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析《涉江采芙蓉》中的“对写法”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透析《涉江采芙蓉》中的“对写法”

                 唐  洁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所谓“对写法”,它是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往往婉转含蓄,意境深邃,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颇具匠心。《涉江采芙蓉》便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

“对写法”让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

《涉江采芙蓉》虽旨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开篇“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在江南民歌里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吻——一位女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可是要送谁呢?因为那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身在遥远的外地至今未归。此处以乐衬哀,孤独凄清之感油然而生!

紧接的“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一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子,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仿佛心有灵犀,正当女子独自思夫之时,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此时,整首诗恰似两组既分隔又同时显现的画面。而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张玉谷所说的“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对写法”,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使其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

“对写法”让表达婉转有致、含蓄蕴藉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表达上力求婉转有致、含蓄蕴藉,长久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所崇尚的,而旨在寄予“离别相思”情怀的《涉江采芙蓉》运用“对写法”更是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的主人公看是位女子,全诗表面上所抒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其实不然。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这里采用了“思妇调”的“对写法”:“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种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因此,《涉江采芙蓉》实为表现游子思乡怀人的苦闷。远离故乡、亲人的游子,把思乡怀人的忧愁和苦闷,借幽怨、怅然的妇人来加以表现,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运用“对写法”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此诗情抒写,与其说是“婉曲”,不如说是“奇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一中侯巍教案《涉江采芙蓉》——以荷为媒,遇见最美爱情!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诗歌中的“对写法”分析
《涉江采芙蓉》的一“体”两“面”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
国学院 | 古诗十九首精讲之《涉江采芙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