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2年胡宗南临死前高举左臂,惊叫数声,其子:他常恨自己没早死

“国家需要我,领袖需要我……”

1962年2月,胡宗南病重住院,病房中他经常自语这句话。

此时的胡宗南应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尽管他仍想继续为党国效力,但已有心无力。

同年同月13日晚,病情有所好转的胡宗南早早入睡。夜间11点多,睡梦中的他突然发生阵阵尖叫声,将左臂高高举起。

一旁陪护的老部下袁学善急呼:胡先生!你怎么了?

疑问没有得到回应!袁学善托着胡宗南高举的左臂,却发现已经硬的不能弯曲。

医生闻讯赶来,并为胡宗南注射了强心针、戴上氧气罩,但仍然无力回天。次日凌晨3时,胡宗南停止呼吸,走完成败是非的人生。

胡宗南妻子叶霞翟得知后痛心欲绝,其儿子胡为善安慰道:“母亲请节哀顺变,父亲生前常常痛恨自己没有早点死,如今正好随了心愿!”

那么,胡宗南死前为何会有如此怪异的举动?其儿子胡为善又为何那么说呢?

这些事情,都要从西北大战的落幕说起...

一 遭遇弹劾风波

1949年底,成都战役后,胡宗南集团几乎全军覆没,他带着几个亲信从成都飞往海南岛。但没多久又被蒋介石逼着返回西昌,率领1.2万残军困守西昌。

然而,胡宗南率部固守近3个月,仍然没有改变西昌解放的事实。

眼见西昌全部沦陷,蒋介石多次致电胡宗南,要求其尽快转移至三亚。

不过损兵折将的胡宗南,没有脸面再见到蒋委员长,有了和西昌“共存亡”的念头。

蒋介石派战机前去迎接胡宗南,尽管胡固执己见,不愿意离去,但还是被一行人拉到飞机上。

就此,国民党最后一架逃离大陆的飞机起飞,这也意味着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彻底以失败告终。

胡宗南一行人先是来到海口,并在这里逗留七八天,随即又飞往台湾。从此,这位横行大江南北数十年的“西北王”、“天子第一门生”永远离开中国大陆。

来到台北,蒋介石、陈诚并没有接见他,这让胡宗南感觉到了一丝无力感。

此时已54岁的他一下子衰老很多,只能选择去往花莲海滨休养。

但隐居花莲的胡宗南,并没有逃过被弹劾的命运。

其实,胡宗南早就预料自己台湾之行并不顺利,早在胡宗南逃离大陆之时,他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头衔就被撤销,只担任战略顾问这个虚职。

其儿子胡为善回忆称:“当年逃亡海南岛时,父亲就多次指着大海,想要跳进去,但张政达告诉他自杀已没有任何意义,他才打消这个念头。”

当时台湾当局发起了“检举共谋”、“整肃失职要员”的运动,已是“光杆司令”的胡宗南自然被针对上,这是他自1924年投军黄埔后遭遇的最狼狈的状况。

因胡宗南先丢掉西北,又丢了西南,且还葬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集团,几十万大军被全歼,这让国民党当权派大为愤怒。

1950年5月,“监察院”李梦彪领头,46名“监察委员”发起了对胡宗南的弹劾,其声势巨大,来势汹汹。

这些“监察委员”包括李梦彪本人,多半是西北、西南各省籍的军政大员,他们对西北、西南失地的罪责推到胡宗南身上。

此外,李梦彪还将弹劾文件分别投递给多家报刊杂志,制造舆论,一时间众人纷纷将怒火扑向胡宗南。

谭贺文洋洋数千字,引证详尽,文词铿锵有力,其中列举胡宗南自1932年进入西北后近20年来享受的种种待遇和巨大军政权力。

但随即转变笔锋,指出胡宗南自1949年以来在西北、西南的败局,如5月18日不战而弃离西安;不配合马家军反攻咸阳,使得关中丢失;兰州战役中见死不救,丢掉陕南;逃到四川后,20万大军不足2个月就被全歼。

