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受到儒生的讥讽,他笑着写下一诗,成为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我国古代的诗人有很多,但是李白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他文笔出众,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绝美的诗句。并且他写的诗非常绝妙,让人读起来神清气爽。

这也许和他的性格有关,李白本身是一个非常爱自由、爱喝酒的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是他的追求。

李白的诗篇更是种类繁多,有写家国情怀的,也有写秀丽风景的,还有写云云美女的,但世人可能不知道他曾经还用诗篇骂过人呢。

那时,他游历到山东,大家都知道山东是孔儒之乡,那里的人非常刻板,看不惯李白散漫的做派,便对他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李白看似不在意,转头就写了一首诗回应他们,诗中描绘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鲁儒。他们自恃清高,但根本不懂与时俱进,空有满腹经纶,却不会运用。

他将这些人形象地刻画出来,并犀利地点评了他们的缺点与痛处,让人拍手叫好。李白践行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人生格言。

《嘲鲁儒》的真实含义

这首诗不算长,但却句句精妙,它是这样写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手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其实,这首诗的解释非常简单,就是其字面意思。李白的诗句总是有这样的特点,他可以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含义。他的诗上到天下,下到贫民都可以阅读,他用字之精准明了让人佩服。

他说,山东这边的儒家学者满腹经纶,读了很多书,但是到老了仍然在死读书,一点用也没有,其实在暗讽他们不会将学习到的内容加以运用。现在的人也经常用死读书来贬低一个人,暗指他们不聪明,聪明的人会举一反三,会融会贯通。

接着他用说,如果你问这些人治国的道理,他们只能迷失在自己看过的书里。古代人看书是为了治国,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抱负,但是这群人读书却没有追求,并且也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治国之策上。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那些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个人考上了清华,但是却不会自己剥鸡蛋,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妈妈一起上学。

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是为了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而不是为了学习与生活脱轨。

这里的鲁儒就有点这个意思,尽管熟读四书五经,但是没有任何自己的感悟,更别提让他们治理国家,服务百姓了。

如果每个人读书都是这样,那么这个国家也将面临着危亡。不是说,只有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伟大,而是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将学习融入人生。

然后,李白形容了这些人的外貌,活脱脱是画上的儒家行派,穿着宽松的衣服,还没等走路,就带起了一层尘土。不得不说,李白嘲讽人的手段太高明了,甚至让人没有还口之力,因为他们确实如此。

其实,李白非常擅长描写人物外貌,他高兴的时候,可以将一个美女描写成仙女,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里,李白就是故意要描写这种不知变通的做派,他十分不屑于这种打扮。一个人不会因为外表而影响内心的本质,这种束缚在李白眼里是毫无必要的。

最后,李白引用了一个典故,说自己和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最后的归宿只能是回家种地。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何人心中不想飞黄腾达呢?如果偏爱种地,就没有必要读书了。

那时的人学习的目的与现在的人学习的目的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并且教育也成为了一项义务。而古代的人学习大多为了改变命运,所以李白故意这么说,讽刺他们的无所作为。

整首诗没有一句话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句话在骂他们,却字字珠玑,讽刺他们的痛点。都说不和有学问的吵架,不然被骂了都不知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那些鲁儒感到愤怒,也不能回击,因为他们的能力在李白之下,完全嘲讽不了他。

这首诗的背景和典故

或许一些人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为这些人感到不平,毕竟读书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因为无所作为就被批判。

但其实,大家可能不了解历史背景和一些典故,这些鲁儒本身就是好高骛远之人。他们因为自己是儒家,便洋洋得意,殊不知自己早已落后于别人。

在很久之前,儒家被划分成两派,一派是齐儒,一派是鲁儒。这个划分要起源于汉高祖,那时他刚刚建国不久,想要请儒家的人来帮自己制定礼仪制度,便派人去找他们。

但是,鲁地的儒家之人不仅不来帮忙,还指责汉高祖完全不顾儒家思想,败坏了儒家礼节。

因为儒家讲究死者入土为安,他们认为汉高祖刚刚建国,不少人死于战争,应该为这些人缅怀,不能大张旗鼓地办一些活动,所以拒绝了他的请求。

因此,汉高祖便找了齐地的儒家学者,让他们进宫协助自己,这些人便从此凤凰腾达,有了很高的位置。

从这以后,鲁儒与齐儒便有了区分,鲁儒指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之人,而齐儒便是那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而李白这首诗非常明确嘲讽对象是那些守着旧规矩,不懂变通的人。

在李白眼里,他们不仅是不懂变通,更是不会变通。他们以为这些死板规矩是一成不变的,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没有哪些礼节制度可以适应所有的时代。

李白是个天性浪漫,不受拘束之人,他对于那些人不屑一顾,觉得他们朽木不可雕。并且,这些人自己缺点满满,还对李白的行为指手画脚,便引起了他的极度不满。

在这种背景之下,李白做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情绪,其实也是对于他们的一种回击。但李白也未曾料到,这样一首“骂人”的诗,被广泛流传,甚至被喻为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在山东受到嘲讽,写下一首诗回骂,堪称不带脏字的骂人绝唱
李白《嘲鲁儒》赏析
嘲鲁儒[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诗]
《嘲鲁儒》李白唐诗鉴赏
儒生嘲讽李白,他笑着写下一首骂诗,成就流传千年的经典
李白被儒生讥讽,他却笑笑写下一诗,成千年来骂人绝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