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清人之闲适 用气贯于纵横

得清人之闲适    用气贯于纵横

——龙志航先生书艺漫谈

谢伟国

2009年7月,广东省文联受中国文联委托,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的一批老艺术家颁发了荣誉证书,龙志航先生也获此荣誉。


龙志航先生是目前广东以擅写郑板桥书法风格而著名的老书法家。他1933年生于广州,自幼喜爱书画。6岁入禺北江仰洲私塾读书,并开始临习唐人法帖、芥子园画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还记得8岁那年,当年他所读的私塾在今天的白云区江高镇内,那年他为乡村父老们写“挥春”(楹联),竟赚了一箩谷的报酬,并没有拿去乱花,而是专程坐车从江高镇来广州市内的六榕寺,学习铁禅和尚写的“一花五叶”的书法。他还清楚地记得,铁禅写的是赵体。从中可见他少年时对书法的入迷及追求的程度。读至中学,他已多次参加中学的书法比赛并每有奖获,当时他还是写唐楷的风格。直至1950年他参加工作后,偶然在广州著名的饭馆“菜根香”,认识了以写郑板桥书风而著名的、题写该饭馆招牌的孙老师后,深深地被这位满族人的书法艺术吸引了,并向其请教学习,也开始了他对郑体的临习、研究,且写出了自己特有的风貌,逐步在岭南书坛成为独树一帜的名家。


荀子大略句    136x34cm   纸本

·陆游《幽居初夏》诗    138x69cm   纸本

龙志航先生从解放初期就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性的书画活动,先后认识了书画坛的前辈胡根天、卢子枢、陈子毅等人,常向其问道,受益匪浅。开始临习郑体时,卢子枢并不主张他循此径,胡根天先生当时对他讲过一句话:要他“学他(郑)的方法。”所以,数十年来,他以此为悟,采用“学七抛三”,融汇名家的方法,对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在篆、隶、楷、行草中集取其各自的精华,写成自己的面貌。


清人李珠光澳门二首    136x34cm   纸本


唐·李白诗《望庐山瀑布》    138x69cm   纸本

开始研习郑体时,难免追求形似为主,但是,自1962年他参加了当时省市文史馆合办的文史夜学院的学习后,得到了侯过、胡根天、何绍甲、李曲斋等等一大批专家的指导,实行系统的训练后,他的书艺有了一次飞跃的进步。1965年,广东省的书法展,在越秀公园的“广州美术馆”举行,由侯过、胡根天、何绍甲等前辈主持,时为三十二岁的龙志航所写的一幅毛主席词《沁园春》入选了。当年这类展览绝对是以艺取胜,况且真正的名家作品云集,一位元年青人的作品入选,如无本领是绝不可能的。这对于龙志航来说,是其作品受到行家首肯的一个标志。到了1979年,全国在上海举行一次书法评比展,他的作品亦入选并获奖了。当时广东获奖的还有廖蕴玉、欧广勇、赵嗣伦、陈作梁等几位。这个展览后来在全国进行巡回展,1980年在广州文化公园展出过,上海的书法杂志还出版了其作品集,当年的《广东画报》亦刊登了龙先生的这幅获奖作品。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那特有的郑体风格的书法作品便每每见诸于各大展览和出版物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自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以来,自是临池不辍,以余事游于艺,笃勤匪懈,潜心书艺。


启功论书诗二首诗    138x69cm   纸本


万人广马联    134x69cm   纸本

经过数十年的对“郑体”书风研习后,今天龙志航的书艺作品不仅很有风格,而且能总结出不少的心得来。俗称“郑板桥”的书法特色是“乱石铺街”。其实是看似“乱”,内有“道”,关于这个“道”,笔者以为:一是集隶、楷、行书的相参溶化为一体,二是以内气贯通,以神韵相连。但又因为其行笔结体无定势可随,后学者们自知:一不及板桥的才情学识,二不可追其行笔造势,故往往望而止步,不敢深入。而龙志航幼习颜、欧,少习汉隶碑文,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及至青壮年有幸入“文史学院”得岭南名师们的教育,从实践到理论都是入门得正,循法有道。尤其是他自己在黄庭坚、郑板桥、黄道周等诸家的临习研究上下过一番苦功夫,所以才锤炼出自己的真本领来。读他的作品,你可以体会到他在字里行间有一种清人的逸气,在行笔布局上有一股连气共枝的内在张力。他在谋篇布局上执意追求一种字字相生、行行相生、整幅相生的美学思维。这是他数十载研墨生涯的经验总结。例如,他的一幅《荀子·大略句》,我们既能看到隶楷相参的笔意变化,又能体会其在如行笔布局中像行兵布阵一样,互为表里,上下左右观照应变于形神之中。落款处更为得体,不伤主文又为呼应,所以让人读后有回味之韵。更为精彩的是他多年前的一幅六尺《杨铁崖论画》横幅,连落款字共二十七行,每行少则九字,多则十几个字,谋篇布局极费心思,但他写来闲暇而气聚,萧疏而有度,纵横辟斫中得“郑体”之形神、兼积学之才情。如此多字数的一幅作品,写的洋洋洒洒,读起来却是清畅可人,让人叹服,真不失为其代表作之一。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黄边北路105号的龙志航书法艺术馆内收藏了龙志航先生的大批佳作

龙志航先生对书法的落款,钤印的使用上亦是造诣很高的一人,他曾讲到,这得益于胡根天、李曲斋等前辈的指导,同时也是他在此道探研的结果。他的落款视文字的多少,首先以不伤及主文的气脉为原则,而且要求对主文有一种气贯相随的作用。另外,用章的大小、位置、多少枚也十分考究,从不马虎应付。从中,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他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作,的的确确是抱着一种虔诚与执着之心,亦正是这份执着,才让他在书艺上创造出骄人的成就来。

(本文作者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龙志航,193312月生于广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幼酷爱书画,曾习书画于胡根天、卢子枢、陈子毅之门。毕业于广州文史夜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系。1965年,书法作品首次入选《广东书法展》。1979年所书的《李清照菊花词》,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书法评比中获奖。1982年初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83年,国家文化部、中国对外展出公司联合组织的对外书法展,收入其作品赴芬兰、西德、日本展出。1984年后,广东省文化厅四次征集其书法赴日本展出。其间,获广州市文联首届“红棉文艺奖”。部分作品入选广州、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中国当代书画展、粤台书法展、中韩书法展。部分书法作品收入北京、山东、浙江、广东出版的书画集。1993年,其传略辑入中国美术馆主编的《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九十年代后,出版有《龙志航书法选》、《龙志航书法集》。20025月,他应邀赴台湾参加了为期十天的书画联谊暨孙中山先生思想研讨活动。20097月,中国文联向其颁发了《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及勋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法家杨和平——行笔谨严挺秀,墨色润泽
著名书法家戴宪最新作品欣赏
廉凯民书法:碑帖融合,兼具方雄与圆浑之美
老马识途——这位老人习字99年,104岁开书法展,还不承认是书法家
讲堂│王厚祥:如何学好狂草《古诗四帖》(7)
王绪生先生为王权纪念馆书写任其昌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