因此,李梦彪认为胡宗南是西北、西南沦陷的罪魁祸首,应该追究他的责任。

弹劾文所说的胡宗南升迁之快、军政权力之大、军事失利之惨痛均属实,胡宗南自然没有推卸的理由。

不过,作为老蒋一直信赖的宠臣,胡宗南二十余年来虽“屡战屡败”,但从来没有遭受如此力度的弹劾,李梦彪敢公开发难,其背后自然是蒋介石的意思。

胡宗南本人不知道的是,当西昌即将失守时,蒋介石曾下令禁止胡宗南回台,且要他和西昌“共存亡”。

此时,曾二十余年宠信胡宗南的老蒋,已对他没有了半点期待,任由其是生是死、被杀被俘。

关键时刻,胡宗南好友郭寄桥出面说情,且再三劝说,这才让蒋介石改变念头。

那么,曾经的胡宗南到底是怎样的“荣光”?为何被蒋介石宠信二十余年?

这都要从胡宗南走上从军之路说起。

二 风光无限的“西北王”

胡宗南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县,他从小就天资聪颖,从小学到中学,每次考试均位列前三,其年少时便胸有大志,膜拜曹操等枭雄,被人称为“狂生”。

中学毕业后,胡宗南本想继续深造,因家道中落,只好选择辍学,担任县立高等小学教员一职。

工作之余,他仍在提升自己,博览群书、熟读史籍,并关心天下大势。

早在1921年暑假,他曾北上中原,游遍了京津、山海关,目睹日本人在华北一带的猖獗表现,随即预判十年间中日必有一战,没想竟一语中的。

1924年,胡宗南听闻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决定投笔从戎,南下报考黄埔军校,但因他身高不足一米六,体检不合格,第一关就被淘汰。

这让壮志满酬的胡宗南大受挫折,他当即和考官理论,质问道:“凭啥不让我参加革命?革命是青年的义务和责任,啥时候革命也需要以貌取人?中山先生也不是一米六多吗,照样能干出伟大的事业。”

胡宗南的表现引起了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注意,原来他刚好下来巡查工作,当了解胡宗南的委屈后,当即表态:只要文化成绩优秀,身体健康,应该录取。

就这样,通过层层选拔,表现出色的胡宗南成为黄埔一期生,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胡宗南的成名战是1925年3月的“棉湖遭遇战”,当时陈炯明叛军集团林虎率2万人围攻黄埔学生军。

林虎作为一员虎将,一直善打硬仗,而学生军第1团才不过一千人,双方兵力悬殊,再加上学生军第1团已连续多日作战,学生们很是疲惫。

就此,一场空前的恶战打响,学生军士气高昂,和敌人反复厮杀。

中午十一点,一支敌军突袭到教导1团前沿地带,凭着火力上的优势步步逼近,眼看教导1团失守。关键时刻,胡宗南拿着两挺机枪顶住敌人的重压。

中午,林虎见教导1团迟迟没有拿下,又派出了重兵攻打,学生军英勇抵抗,但也死伤很大。

最危急时,林虎部攻进离黄埔军指挥所仅十米,团长何应钦、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已做好还击准备。

蒋介石握着战刀,准备和棉湖“共存亡”。

但就在这时,胡宗南拿着机枪,朝着敌人疯狂扫射,击退了敌军,成功让蒋介石化解危机。

亲眼目睹胡宗南壮举的蒋介石大为激动,事后破格提拔他为副连长,并将其培养成自己的亲信。

而后胡宗南在新旧军阀混战中表现英勇,如第二次北伐、蒋桂战争、讨伐冯玉祥、讨伐唐生智、中原大战中均有出色表现,为老蒋扫除政敌,巩固南京政府权力,得到老蒋的提拔重用。

1930年9月,胡宗南就已是第一师中将师长,且也是名副其实的“天子第一门生”。

抗日爆发后,老蒋表面上和中共建立统一战线,但背地里依旧提防我党。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抗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唯有西北、西南这两个区域安全,西南重庆已成为陪都,那么西北该由谁固守呢?

