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读唐诗?鲁迅、钱钟书等名家,都曾给出过确切答案

这段话,是钱钟书所选、杨绛所抄的《钱钟书选唐诗》封面上的留字。这本唐诗选历时七年完成,它的背后,是两位大家对唐诗深入骨髓的推崇和挚爱。

杨绛唐诗手稿

2020年11月21日,即钱钟书诞辰110周年之际,这本唐诗选录被出版。也随着这本唐诗选的被出版,“为什么要读唐诗”再度引发了热议。

关于为何要读唐诗,历史上的名家早已有过相关的论述。

鲁迅给出的理由是:唐朝的诗歌是“天下之最”,因此,他还奉劝世人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亦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

朱自清对“为什么要读唐诗”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唐代的很多诗人,尤其杜甫,其影响是无人可比的,他在评《唐诗三百首》时说:

“杜甫却各体诗都是创作,全然不落古人窠臼。他以时事入诗, 议论入诗,使诗散文化,使诗扩大境界;一方面研究律诗的变化,用来表达各种新题材。他的影响的久远, 似乎没有一个诗人比得上。”

相比之下,现年99岁的教育家叶嘉莹给出的“读唐诗的理由”,其站位则超离了唐诗本身,跳脱到了生活层面,她说:

“你人生经历过很多事情后,突然想起你背过的唐诗里的美好诗句,这时候你感受到的不仅是美,还能瞬间顿悟:'噢,人生是如此的!’”

叶嘉莹

叶嘉莹的这段话,后来被台湾学者蒋勋佐证了,他在书里说:

“我因留学巴黎四年不得归家,很想家。有一年春天,我在巴黎街头看见一棵树,树上的花瓣全部飘落了。我一下呆住了,年幼时背诵的《春江花月夜》的诗句跳进了我的心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那一刻,蒋勋果真如叶嘉莹所说的那般“顿悟”了,他就在那一刻,感受到那句诗完美契合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那种想家的心情,没有比这14个字表达得更贴切了。

在巴黎的那棵树下,和几百年前的诗人“神交”了,一个生命完成了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顿悟的蒋勋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蒋勋读唐诗》。

蒋勋

用蒋勋的理解来表达“为什么要读唐诗”,是这样的:

“当你跨过生命中的千丘万壑,你会发现,有一首唐诗正在前面静静等着你。”

相比以上大家,钱钟书回答“为什么要读唐诗”的答案,耗时整整七年。为了让唯一的女儿钱瑗好好读唐诗,1983年到1991年的七年里,他们七年如一日地“一个选,一个抄”。

七年多时间里,杨绛先生抄录了钱钟书从《全唐诗》中选出的1997首唐诗。

除了诗本身,杨绛还在这部手稿上留下了抄录时间、随感感悟、重要行程等记录。他们大概希望:女儿看到这部唐诗选时,仿佛看见时光流逝,看见四季在纸上流转。

可惜的是,钱钟书夫妇千辛万苦集结成的唐诗选完成后不到七年,女儿钱瑗就英年早逝了。或许是害怕“睹物思人”的缘故,杨绛最终含泪将该唐诗选的手稿,赠给了吴宓的女儿吴学昭。

吴学昭在征得杨绛同意后,决定将其公开出版。这不仅因为她酷爱唐诗,还因为夫妻俩耗时七年做的这件事,能唤醒世人对唐诗的热爱。

《钱钟书选唐诗》共选录308位诗人,其中杜甫选了174首,白居易选了184首。从数量来看,就足见钱钟书对白居易和杜甫的钟爱。

杨绛与钱钟书

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想来,选取两人诗作最多的钱钟书,对王安石的这句话,是完全认同了。

在选取杜甫诗作时,钱钟书特地将《兵车行》放在了前面,杨绛在抄写该诗时也是分外用心仔细,钱钟书还特地对杨绛抄写此诗时的书法做了点评,并用红笔圈出了写得好的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首诗的开篇一句,杜甫用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塑造了一个闹腾腾的画面,在读者眼前突兀地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每每读到此句,钱钟书都忍不住大赞“精妙”。

而被钱钟书选取了184首诗作的白居易,无疑是他最为推崇的唐代作家。钱钟书对他的诗作有自己的理解,他非常欣赏白居易《琵琶行》里描述琵琶声的这两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钱钟书认为:这两句,表面写琵琶声,实际却是对作者心境的描述。

在这两句诗里,普通人看到的是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可钱钟书看到的却是白居易的感情波涛:他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如急雨”“如私语”“嘈嘈切切”等等,不是琵琶声,而恰是白居易的情感。

钱钟书未发一言,却和妻子用七年如一日的坚持“选”“抄”,完美回答了“为什么要读唐诗”的问题,因为:“诗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

它在那里,我们就应该读它!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该有的共识。可遗憾的是,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碎片化阅读兴起,人们普遍追求“速成”,自然地,能静下心来读唐诗者,寥寥无几。

可唐诗却恰是今天这时代最应该被重新捡起的,因为它不仅能平息人们心里的浮躁,让人淡定从容,还能给人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定,而这种种,恰是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最欠缺的。

一位哲人曾说:“去读唐诗吧,读着读着,你的问题或许就能解决了!”是啊,唐诗给人舒畅,诗中自有乾坤,诗中自有解法!

孔子曾说:'不学诗 , 无以言。’他始终强调“诗教”,他还无数次对学生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读诗有多方面的功用,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而且会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读诗除了启迪精神,还有太多实际的益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到底牛在哪,说几句你别不乐意
为你选诗,为我抄诗,唐诗里有“钱杨”最美的事
唐诗口语诗例解
徜徉在唐诗宋词之间(唐诗篇)
六神磊磊 : 唐诗江湖的那次华山论剑
《唐诗三百首》名句赏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