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明朝的“三大才子”有多厉害吗?著名的唐伯虎都没资格入选

谈起唐伯虎,坊间皆知的画面便是唐伯虎点秋香。在文学地位上,唐伯虎除了“江南四大才子”外,还有“明四家”的美誉,文学地位不次于“元四家”。唐伯虎除了在文学、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外,也是中国画坛历史上的巨擘。资料显示在2017年12月7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上,唐伯虎《月泉图卷》以9200万高价成交。早年间更有新闻传出,其《庐山观瀑图》在2013年9月19日的纽约苏富比拍卖出了36亿元的天价。

唐伯虎画像

可就是这样一位集文学、书法、画作于一身的明朝才子,却进不了明朝三大才子的班子。力压唐伯虎的明朝三大才子,是指解缙、杨慎、徐渭三人,他们在文学、书法、绘画、军事及戏曲上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甚至是中国画派系的创始人,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缘由。

解缙:官至大学士,曾编撰永乐大典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缙出生于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很多资料都曾记载,解缙小时候就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其同事,也是明代后来另一位内阁首辅杨士奇曾在《东里文集》中描述,在解缙刚会咿呀学语时,他的母亲就在地上写字教其识字。五岁时,其父亲教他诗文,解缙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自己就可以书写文章;十岁时,一天的时间可以背诵千言的文章,过目不忘;十二岁已读完《四书》、《五经》,并能知晓其中的道理 。

解缙画像

大多数读者对清代著名政治家张廷玉有所了解,张廷玉曾为解缙专门写过一本传记——《明史解缙传》。清朝的“文字狱”让世人颇为忌惮,张廷玉不仅能无视文字狱,还能为他著书发行,可见解缙的影响力非同寻常。张廷玉在书中写到:“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也就是解缙19岁那年便中了进士,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解缙与哥哥解纶、妹夫黄金华三人同登进士第,“一门三进士”不仅在解缙的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是吸引了明朝朝野的注意力,一时间传为佳话。

文采出众的解缙博得了当时主考官的赏识,可因为他的文章气势太过锐利,其他考官担心会引来上级的不满,便将解缙的名次排到了第七位。解缙进入仕途的第二年便到翰林院,当时的翰林院大概相当于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级别,博学多识的解缙深得朱元璋的赏识,着令其为文学侍从,伴在身边。文学侍从在当时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负责一些文书典籍、起草诏书一类的工作,哪天皇帝心情一好,很容易谋得官位并一路高升。

朱元璋对于解缙的才华很是欣赏,曾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解缙次日便上呈万言书,主张对律法及政治方面进行改革。首次上书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后,锐气风发的解缙便继续向朱元璋上书,言辞犀利地指责兵部人员玩忽职守。可这次的上书被当时的尚书沈潜得知后,担心朱元璋降罪受到牵连,便开始诬告解缙,解缙职场生涯的首次争斗以他离开南京而告终。

解缙自书诗卷

解缙的直言进谏及官场上的处事风格,让朱元璋看到解缙还很是稚嫩,如果继续在朝中为官很容易成为百官众矢之的。便贬解缙为江西道监察御史,意在磨练其锋芒,等待合适时机再提拔。可资历尚浅的解缙哪懂得朱元璋的一片用心,对于朝野不平之事更是愤愤疾书,惹得朝中许多大臣对其心怀不满。

朱元璋曾言解缙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回到老家以后的解缙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著书上,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直到12年后朱棣登基,解缙才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的位置。

朱棣登基以后,解缙再次升为文学侍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明朝的内阁制度由此开始。成为皇帝以后的朱棣为了彰显国威,想要作一本融合经史子集的百家之书,涵盖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内容。便令解缙主持编写,定稿后朱棣亲自作序并赐书名《永乐大典》,该书成为涵盖整个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后世将其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节选

除了政治地位与文学成就以外,解缙的草书,在书法史上也极负盛名,与明初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并驾齐驱,开辟了明朝狂草之先河。著有的《自书诗卷》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驭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曾经被清朝乾隆、嘉庆、宣统的御府收藏。

解缙的直言进谏,在为自己带来仕途上升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倒台的隐患。后在朱高煦的谗言下屡遭罢黜,最终以“无人臣礼”罪名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解缙被锦衣卫灌醉后埋入雪堆中冻死,年仅四十七岁。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杨慎:人生多坎坷,封三大才子之首