蒋介石想到了胡宗南,将其任命为第34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西安,镇守西北地区。

这一期间,胡宗南集团军事实力快速扩张,成为手握军政大权的“西北王”。

在西北驻守期间,胡宗南本着“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的方针,长期在陕甘宁边区一带制造军事摩擦,甚至还曾想进攻延安,因情报泄露而未能实施该计划。

三 彭老总力挫“西北王”

1947年2月,国共内战已打响8个月,因对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失利,蒋介石决定将山东和陕西作为重点进攻地带。

蒋介石特别召集胡宗南,询问道:“陕北作战是否有把握?”胡宗南点点头,只提出多提供空军支援这个要求。

因胡宗南抗日时没有什么战功,和其上将的地位不符,因而他也渴望用战功证明自己。来到西北后,他很快就制定了“闪击延安”计划,并派出25万大军发起了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

当时延安边防力量才不过两万人,且装备不佳,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打得胡宗南部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我党在胡宗南身边安插的特务熊向晖将《攻略延安方案》送到延安手中,就这样,胡宗南部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落到我党手中。

考虑敌我力量悬殊,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以保住有生力量。

1947年3月,解放军撤离延安后,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国民党媒体大肆炒作,想要利用这次胜利鼓舞士气、挽救全面进攻以来的失败。

实际上,延安人民撤离前早已“坚壁清野”,国民党军的胜利大打折扣。此外,胡宗南部进入陕北后,多次遭到民兵、游击队的侵袭,就连补给也变得困难起来。

放弃延安后,彭德怀很快就创下“三战三捷”的战绩,歼灭敌军1.4万人,特别是蟠龙之战中,胡宗南部第167旅6700人遭围歼,我军不仅缴获了众多武器,还收缴1.2万袋面粉、4万套军装,补给得到保证。

接连数次失败,使得胡宗南遭到了国民党要员的质疑,蒋介石对其也开始失望,不少人扬言,胡宗南指挥能力只有团长的水平。

然而,“三战三捷”只是开胃菜。同年7月28日,彭老总率部进攻国民党在陕北的重镇榆林,并很快对其包围。

胡宗南见状,连忙派整编36师驰援,企图解决榆林危机。彭老总得知后,决定放弃榆林,“围点打援”对准36师。

彭老总派出一个小部队佯装东渡黄河,并将主力集中在榆林东南一带隐蔽起来。

胡宗南果然上当,他以为解放军支撑不下去,正在“逃窜”,随即要求36师快速追击。

没多久,36师就进入我军埋伏地带沙家店,当敌军进入包围圈后,彭老总立马下令全力进攻,并在一天内全歼敌军六千余人。

沙家店战役的成功,扭转了解放军在西北的战局,胡宗南部就此开始一蹶不振。不过靠着精良的装备,胡宗南曾一度挽回局部战场上的劣势。

对此,彭老总又提出“打狼崽、钓老狼”战术,消灭胡宗南的2大主力军之一29军,斩断胡的手臂。

1948年2月,彭老总率第3、6纵队进攻宜川。但彭老总并不是为了攻打宜川,而是将胡宗南29军引诱出来。

谁知胡宗南又一次上当,他立马要求刘戡率部支援宜川。不过刘戡长期和我党打交道,知道彭老总擅长“围城打援”,他隐约感觉到彭老总已布好口袋阵,不愿意出发,可在志大才疏的胡宗南军令下,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

果不其然,29军在瓦子街遭到解放军埋伏,3万多大军很快全军覆没。随后,解放军又乘胜攻下宜川,取得了重大胜利。

宜川战役断了胡宗南的一臂,也让国民党内部震荡,如果是其他人,拥有40万兵力屡战屡败,早就被处决,但蒋介石仅对胡宗南象征性的撤职留任,西北军政大权仍在胡的手里。

不过, 憋着一股气的胡宗南,也展开了对解放军的报复,并赢得了“西府陇东大捷”,而这也是彭德怀军事生涯的最大失误,西野损失1.5万兵力。

这次胜利让胡宗南沾沾自喜,但很快他就遭遇了更大的失败。1948年8月15日的荔北战役中,胡宗南3个整编师被西野全歼;而后的冬季战役中,胡宗南76军3万人再遭全歼。

