后飞船进入时长约10分钟的滑行段,地面也发出了第一次落点预报。在返回舱降落地面之前总共有4次落点预报,以服务返回舱回收与航天员搜救任务。

返回舱朝向地球一侧

再之后就是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值得一提的是,与联盟飞船返回采用三舱两两同步分离方案不同,我们的神舟是先分离轨道舱,再分离返回舱,后一种方案更加安全可靠,规避了各舱段之间的相撞风险。

轨返分离之际,空中搜救分队已经起飞,地面搜救分队也已经进入指定地域。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内的三名航天员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返回舱此时将独自飞行,它将建立大底朝前的再入姿态与弹道,之后历经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返回舱动力系统钝化、抛大底、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缓冲等一系列操作,并最终实现软着陆于东风着陆场。

气动减速过程中返回舱需经受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烧蚀

气动减速过程中还将经历通信中断的“黑障区”

返回舱弹出引导伞

引导伞拉出主伞

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充气张开

返回舱抛大底

返回舱钝化,释放剩余推进剂。

反推发动机点火缓冲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最终着陆成绩非常出色,返回舱呈直立姿态着陆于地面,上一艘呈直立姿态着陆的神舟飞船是十六年前的神舟六号。

呈直立姿态着陆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

呈直立姿态着陆意味着返回舱着陆后没有翻滚,航天员着陆安全性与舒适性更佳,此着陆姿态也是重复使用要求的无损着陆的一个先决条件。

不过,神舟飞船返回舱并非是按照无损着陆要求进行的设计,但是,此前神舟飞船也进行了部组件的重复使用验证测试,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重复使用设计积累了数据和研制经验。

两年前,搭乘长征5B遥一火箭首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就是一款基于返回舱重复使用设计的新载人飞船。该型飞船返回舱采用了基于气囊缓冲的无损着陆技术,预计再有4年左右时间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具备载人飞行能力。

基于气囊缓冲方案呈直立姿态着陆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后,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先后成功出舱,需要注意的是,航天员出舱流程与神舟十二号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此次出舱没有出现三名航天员在着陆区并排坐接受身体检查的画面,而是依次出舱分别进入医监医救车,此环节设计的变动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神舟十三号01航天员翟志刚出舱

此前神舟十二号着陆后三名航天员并排坐接受身体检查

神舟十三号01航天员翟志刚进入医监医救车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意味着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飞行任务圆满收官,很快我们就将进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目前执行天舟四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已经进驻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抵达文昌航天发射场

在轨组装建造阶段安排了6次发射任务,分别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长征2F遥十四运载火箭、问天号实验舱Ⅰ/长征5B遥三运载火箭、梦天号实验舱Ⅱ/长征5B遥四运载火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长征2F遥十五运载火箭。

届时,天舟四号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后向对接口对接,神舟十四号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对接,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先后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对接,并分别转位对接至第四象限与第二象限的侧向停泊口,进而完成天宫空间站三舱构型在轨组装任务。

之后,天舟四号撤离,天舟五号继续对接天和一号核心舱后向对接口,神舟十五号对接前向对接口,此时天宫空间站将呈现双船(神舟)同驻盛况,两批共6名航天员也将同驻天宫空间站执行为期约10天的在轨轮换任务。

今年我们将能看到的天宫空间站构型

在轨轮换是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主要功能特征,为了具备此项能力,天宫空间站专门设计了两个神舟飞船对接口,同时后向对接口也可作为备份。

自神舟十三号任务开始,此后各批次乘组都将按照为期半年的在轨时长进行任务设计,如果有其他任务实验需求,个别飞行乘组的在轨时长会超过半年,意味着每年将至少发射两艘神舟载人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返回任务的连战连捷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高安全与高可靠设计研发能力与任务组织能力,在今年还有不到9个月时间里我们将高频次完成6次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进而实现建造太空天港的夙愿。

成功,唯有成功才能告慰载人航天工程为之奋斗三十年的光辉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宫号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20个国家参与国际空间站,我们为什么要建中国空间站?
天宫二号
揭秘中国的航天计划
载人宇宙飞船
神舟十三号采用快速返回技术已抵达地面,空间站还需多久能建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