杨慎出生于1488年,字用修,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三才子之首,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即可背诵唐代诗句。据《明史》记载,十一岁时的杨慎已经可以创作近体诗(律诗与绝句的统称),后来创作轰动朝野的《黄叶诗》,只是可惜已经失传。14岁时被茶陵诗派创始人、时任内阁首辅的李东阳收为门生,在两位内阁首辅的前后教育下,本就聪慧的杨慎更是如鱼得水,15岁时仿作的《出师表》,当时文人称其韵味“不减唐宋词人”。

杨慎画像

年轻时杨慎的仕途,却不像解缙那般及第以后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读,而是几经起伏,直到24岁时才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明朝的科举制有所规定,在正式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前,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必须要参加童生试进行选拔,参加童生试的人被称为“童生”,童生考试通过后的人俗称秀才。成为秀才后,才能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人被称为“贡士”,通过殿试的人则被称为“进士”。

杨慎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选拔是17岁,回到四川参加乡试以后,杨慎被点为乡试第一,拿到了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门票。可这时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却勉励杨慎“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第一件事。”也正是杨廷和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让杨慎面对人生挫折时能够百折而不挠。据《杨升庵年表》记载,杨慎参加会试时,当时的主考官已经将杨慎的试卷列为卷首,可却因为两人的蜡烛火星掉在了试卷上,导致试卷作废,杨慎也因此名落孙山。这样的事情,遇到的几率很小,可偏偏让风头正盛的杨慎遇上了,换做其他人早已经受不住打击,另寻了他路,可杨慎却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埋头苦读,三年后终于以殿试第一的成绩成为一名状元郎,踏入明朝的政治舞台。

杨慎《簪花图》

与考取功名时的挫折相比,杨慎的政治生涯更为十分坎坷,最终原因也与其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的脾气性格有关。身为翰林院编修时,他看到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无视朝政、游山玩水后,立即上书劝谏朱厚照,可当时的皇帝根本不在乎,而是继续自顾地游玩。杨慎看到朱厚照无视的态度,立即称病辞官回到家乡。三年后朱厚照驾崩,杨廷和站队明世宗,身居要位的父亲十分轻易地让杨慎官复原职,继续回到翰林院任职。可杨慎又因不满明世宗包庇佞臣,开始在讲书期间借助史书大肆讲解,惹得明世宗很是不满,同时也与很多大臣结怨。最终因为“大礼议”事件被发配到云南,随后在滇南开始了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

三十余年间,杨慎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抱负,只能借助诗酒聊以自慰,这段时间也是杨慎文学创作的高产期,文学风格也由在朝为官时的浮华艳丽,逐渐转变成流放后忧伤感事的风格。杨慎所著的《词品》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在词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后代学者研究明代词学史以及中国词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便是出自杨慎的《临江仙》。

《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

除了诗人和词作家以外,杨慎还是一名散曲家,著有散曲集《陶情乐府》,他的散曲大多作于贬后,他的诗词理论和创作早已成名并基本定型,虽然此后仍有变化,但其变化的方向由其前期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色所决定,因此散曲创作当深受其词的理论观念和创作经验影响。

杨慎不仅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有很深的造诣,另外还在儒学、经学、书法、文献学等诸多方向上也有深入研究。杨慎一生勤于著述,是明代一名非常著名的博学家。明朝虽然没有给予杨慎一个政治家的角色,但是历史却向他打开了许多比政治更有意义的大门。

徐渭:科考未中举,却身集众多才华

徐渭(1521-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作为三大才子中的另外一名,与解缙、杨慎的幼年很是相似,自幼便展现出过于同龄人的聪颖。文思敏捷的他在六岁时能识字读书,九岁时即可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一时间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

徐渭的人生轨迹按理说应该循着无限风光之路,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当解缙、杨慎分别在19岁、24岁中了进士,徐渭却考了8次直至41岁都没有中举人,甚至曾有过9次自杀未成,贫困潦倒地活到73岁。即便是一次举人都没有中的徐渭,却还是能够问鼎明朝的三大才子,那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徐谓画像