1949年第一野战军成立,下辖4个兵团、12个军,总计41万兵力。此前,彭老总只有2万兵力,胡宗南尚损失惨重,今彭德怀40万大军加速了胡宗南部的瓦解。

扶眉战役中,胡宗南4个主力军共计4.3万人被全歼,就此胡宗南主力彻底丧失,再也无法同解放军抗衡,只能一路败逃,从西北逃到西南,从西南逃到台湾。

四 有惊无险的弹劾

胡宗南逃离大陆前,彭老总念及多年来不打不相识的“交情”,曾向胡宗南伸出援手,希望能策反他。然而,胡宗南自知罪孽深重,无言面对中共,只能拒绝这一提议,逃往台湾,错过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了台湾后不久,胡宗南就遭到了李梦彪等人的弹劾,弹劾文于1950年5月正式提交“监察院”院会,随后,“监察院”将该案件移交“司法院”审办。

当时陈诚担任“行政院”院长,且主持“国防部”。过去很长时间,胡宗南为了权力,曾和陈诚长期分庭抗礼,如今陈诚大权在握,胡宗南忐忑不安,连忙从花莲回到台北,暂住在昔日好友汤恩伯家。

胡宗南认真读完弹劾文,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恐惧且委屈,毕竟西北、西南的失利,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胡宗南只接受过初等军事教育,这之后带兵打仗一直缺少高等军事素养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没有方面军统帅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其好大喜功、性格粗疏、浮躁浅薄,使得他作战中“屡战屡败”。

但西北、西南的失利,不应该只是胡宗南的责任,而是整个国民党的失败。统治中国20多年的国民党政权面对我党都土崩瓦解,更何况地方指挥官的胡宗南。

当时整个台湾朝野都在关心“胡宗南弹劾案”,甚至怀疑胡宗南将成为“李延年第二”。原来,曾任第六兵团司令的李延年,因平潭战役指挥不力,被判决12年有期徒刑。

当时,胡宗南的好友、部属都劝胡召开记者会,制造反击舆论,或上书蒋介石。胡宗南强装镇定道:“现在讲究法治,我愿意接受法律之下的任何裁决,愿意自我反省,事情总有大白的一天,无需我去辩答。”

不过话虽如此,胡宗南的好友、部属仍积极奔走,四下活动,想要劝导李梦彪撤销弹劾案,但遭到了拒绝。

随后,他们又决定利用“民意”解救胡宗南,也就是说动一些“立法委员”,如江一平、张鸿烈、白如初等108名代表,联合上书蒋介石、陈诚,为胡“辩诬”。

信中,他们列出胡宗南为了党国苦心孤诣,一直“忠国忠党”,对“领袖”蒋介石没有半点违抗。尤其数列胡宗南1949年放弃西安后转战陕南、陇南、川康的艰难和功绩。

可见,这篇文章虽然承认了胡宗南军事上的失利,却将这个败军之将美化成一个忠勇之人。

很快,这篇反击文也在媒体上大肆渲染,并引起了李梦彪等人的反击,结局以律师江一平落败而结束。

就在此时,胡宗南本人也草拟了一篇自辩书,并提交给“国防部”。

“国防部”依法对胡案进行调查,并传讯了胡宗南的旧部,而这些旧部自然多提供美化胡宗南的证词,胡听到后这才放宽了心。

然而,在专政制度下,弹劾案的结果如何,最终还要看蒋介石的态度。尽管蒋介石对胡十分气愤,憎恨其丢失大片土地,且得知胡宗南对隐藏身边十余年的中共特工熊向晖浑然不知更是愤怒。

可考虑胡宗南二十余年来忠心耿耿,以及蒋介石“宁用奴才,不用人才”的原则,因而决定放胡一马,免于处罚。

五 晚年凄惨

尽管胡宗南在弹劾风波中得以保全,可蒋介石就此不再信任他,而后十余年里等待他的只有壮志难酬和意难平。

1960年开始,胡宗南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可去医院体检并没有发现什么毛病。一年后,他身体走下坡路,爬楼梯爬到二楼就已气喘吁吁,怎么也爬不上去。

随后,他又开始咳嗽,医生检测出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可要强的他并不承认,也不住院。也正因此,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除夕之夜,胡宗南一家六口团圆,这是胡来台后最为高兴的除夕夜,过年期间他还特意前往多年未见的老友家里拜访。

然而,大年初三这天,胡宗南就感觉身体吃力,来到医院检查后才知病情严重,就此住进了荣民总医院。

胡住院后的消息震惊了台北党政圈,次日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前来慰问。胡宗南见状十分感动,说道:“浙东人称死亡为翘辫子,我这次怕是要翘辫子喽。”

四天后,蒋介石亲自前来探视,这让胡宗南感激不尽,坐在床上面见“总统”。

经过几天的治疗,胡宗南身体有所好转,计划再住上几天就出院。

同年2月13日这天,胡宗南精神不错,晚上9点时还吃了个苹果,和夫人聊了一会天就入睡。但没想11点多时突然惊醒,一边尖叫一边高举左手,随后昏迷过去。

医生急忙抢救,但还是没有救治过来。其夫人叶霞翟和子女闻讯赶来,但胡已无法言语,始终处在昏迷中。

次日凌晨3点左右,胡宗南停止呼吸,终年六十七岁。

对于胡宗南的死,其儿子胡为善表示:“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爬山,每次他都会一个人在山间大声喊叫,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当时我不懂,长大后才明白,父亲仕途上不如意,压抑太久,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那么,胡宗南的晚年到底如何呢?从他的晚年经历来看,只能用凄惨形容。

1951年3月中旬,闲居已久的胡宗南,接到老蒋的命令,让他组建“江浙反共救国军”,并担任总指挥。

当时很多台湾军官认为,胡宗南长期担任战区总司令,如今屈就于几个荒岛的总指挥,应该不会愿意。谁知他欣然前往,并积极训练军队,不久后下令进攻黄礁岛,占领58高地,这让胡洋洋得意。

然而,随着朝鲜战场战况明了,解放军也将注意力转到东南沿海,胡宗南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其驻守的阵地接连失守,老蒋对其大为失望,将其调回台湾。

胡宗南恋恋不舍,蒋经国亲自来到大陈将他接回,只让他担任“战略顾问”虚职。

而后,胡闲居2年,再次被蒋介石召见,这让他十分激动。蒋先是关心他的近况,随即让他担任澎湖防守司令。

作为一个上将,担任小小的“防守司令”,胡宗南并没有介意,反而是积极上任,四年时间里一直积极工作。

1959年10月,胡宗南再次回到台北,在老蒋授意下来到“国防研究院”进修,8个月后如期毕业。

在胡宗南看来,蒋介石应该会给自己一个实职,但没想只是担任“国防研究院”同学会会长等闲职。

胡宗南十分不满,曾要求给一个实职,但遭到老蒋拒绝,这之后他就此淡出军界,开始深居简出。

然而,消遣的时光并不是胡宗南想要的,他每天活在郁郁寡欢中,常常在无人的地方大吼大叫,发泄心中愤懑,身体也开始出了问题,没几年就因心脏病离世。

胡宗南离世的消息也让蒋介石十分伤感,他亲自宣布胡宗南病逝的“噩耗”,并对胡做出极高的评价,赐了其“功著旂常”挽额,还追赠其为“一级上将”。

结尾:观胡宗南的一生,尽管他拥有高级将领的诸多优点,如生活简朴、待人忠诚、谦和宽厚,可他却没有一个军事统帅的战略眼光、过人胆识,因而同彭老总的军事较量中失败是必然的。

对于胡宗南的离世,儿子胡为善回忆时说道:“父亲晚年活得太压抑,常常恨自己没有早死,没有和战士们死在战场上,死对父亲而言是种解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7年老蒋来到延安,见到窑洞外放着一物后心虚,事后才知主席高明
毛主席遭胡宗南围困,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危急关头是谁赶到了
在西北战场,彭老总最厉害的对手不是胡宗南,而是钟松
他是彭老总最大的对手,彭老总三次围堵他,都被他逃脱了
47年,蒋介石被毛泽东窑洞外一物划伤手指,方知败局已定!
陈赓酒后吐真言:我被大材小用了!毛主席发火:你要把我送老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