徐渭十岁时,因家族内部权利争斗,母亲被逐出徐门,骨肉分离之痛对他刺激很是深刻,留下了童年阴影。徐渭幼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母亲被逐离后家庭生活更是比以往低下,难免会有寄人篱下之感。年少成名的他在世态炎凉下,渐渐有了孤傲自赏而又郁郁寡欢的性格。成年后的徐渭,诗作风格受性格影响颇深,诗句总会有一种众人难赏的孤寂感。

二十一岁的徐渭,虽在仕途不顺,但却迎来了感情的春天,入赘到绍兴富户潘氏家中,协助时任典史的岳父处理公文,开始接触到官场里的工作内容,耳濡目染下对于科考更是愈加浓烈,随后开始往返于浙江和广州两地。广浙两地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徐渭在美景熏陶下,诗作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此时的徐渭还与萧勉、陈鹤、柳文、沈炼等人组成志趣相投的小团体,当时称为“文社”,被当时的人称为“越中十子”,其中的沈炼便是前几年拍摄的电影《绣春刀》中的人物原型。

可就在徐渭二十五岁这一年,富户潘氏家中财产被当地的豪绅霸占,次年妻子也因病离开,无依无靠的徐渭,为了谋生只好奔赴他乡。1548年,徐渭开始操办私塾,教授孩童习字读书,并利用这段时间研究明朝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心学及其他经史子籍。1554年,倭寇入侵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在私塾任教期间熟读兵法的徐渭报国心切,开始出山参加各类抗击倭寇的作战行动,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时任浙江巡抚胡宗宪的关注。

徐谓《菊竹图》

胡宗宪赏识徐渭才华,便将其招为幕僚。《明史》记载徐渭“知兵,好奇计”,多次帮助胡宗宪出谋划策,擒获明代嘉靖年间的海贼集团首领徐海等人,一时间令胡宗宪与徐渭的名声大躁。后来胡宗宪入狱后,徐渭作为幕僚受到牵连,狱中的他十分低落,有时还会发疯似地多次自残身体,好在发现及时没有伤及性命。并在狱中创作散文《自为墓志铭》,记述了自己坎坷不遇的生活境况,以及独立不羁、不从流俗的高傲倔强的性格。

徐渭下狱后,他的友人纷纷出手予以援助,其中就有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的祖父张元忭。在众多朋友的相助下,徐渭在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的大赦中获释,出狱时已经五十三岁。晚年的徐渭依靠卖字画谋生,千卷书籍卖尽后,徐渭的生活经常处于“断炊”状态。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徐谓书法作品

一生的潦倒生活和不平的人生遭遇,使得徐渭的书法别具一格,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一般人很难看懂,但是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公安三袁”曾称赞徐渭的书法是“成八法之散圣”。有人曾言明代的董其昌破坏了书法,而徐渭的狂草则是破坏了笔法,并成功将书法从书山卷海的文房向人来人往的厅堂进行展示,将书法艺术向美术化倾向渐进改变,实现了审美变革。

徐渭凭借自己的特有才华,还成为了明代成就极高的写意画大师。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更是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别人所限,别开生面、大胆变革、自成一家,极具创造力。徐渭晚年悲苦凄凉,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这也正是徐渭身处下层、怀才不遇、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其画风对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徐渭没有像其他两位才子一般,先是考取功名然后再去浮世间历练,但他所经历的尘世生活,却让明朝多了一位以书法、绘画、诗词、军事于一身的大家,给后世留下了更为宝贵的财富。

徐谓书画作品

明朝三大才子的不同人生,虽各有跌宕起伏,但都是心系家国,以一种才子的家国情怀精神振荡在明朝各个时期。反观才子唐伯虎的人生,仅仅在绘画、书法、诗作上有其擅长的一景,与明朝三大才子研究领域众多、且各有建树相比自是逊色了不少,相信这也是其无法进入明朝三大才子班子的主要原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三大才子】为什么没有唐伯虎?解缙、杨慎、徐渭三人厉害在何处?
徐渭:生活中的所有磨难,最终都化为了生命的淋漓元气
明朝三大才子到底有多有才华,为何连唐伯虎都排不进去?
大明才子唐伯虎的悲剧人生上篇
徐渭:痛苦浇灌出的艺术奇葩
明代三大才子:唐伯虎没能上榜,解缙只能排第二,第一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